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央行首席經濟學家:明年經濟增長率料降低至7.1%

  • 發佈時間:2014-12-15 08:22: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在落款日期為12月12日的工作報告中指出,央行對今年的經濟增長預估是7.4%,是1990年來最慢的一年,明年經濟增長率料降低至7.1%,房地産投資繼續放緩。房地産投資繼續放緩將拖累任何因出口加速對經濟增長帶來的刺激,但預計就業受影響不大。

  報告全文如下:

  2015 年中國宏觀經濟預測

  馬駿 劉斌 賈彥東 洪浩 李建強 姚斌 張翔

  內容提要

  本報告對 2015 年我國經濟增長、物價、國際收支等主要經濟指標進行了預測。我們的基準判斷是,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之下,明年的經濟將體現更多的“新常態”特徵,增長速度略有放緩,但就業情況和物價走勢保持基本穩定,經濟結構繼續改善,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有所增強。

  我們對經濟增長的基準預測是,我國實際 GDP 增速從 2014 年的 7.4%略微放緩到 2015 年的 7.1%。一方面,我國出口增長由於國外經濟復蘇等因素而將有所加速;另一方面,房地産開發投資由於前期商品房銷售疲軟而會繼續減速。雖然出口加速有利於經濟增長,但房地産投資減速産生的下行壓力將難以為出口加速所完全對衝。

  雖然 2015 年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繼續放緩,但城鎮就業情況預計將保持基本穩定。這是由於我國經濟正由製造業主導的模式逐步向服務業轉型,而服務業的勞動密集程度高於製造業,服務業在經濟中佔比的提高意味著每個百分點的 GDP增長將創造比以前更多的就業崗位。給定目前的産業結構和各産業的勞動密集程度與就業彈性,我們估計,2015 年 GDP 增長 7.1%所創造的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將與2014 年的水準基本相當。

  我們預計各項改革措施對促進結構調整的效果將逐步顯現,2015 年的經濟結構將繼續得到改善。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繼續上升,資本形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有所下降;第三産業佔 GDP 的比重將持續上升;包括棚戶區改造在內的民生支出、環保新能源等綠色産業的投入和産出、科技創新的投入和産出等將保持快速增長,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將有所增強。

  我們對消費物價走勢的基準預測是,2015 年 CPI 漲幅為 2.2%,與 2014 年相比變化不大。影響 CPI 漲幅的有多種因素,包括食品價格、國內外産出缺口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變化。其中,食品價格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面臨的不確定性較大。

  國際收支方面,我們的基準預測是:2015 年,出口增長 6.9%,比 2014 年加速0.8 個百分點;進口增長 5.1%,比 2014 年加速 3.2 個百分點;經常項目順差與GDP 的比值為 2.4%,與 2014 年相比基本持平。

  我們對經濟增長的基準預測面臨著若干上行和下行風險。主要上行風險包括國外經濟增長速度高於預期、我國房地産政策鬆動超預期提振購房者信心、結構性改革措施較快提升我國的經濟增長潛力等。主要的下行風險包括:(1)地緣政治因素導致歐洲經濟情況惡化;(2)美國加息速度和力度大於預期,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資本大規模流出、匯率大幅波動和經濟減速,從而減少這些經濟體對中國的進口需求;(3)我國房地産市場價格出現大幅度下降,導致房地産銷售、投資超預期減速。

  一、 經濟增長與就業預測

  我們的基準判斷是,在“三期疊加”的背景之下,明年的經濟將體現更多的“新常態”特徵,增長速度略有放緩,但就業情況保持基本穩定,經濟結構繼續改善,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有所增強。

  (一)預計 2015 年實際 GDP 增速降至 7.1%

  我們在基準情景下的預測是,2015 年實際 GDP 增長 7.1%,增速比 2014 年降低 0.3 個百分點;2015 年固定資産投資增長 12.8%,比 2014 年減速 2.7 個百分點;2015 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保持在 12.2%,與 2014 年相比變化不大;出口增速從 2014 年的 6.1%上升至 2015 年的 6.9%,進口增速由 2014 年的 1.9%上升至2015 年的 5.1%。

