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高通在華被罰60.88億元 曾與發改委當面溝通28次

  • 發佈時間:2015-02-11 07:15:00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在歷時15個月的漫長調查之後,昨天,我國發改委終於公佈了對美國高通公司反壟斷調查的結果,認定高通存在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排除、限制競爭的壟斷行為,責令高通停止相關違法行為,處60.88億元罰款,為高通2013年度在我國市場銷售額的8%,這一罰款金額創造了我國反壟斷罰款最高紀錄。高通在昨天的盤前交易中小幅上漲2.04%。

  □發佈

  高通壟斷有“三宗罪”

  2013年11月,發改委根據舉報啟動了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改委對數十家國內外手機生産企業和基帶晶片製造企業進行了調查,獲取了高通實施價格壟斷等行為的相關證據,就高通相關行為構成我國《反壟斷法》禁止的濫用市場支配地位行為進行了研究論證。

  經調查取證和分析論證,高通公司在CDMA、WCDMA、LTE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市場和基帶晶片市場具有市場支配地位,實施了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行為。發改委列出了高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的“三宗罪”:收取不公平的高價專利許可費、沒有正當理由搭售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在基帶晶片銷售中附加不合理條件等。

  發改委表示,高通的行為排除、限制了市場競爭,阻礙和抑制了技術創新和發展,損害了消費者利益,違反了我國《反壟斷法》關於禁止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以不公平的高價銷售商品、沒有正當理由搭售商品和在交易時附加不合理交易條件的規定。

  高通很配合未按上限罰

  發改委表示,由於高通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實施壟斷行為的性質嚴重、程度深、持續時間長,在責令高通停止違法行為的同時,依法對高通公司處以2013年度在我國市場銷售額8%的罰款,共計60.88億元,這也是我國在反壟斷調查領域開出的最大一張罰單。按照發改委反壟斷局局長許昆林的話,“對高通的罰金是去年我國開出反壟斷罰金總額的數倍。”

  對於這個處罰力度,高通和發改委起初的看法並不一致。在昨天發改委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許昆林透露,“高通最初認為罰款有點重,但最終還是接受了這一處罰”。他同時表示,按照《反壟斷法》的規定,最高可以按照收入金額的10%進行處罰,但發改委考慮到高通很配合調查,公司總裁多次來發改委溝通,因此沒有按照最高標準處罰,而是減少了2%,按照8%的標準進行處罰。

  發改委價格監督檢查與反壟斷局副局長盧延純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按照法律的規定,從發出正式的處罰之日起十五日內,高通公司就要把罰款上繳中央財政。

  □回應

  將繼續加大在華投資

  發改委表示,在反壟斷調查過程中,高通能夠配合調查,主動提出了所有整改措施。

  這些整改措施針對高通對某些無線標準必要專利的許可,包括對為在我國境內使用而銷售的手機,按整機批發凈售價的65%收取專利許可費;向我國被許可人進行專利許可時,將提供專利清單,不得對過期專利收取許可費;不要求我國被許可人將專利進行免費反向許可;在進行無線標準必要專利許可時,不得沒有正當理由搭售非無線通信標準必要專利許可;銷售基帶晶片時不要求我國被許可人簽訂包含不合理條件的許可協議,不將不挑戰專利許可協議作為向我國被許可人供應基帶晶片的條件。

  高通公司同時表示,將繼續加大在我國的投資,謀求更好的發展。

  □揭秘

  高通與發改委當面溝通28次

  對於發改委的處罰決定,高通昨天表示,儘管對調查的結果表示遺憾,但高通很高興發改委已經審閱並批准了高通的整改方案,高通將不尋求任何進一步的法律程式進行抗辯。高通同意實施整改方案來修改在中國的某些商業行為以完全滿足發改委決定中的要求。

  在與本報記者進行電話連線時,高通總裁德里克·阿博利表示,儘管在最終的解決方案中包含一些令高通頗為失望的地方,但是還是很高興這一頁終於翻過去了,因為這個調查使高通在中國市場面臨的不確定性終於過去。

  事實上,最終讓高通接受發改委的處理意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也是為什麼這一調查持續了15個月之久。據許昆林透露,在這15個月裏,高通團隊與發改委反壟斷局足足進行了28次面對面的溝通,其中僅他本人與高通總裁的會晤就多達8次。“在這28次溝通中,每一次高通的律師都在場。高通曾經提出聽證申請,但是最後一刻他們撤回了申請。”

  □背景

  專利王國高通

  對於一般的消費者來説,高通公司的名字肯定沒有蘋果、三星、小米、華為這些手機廠商響亮,可是對於所有的手機廠商來説,高通都是一個讓它們羨慕嫉妒恨的名字,它們收入的相當一部分,都吸金般地被高通收入囊中。

  在高通位於美國聖地亞哥的總部大樓裏,有一面展示著該公司上千份專利文件的專利墻,實際上,這面專利墻展示的僅僅是高通所持有的1/10的專利,正是憑藉著這些專利,高通構建出了自己特有的商業模式,專利墻圍出的,是一個大大的金幣池。

  成立還不到30週年的高通公司,成就今天的霸主地位源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該公司推出的CDMA技術,到了3G時代,這一技術成為了所有3G標準的基礎,在此基礎上,專利授權讓高通賺得盆滿缽滿。而隨著智慧手機的大爆發,原本市場空間有限的手機晶片産業也急劇增長起來,也讓在這領域佔據絕對優勢的高通繼續高歌猛進,在2012年底,高通的市值一舉超過了PC晶片時代的巨頭英特爾。

  數據顯示,手機應用基帶晶片一年的全球産值在160億美元-190億美元,高通就佔據了50%以上的份額,而專利授權,更是一個極為可觀的龐大市場。高通公司2013年財報顯示,該公司的營收總額為248.7億美元,其中78.8億美元的營收來自於專利授權業務,佔總收入的約30%。但是同時,在高通的利潤構成中,專利授權業務所産生的利潤佔總利潤的比例高於87%,是晶片業務的2倍多。也就是説,專利授權業務以30%的營收佔比,卻為高通貢獻了高達87%的稅前利潤,這其中的利潤率也就可想而知了。

  還有一個事實不容忽視,那就是2013年,高通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約為123億美元,佔其全球總營收的49%;2013年中國市場智慧手機銷量約為3.2億台,基於高通晶片的智慧手機超過70%。正是因為中國是全球手機的生産基地,對於高通來説,這個市場是其最大的一個金礦。

  ◎2014年中國部分反壟斷案例

  依視路、尼康、蔡司、豪雅等主要框架鏡片生産企5月業和博士倫、強生、衛康等主要隱形眼鏡片生産企業,因操縱鏡片銷售價格被國家發改委罰款1950萬元。

  國家工商總局專案組對微軟公司在我國內地的4個經營場所同時進行反壟斷突擊檢查。8月,7月工商總局組織北京、遼寧、福建、湖北等4省市工商執法人員,再次對微軟公司在中國內地的一個經營場所、一個其他有關場所同時進行突擊檢查。

  國家發改委對日本住友等8家零部件企業價格壟8月斷行為處罰約8.3億元,對日本精工等4家軸承企業價格壟斷行為處罰約4億元,合計罰款約12.3億元。

  9月發改委對浙江保險行業協會和23家省級保險企業處罰1.1億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