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貿區擴容為中國經濟穩增長蓄力
- 發佈時間:2014-12-15 20:24: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孫業文
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穩定增長”置於明年經濟工作主要任務的首位。在中國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穩增長不是“強刺激”,而是更多地與改革創新聯繫在一起,以開放促改革,向改革要動力,正日益成為支撐中國穩步發展的重要手段。
在上海自貿區設立一年多後,中國日前決定,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自貿區擴容,意味著新一輪高水準對外開放和更大範圍的改革試點,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開放型經濟發展水準,為經濟持續穩定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天津自貿園區方案經過了數十次討論,還在持續完善、提升中。方案將借鑒上海自貿區試點內容,結合天津特別是濱海新區開發開放的區域特徵充分考慮。”天津自貿園區方案起草小組成員、天津自由貿易研究院執行院長劉恩專15日向記者透露。
記者日前在濱海新區多部門採訪獲悉,早在幾個月前起,儘管天津自貿園區還未獲批,各部門就已在按照自貿區的要求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持續建設投資和服務貿易便利化區域將成為天津獲批後發展的重要抓手和主攻方向。
日前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依託現有新區、園區,在廣東、天津、福建特定區域再設三個自由貿易園區,以上海自貿試驗區試點內容為主體,結合地方特點,充實新的試點內容。
“隨著自貿區的面積進一步拓展、創新領域的進一步擴大,相關區域和民眾直接或間接受益的領域也必然多樣化。”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肖鷂飛預計,新設立的自由貿易園區將各有側重地加強金融改革、服務業改革和投資貿易改革,屆時和周邊區域的貿易、人員往來互動也將呈現更加突出的地域特色。
分析人士表示,機制紅利帶來的經濟刺激效應顯著,依託此輪自貿區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傳統産業對接基礎,除了帶動沿海省份的外貿增長,預料教育、醫療、養老等産業也將得到更快發展。
“自貿區的新型監管模式,有利於降低企業的物流、銷售和運營成本,其範圍從上海擴展到更多區域,由點及面,對於外貿提振作用顯著。”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張琦認為,外貿提振有利於中國穩增長的目標實現。
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理事長李志堅説,在自貿區帶動下,一些過去比較困難的社會服務産業如教育、醫療和社保等將得到更快發展。以養老為例,雖然過去在CEPA框架下也做出了安排,但領先的香港養老業受制于體制、機制約束,始終未能在廣東打開局面,而新的自貿區的設立,將有望改變這種狀況。
“人們選擇在自貿區內開展業務的機構,去享受更加優質、便利的養老服務,這是可以想像的前景,對已有的産業格局也是一個刺激和推動。”李志堅説。
可以期待的,還有自貿區擴容産生的更多的高端人員就業機會。一些企業人士和專家接受採訪時認為,上海自貿區吸納高層次人才交流與合作的探索已經起步,而新設的三個自貿區在這個領域具備更大優勢。例如,由於地緣相鄰、人緣相近,廣東自貿區對於港澳臺地區以及周邊國家高層次人才,具有較強吸引力。
“自貿區擴容後,各地根據自己的優勢進行差異化探索,開放的領域不一樣,開放的區域不一樣,有利於實現更高水準的對外開放,對改革的促進作用也會更強。”張琦認為,開放倒逼改革,在高水準開放過程中,政府職能和理念的轉變以及相關制度的創新令人期待。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指出,自貿區擴容是中國深化改革、提升經濟開放水準和內容的重要體現,通過簡政放權、提高服務效率,即使生産、薪酬成本提高,企業在物流、銷售等方面成本下降,也能保持甚至提高競爭力。
他認為,在全球化的經濟競爭中,自貿區更是一場攻守兼備的試驗場。“守”的方面,中國通過自貿區改革,改進公共服務,激發創新活力,保持持續發展的動能,證明中國有能力經受住高標準的開放經濟競爭考驗;“攻”的方面,中國可以憑藉上海自貿區這樣的開放經濟最前沿、新高地去積極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進中國從單純的“旁觀者、跟隨者”,轉向“參與者、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