  2015 年 GDP 增速有可能繼續放緩的大背景是我國面臨的“增長速度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疊加效應。從供給面上來看,改革能夠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和經濟增長潛力,但勞動年齡人口的下降和勞動力成本的快速上升、環境資源對經濟增長的約束加大、製造業“趕超效應”弱化導致生産率增速放緩等結構性因素仍會繼續對經濟增長潛力産生下行壓力。

  從需求面來看,影響 2015 年經濟增長的兩個主要原因是:(1)國際經濟復蘇等因素使我國出口增長略有加速;(2)2014 年以來的商品房銷售疲弱導致 2015年房地産開發投資繼續減速,而房地産投資的減速及其對相關行業的負面溢出效應會抑制經濟增長。雖然出口加速有利於經濟增長,但房地産投資減速導致的經濟下行壓力難以為出口加速所完全對衝。

  影響 2015 年經濟增速的還有許多其他短中期因素。部分正面因素包括簡政放權、對外開放等改革措施所帶來的民營和外資企業在服務業領域投資熱情的增加,基建和棚戶區改造投資對經濟的拉動,政府支援創新、創業的政策對中小企業發展

  的推動等。負面因素包括由於杠桿率過高、不良資産率上升和製造業利潤率受壓所導致的部分製造業投資減速等週期性壓力。

  我們對 2015 年基準預測的主要假設條件包括:(1)發達經濟體的 GDP 增速從 2014 年的 1.8%加快到 2015 年的 2.3%;(2)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略有下降,全球貿易情況基本穩定;(3)我國貨幣與財政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貨幣條件指數(實際利率、實際有效匯率和廣義貨幣增長率與基期水準之差值的加權平均指數)保持基本穩定;2015 年的財政收支差額佔 GDP 比重與 2014 年相比基本持平,2015 年的財政脈搏(經過週期調整後的財政收支差額佔 GDP 比重與上年的變化值)與 2014 年相比也保持基本穩定;(4)2015 年房地産開發投資減速主要由於 2014 年以來商品房銷售減速引起,沒有考慮其他大的外部衝擊。

  我們對 2015 年經濟增長的基準預測面臨著若干上行和下行風險。主要上行風險包括國外經濟增速高於預期(如,烏克蘭地緣政治衝突如果得到緩解,可能提升歐洲的市場信心、投資和經濟增長速度);我國房地産市場的政策鬆動(如大城市取消限購、按揭貸款首付比率下降、按揭利率下調等)導致購房者信心提升。主要的下行風險包括:(1)地緣政治因素導致歐洲經濟情況惡化,以及恐怖主義活動升級對全球經濟産生影響;(2)美國加息速度和力度大於預期,導致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資本大量流出、匯率大幅波動和經濟減速,從而降低這些經濟體對中國的進口需求;(3)我國房地産價格大幅度下降,導致房地産銷售、投資超預期減速;(4)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大幅度升值,抑制我國出口增長。關於國外經濟增長、美國加息的衝擊、國內房地産市場的各種情景分析見本報告第四節。

  (二)預計城鎮就業將保持穩定

  我們預計,在基準情景下,雖然 2015 年的經濟增速有所放緩,但城鎮就業情況將保持基本穩定。由於我國經濟正由製造業主導逐步向服務業轉型,而服務業的勞動密集程度高於製造業,服務業在經濟中佔比的提高意味著每個百分點的 GDP增長將創造比以前更多的就業崗位,經濟吸納就業的能力將提高。 2008 至 2013年,我國 GDP 增速從 9.6%下降到 7.7%,降低了 1.9 個百分點,但受益於産業結構轉型,我國第三産業佔 GDP 比重從 41.8%上升到 46.1%,增加了 4.3 個百分點,使得我國每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基本保持穩定。目前求人倍率明顯高於 1(表明雖然經濟增長減速,但勞動力市場仍出現供不應求的狀況)也支援這個判斷。

