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解讀國家智慧財産權戰略計劃:三大亮點引人關注

  • 發佈時間:2015-01-04 17:42: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中國政府網4日發佈《深入實施國家智慧財産權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要求加強智慧財産權運用,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升級。業內人士認為,行動計劃具備三大亮點,對支撐創新驅動發展,推進智慧財産權強國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亮點引人關注

  截至2013年底,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一,商標註冊申請量連續12年位居世界第一,作品和軟體著作權登記量等均創下歷史新高。我國已成為名副其實的智慧財産權大國,但還算不上智慧財産權強國。

  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局長申長雨表示,行動計劃有三大亮點引人關注,一是首次提出了“建設智慧財産權強國”的新目標。其中,在體現一個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國際通用指標“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方面,要求從2013年的4件提高到2020年的14件,達到歐美發達國家水準。

  二是強調提高智慧財産權成果轉化率,集中資源解決智慧財産權多而不優的矛盾,增加核心專利、知名品牌和版權精品數量,並將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三是要求發揮智慧財産權的保障服務功能,通過支援銀行、證券、保險等機構參與智慧財産權金融服務,引導企業拓展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範圍。同時,拓展智慧財産權國際合作,助力企業“走出去”。

  將智慧財産權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

  智慧財産權關係著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兩個重要問題。一個是創新的“原動力”問題,另一個是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的“橋梁”問題。

  行動計劃提出,要更加注重智慧財産權品質和效益,在産業集聚區實施專利導航試點項目,在關鍵技術領域形成一批專利組合,構建支撐産業發展和提升企業競爭力的專利儲備,不斷提高專利成果轉化率。

  針對專利創造層出不窮但運用瓶頸難破的現狀,國家智慧財産權局以專利導航為著力點,強化專利運用能力。截至目前,確定了北京中關村科技園區等8個産業集聚區為國家專利導航産業發展實驗區,中國電子材料行業協會等5家行業協會為國家專利協同運用試點單位,武漢郵電科學研究院(集團)等35家企業為國家專利運營試點企業。

  數據顯示,在中關村,平均每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高達4000家,平均每天會“長”出10多家企業。

  上海大學智慧財産權學院常務副院長許春明認為,智慧財産權具有重要的激勵作用和紐帶作用,未來要提高其運用績效,需要智慧財産權工作從簡單化的數量增加、規模擴張向實質性的轉化運用、提質增效轉變,從政府外部推動向市場內部驅動升級。

  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近年來發達國家更加注重利用智慧財産權鞏固其創新優勢,跨國公司更加頻繁地將智慧財産權作為遏制競爭對手的手段,我國企業“走出去”遭遇智慧財産權海外糾紛數量居高不下,規模越來越大,範圍越來越廣,對多個企業乃至相關行業造成不利影響。

  行動計劃提出,要建設智慧財産權強國,拓展智慧財産權國際合作,推動國際競爭力提升,支援企業“走出去”。

  專家認為,國與國的競爭,越來越體現在企業之間的較量,而企業間的較量日益表現為智慧財産權的角力。企業走向國際市場,就要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而智慧財産權就是糧草。

  申長雨表示,我國企業要更加注重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進行國際專利申請,贏得“走出去”的主動權。

  同時,智慧財産權部門將及時收集發佈主要貿易目的地、對外投資目的地智慧財産權相關資訊,加大海外智慧財産權維權援助機制建設,鼓勵企業建立智慧財産權海外維權聯盟,幫助企業在當地及時獲得智慧財産權保護。引導智慧財産權服務機構提高海外智慧財産權事務處理能力,為企業“走出去”提供專業服務。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