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激發創新活力: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創新更高效
- 發佈時間:2014-12-10 21:45:15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陳晶
12月10日,《人民日報》2版的《改革激發創新活力》一文關注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文章提出,創新驅動發展,最根本的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最緊迫的是破除體制機制障礙。
文章稱,在我國,一邊大量精良的科研儀器設備被鎖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實驗室裏,有些甚至長期閒置;另一邊,大批中小企業因科技投入不足,花不起錢購買基礎性研究設備。
破解兩難困局,出路只有一條——改革!
在北京,市科委搭建起“首都科技條件平臺”,鼓勵高校院所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進行市場化運營,並制定利益分配比例。截至去年底,該平臺已整合首都地區615個國家級、北京市級重點實驗室、工程中心,使價值186億元的3.64萬台(套)儀器設備向社會開放共用。
在國家層面,10月27日,《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發佈。未來3年左右時間內,我國將基本建成覆蓋各類科研設施與儀器、統一規範、功能強大的專業化、網路化管理服務體系,從而打破設備資源在企業與研發機構之間的阻礙。
改革,還要使中央財政科技投入更加聚焦國家戰略目標,更加注重基礎研究。
今年10月,《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經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今後,政府將不再直接管理具體科技項目,而是通過公開統一的國家科技管理平臺宏觀統籌,依託專業機構來具體管理。新的科技計劃體系分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基金)和基地與人才專項等五方面,將解決重復交叉、定位不清的問題,打破多頭管理、科研人員四處跑項目的局面。中央財政對基礎研究的投入從2008年的170.2億元增加到2013年的362.9億元。
改革,也需要科研機構向自身開刀。今年8月,中國科學院啟動研究所分類改革,力爭在2020年前分為創新研究院、卓越創新中心、大科學研究中心、特色研究所四類;同時,還將深化人才人事制度改革,探索智庫建設新體制,全面擴大開放合作等,意在形成創新發展的強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