  給定目前的經濟結構以及各産業的勞動密集程度和就業彈性,我們預計,假設第三産業佔 GDP 比重在 2015 年能提高 1 個百分點(過去幾年的年增幅都在 1 個百分點以上),7.1%的 GDP 增速可以創造的城鎮新增就業崗位將與 2014 年預計的水準基本相當。另外,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3 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定義為15-59 歲的人口)比 2012 年減少 244 萬人,下降約 0.3%。依據人口結構與總和生育率的估算表明,未來我國勞動年齡人口下降是長期持續。在此背景下,假設城鎮

  化速度和勞動參與率不出現大幅變化,7.1%的 GDP 增長意味著 2015 年的城鎮失業率不會出現明顯惡化,甚至可能繼續改善。

  (三)經濟結構將繼續改善

  儘管我們預計經濟增長速度在 2015 年會所有放緩,但隨著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作用的提升、各項結構調整措施的逐步落實以及消費者偏好的變化,經濟結構有望在多個方面得到改善,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將有所加強。

  從支出法角度來分析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我們估計在基準情景下,2015 年三大需求來源對實際 GDP 增長的貢獻分別為:最終消費貢獻 50.9%,比 2014 年估計值提高約 0.9 個百分點;資本形成總額貢獻 46.8%,比 2014 年估計值降低約 0.9 個百分點;貨物與服務凈出口貢獻 2.3%,與 2014 年估計值基本持平。這表明經濟增長對投資的依賴將有所下降,消費拉動經濟增長的作用將有所增強,需求結構有望繼續得到改善。

  在固定資産投資中,雖然商品房住宅開發投資和一些高耗能、高污染及低端製造業的投資預計將繼續減速,但政府對棚戶區改造、環保、節能、新能源、基礎設施等領域的大力支援和投融資機制改革將提升在民生領域和綠色産業的投資比重,有助於優化投資結構。政府力推的減少對民間資本的準入限制、加大對外開放力度、營改增等改革措施將繼續幫助提高第三産業佔經濟的比重。新一輪支援和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有望進一步提高我國科技投入與産出的增速,提升我國經濟的技術含量和全要素生産率的增長潛力,增強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

  二、 物價走勢預測

  我們在基準情景下的預測是, 2015 年居民消費物價指數( CPI)漲幅為2.2%,與 2014 年的 2.0% (預測值)相比變化不大。

  影響 2015 年 CPI 走勢的主要因素包括食品價格、産出缺口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走勢:第一,食品價格漲幅。我國食品價格年度漲幅的長期平均水準為 4.5%(2000-2014 年平均值), 但 2014 年前 11 個月的食品價格同比增速僅為 3.1%。從提高農民收入的需要和供給面對價格的長期反應來看,農産品價格漲幅有回歸長期趨勢(即擴大)的可能,但考慮目前的氣候、糧食豐收情況及國際食品和石油價格走勢,我們的基準預期是明年我國食品價格漲幅保持基本穩定。

  第二,産出缺口。影響産出缺口的因素十分複雜,包括人口等結構性因素導致的增長潛力的變化、一些部門對過剩産能的消化、出口增長對産能利用率的提升、房地産投資減速對需求的抑制等。綜合判斷,預計 2015 年國內産出缺口不會明顯惡化或改善,因此産出缺口對 PPI 的影響趨於中性,由於産出缺口變化導致的 PPI變化及其向 CPI 的傳導將比較有限。

  第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根據 IMF等機構的最新預測,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指數將繼續保持下行趨勢,但降幅比 2014 年收窄。根據這個趨勢,尤其是能源價格的變化,預計 2015 年我國進口價格指數仍將面臨一定的下行壓力,但降幅將逐步變小。

  上述對價格指數的基準預測面臨著諸多上行和下行風險。上行風險包括國際經濟超預期增長,使得全球負産出缺口較快收窄;地緣政治衝突加劇,導致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突然上漲;歐洲和日本的量化寬鬆力度大於預期,對大宗商品套利投資加劇;我國經濟由於房地産市場較快復蘇而受益等。對我國通脹的下行風險包括國際和我國經濟增長低於預期、美國加息力度過大、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降、人民幣有效匯率升值等。

  三、 進出口預測

  我們的基準預測結果為:2015 年,按海關口徑計算的貿易出口(按美元計價的名義值)增長 6.9%,比 2014 年加速 0.8 個百分點;進口增長 5.1%,比 2014 年加速 3.2 個百分點2;經常項目順差與 GDP 的比值為 2.4%,與 2014 年相比基本持平。

  影響 2015 年我國出口前景的正面因素主要包括:第一,發達經濟體市場佔我國外需的 50%左右,這些地區經濟逐步回暖,將改善我國出口的外部環境。一致性預測所估計的明年歐美日經濟增長加速約 0.5 個百分點,有利於拉動我國的出口增長。第二,政府採取的各項穩定外貿的舉措以及上海自貿區和擴大內地延邊地區的開放戰略也將有利於推動出口的增長。但是,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將繼續顯現,發達經濟體轉向低成本國家進口,將抑制我國出口增速的潛力。從進口方面來看,雖然明年我國投資增速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可能繼續下降,但降幅估計比今年較為溫和,有助於提升我國名義進口增速,使其向正常趨勢回歸。

  我們對 2015 年進出口基準預測的主要假設包括:(1)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速將從 2014 年的 1.8%上升到 2015 年的 2.3%;(2)我國宏觀政策保持連續性和穩定性;(3)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基本穩定。

  我們對進出口的基準預測面臨若干風險。如果國外經濟增長速度明顯高於預期,將有利於改善我國出口形勢。對我國出口的主要下行風險包括美國加息快於和力度大於預期、地緣政治等因素導致國際經濟情況明顯惡化、國際匯率波動導致我國實際有效匯率明顯升值等。對進口預測的風險包括:地緣政治因素推動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我國房地産市場出現超預期調整,進一步抑制對國外大宗商品進口的需求等。

  四、不確定因素與情景分析

  (一)國外經濟增長的情景及對我國出口的影響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最新預測,美國經濟增速將從 2014 年的2.2%上升至 2015 年的 3.1%,歐元區經濟增速從 2014 年的 0.8%上升至 2015 年的1.3%,日本經濟增速從 2014 年的 0.9%降到 2015 年的 0.8%。總體來看,發達國家經濟增速預計恢復到其增長潛力,美國甚至可能超過潛力。在美國,較為健康的居民資産負債表和良好的就業增長勢頭將提振消費;産能利用率的提高和存量資本的老化將推動資本性投資的加速。歐元區的復蘇步伐由於烏克蘭衝突的影響而面臨較大的不確定性,遲緩的結構改革繼續抑制其經濟增長潛力,但歐元匯率貶值將有助於 2015 年經濟增長的緩慢回升。日本推遲第二輪消費稅上調和激進的量寬措施有可能使明年經濟表現稍稍好于預期。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增長總體來看將略有好轉,但仍然低於潛在産出。俄羅斯和巴西等經濟體由於地緣政治因素和大宗商品價格下降而將面臨較大困難,但一些出口導向型的新興經濟體則會受益於 2015 年發達經濟體的復蘇。

  我們以 IMF 的預測作為國外經濟增長的基準情景。但是,這個基準情景面臨諸多風險。首先是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比如,烏克蘭和俄羅斯的地緣政治問題是否能得到較快緩解,將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歐洲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從而影響其投資和經濟增長的前景。蘇格蘭舉行的公投可能激勵包括西班牙在內的其他歐洲地區的分裂主義活動。第二個不確定性是美聯儲加息的步伐和對其他國家的影響。目前的市場預期是美國將於 2015 年年中開始加息,此後兩年中加息近 200 個基點,但如果其加息步伐明顯早于或快於預期,則可能導致部分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大幅度資本流出和增長減速。其他風險包括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波動、恐怖主義襲擊、埃博拉等疫情的大範圍傳染、匯率大幅波動等。

  鋻於上述不確定性,我們分析了在 2015 年三種國際經濟增長的情景下我國進出口增長的前景。三種情景分別為:(1)高情景,假設美國經濟增速為 4.1%、歐洲為 2%、日本為 1.3%;(2)基準情景,假設 2015 年美國經濟增速為 3.1%、歐洲為 1.3%,日本則為 0.8%;(3)低情景,假設 2015 年美國經濟增速為 2.1%,歐洲與日本經濟增速分別為 0.6%和 0.3%。在高、基準和低三種情景下,我國 2015年出口增速預測值分別為 8.9%、6.9%及 5.0%。

  (二)美國加息對新興市場經濟體的衝擊

  如果美聯儲收緊貨幣政策的速度和力度明顯超出預期,可能使新興市場經濟體出現資本大量流出和匯率大幅波動,並導致這些經濟體的經濟增長減速,從而衝擊我國的出口需求。

  2013 年以來,隨著美國經濟的強勁復蘇,市場對量化寬鬆政策退出和加息預期不斷升溫。今年 9 月,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成員平均預計 2015 年年底聯邦基金利率觸及 1.375%,2016 年年底觸及 2.875%,而 3 月份的平均預期分別是 1.125%和 2.4%。關於美聯儲加息的時點,目前 FOMC 成員的平均預期為在明年 6 月首次加息。市場預期與美聯儲存在一定分歧。近來,隨著美國量化寬鬆政策的結束,以及美國經濟形勢的持續向好,市場加息預期有所增強:根據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 Group)公佈的聯邦利率期貨交易數據,9 月底市場預期美聯儲有73%的概率會在 2015 年 9 月開始加息,而 12 月 10 日的數據顯示,這一概率上升到了 94%。

  未來美國加息的步伐和力度可能會對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再次産生衝擊。前幾年美元流入較多、資産價格被推高的新興市場經濟體已從去年開始面臨資本流出、匯率貶值、資産價格下行和經濟減速的壓力。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南非蘭特等貨幣自 2013 年 5 月開始貶值,貶值幅度曾一度達到 20%以上。為了應對貨幣貶值和熱錢流出,印度、巴西等新興市場經濟體已提前加息,但大幅加息會加大實體經濟面臨的下行壓力。如果美國實際加息的速度和力度大於預期,新興市場經濟體會再次受到資本流動和匯率波動的衝擊。對一些小型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説,即使對美國加息有充分預期,相對其資本市場容量來説較大規模的資本流出仍會對其匯率和實體經濟産生負面影響。從一些新興市場經濟體的內部來看,國際金融危機之後,出現私人和公共部門杠桿率攀升、銀行信貸規模較快擴張、宏觀經濟失衡加劇等問題,這些結構性問題導致的風險在資本外流背景下容易順勢爆發。

  過去一年多來,巴西、南非、印尼、印度和土耳其受美國加息預期影響衝擊最大,這五個國家從我國的進口占我國出口總額大約 7%。我們估計,假設由於美聯儲加息的力度超預期而使這五個國家出現資本外流和經濟減速,從而導致這些國家對我國的出口需求降低 10%,則將會拖累我國明年經濟增速大約 0.15 個百分點。

  (三)對我國房地産行業的情景分析

  除了國際因素之外,影響我國明年經濟增長的主要不確定因素是國內的房地産開發投資。近年數據表明,房地産開發投資佔全部固定資産投資的 20%左右,房地産開發投資減速 10 個百分點對經濟的直接影響是拖累 GDP 增長約 1 個百分點,如果考慮到對相關産業鏈(如水泥、鋼鐵、化工、機械、家電、傢具、能源等行業)的影響,其對經濟衝擊的累計效應可能達 2 個百分點。

  2014 年以來,我國許多城市的房地産價格、銷售已經開始出現下滑,房地産開發投資正在減速。我們認為,房地産銷售是房地産投資的重要領先指數,銷售下降至少會通過兩個渠道對未來房地産投資形成下行壓力。第一,許多商品房的銷售是開發商的預售,銷售之後的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才完工,因此銷售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未來的投資量。第二,銷售下滑會使開發商對未來銷售收入和售價預期變得悲觀,導致開發商減少購地和開發新項目。

  我們通過一個分佈滯後模型來考察 2014 年以來房地産銷售下滑對未來房地産開發投資的影響。該模型的情景分析結果是:根據過去幾個季度的房地産銷售情況,並假設未來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速相對 2014 年 2 季度分別下降 0、5 和 10 個百分點,則在上述三種情景下,2015 年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將比 2014 年分別下降2.5、3.6 和 4.6 個百分點。上述分析的其他前提假設包括國外經濟保持穩定增長,我國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取向與力度不變。

  此外,我們還使用了 2010 年投入産出表來估計房地産行業(含建築業)下行對其他相關行業的影響。基於完全消耗系數和投入産出數據,我們計算了各下游行業對上游行業的影響因子, 並基於影響因子,估計了房地産(含建築業)實際産出下

  降 10%對各個行業實際産出的影響(見圖 3)。 從圖中可以看出,由於房地産(含建築業)産出下降而受到明顯衝擊的行業包括水泥、礦業、鋼鐵、化工等。

  附錄:關於預測模型的説明

  本報告中對 2015 年主要變數(如 GDP、CPI、最終消費、資本形成、出口、進口)的基準預測基於人民銀行研究局開發的宏觀計量預測模型。在研究中,就GDP、CPI 等主要變數的趨勢判斷還與三個 VAR 宏觀預測模型的結果進行了對照和比較。在房地産行業的情景和影響分析中使用了分佈滯後模型和投入産出分析方法。以下簡要介紹這些模型和方法。

  一、宏觀計量模型模型總共包括 89 個行為方程及恒等式,其中描述主要經濟行為的核心方程為20 多個。模型的理論基礎是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假設:短期內,由於價格和工資具有粘性,産出和就業由總需求決定。隨著時間的推移,産出缺口對價格和工資産生影響,長期內商品市場和勞動力市場趨於均衡狀態。長期內,産出由供給決定,價格充分調整,長期菲利普斯曲線呈垂直狀態。模型分為以下幾個模組:(1)總需求模組。該模組又被細分為居民消費、政府消費、企業投資、政府投資、出口和進口等幾個部分。(2)總供給模組。該模組通過生産函數來確定潛在産出。(3)價格模組。以菲利普斯曲線為基礎,通脹由産出缺口、勞動力成本與非勞動力成本決定。(4)房地産模組。該模組包括了房地産投資和房地産價格兩個主要部分。

  (5)勞動力與工資模組。該模組主要包括了農村與城市的工資與就業等變數。

  (6)貨幣金融模組。該模組選擇一種利率為外生變數,但可以將外生變數切換為M2 增長率。(7)財政模組。該模組包括了財政收入與財政支出兩個部分,而收入又細分為稅收與其他收入,政府的投資支出為外生變數。

  二、VAR 宏觀預測模型我們在分析 GDP 增長等主要變數時參考了三個向量自回歸(VAR)宏觀預測模型的結果。第一個屬於傳統的 VAR 季度模型,模型包括 17 個宏觀經濟變數。

  第二個 VAR 模型是上海卓越發展研究院與人民銀行研究局合作研究的成果,我們稱之為 Logit-VAR 月度預測模型。該模型涉及到 14 個核心指標與 14 個關鍵指標。預測共分三步:第一步,將核心指標轉換為狀態變數,旨在強化對經濟週期的判斷能力;第二步,用包含不同滯後期數的因變數(狀態)與自變數(狀態)組成的 VAR 模型使用最小二乘法來估算參數,然後預測狀態變數的未來最可能路徑;第三步,將狀態變數及水準數值作為自變數與因變數構建另一個 VAR 模型,用來預測水準值的增速。第三個模型是人民銀行研究局與上海高級金融學院的合作研究成 果 。 該 模 型 同 時 考 慮 了 趨 勢 增 長 和 衝 擊 波 動 兩 方 面 的 體 係 轉 移 (regimeswitching),捕捉到了中國經濟的兩個主要趨勢區間。

  三、房地産模型報告中關於房地産的情景和影響分析基於一個分佈滯後模型和一個投入産出模型。分佈滯後模型以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為被解釋變數,將滯後和當期商品住宅銷售面積增速、房地産投資增速、國外經濟增速,貨幣供應量增速、利率、財政收支差額佔 GDP 比重為解釋變數進行建模。關於房地産行業産出下降對其他行業的影響,我們的分析基於投入産出表的完全消耗系數,即某一部門每提供一個單位最終産品,需要直接和間接消耗各部門的産品或服務數量。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