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發力全球自由貿易戰略

  • 發佈時間:2014-11-19 00:29:42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八天之內,中國分別與全球第十四大經濟體南韓和第十二大經濟體澳大利亞完成了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國自由貿易戰略正在穩步推進。

  自由貿易是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世界最大的貿易國、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的一個利器,同時中國也在大力推動自由貿易,特別是在APEC峰會上,中國所主張的建立亞太自貿區得到了各國的贊同。

  事實證明,中國在貿易開放領域明顯開始發力:加速雙邊自貿談判、推動多邊貿易協議,並倡導統籌式而非碎片化的自由貿易整體架構。由點到線、由線到面,中國倡導的自由貿易藍圖正在繪就。

  商務部發言人姚堅介紹,目前,我國已完成與12個國家和地區的自貿談判,分別是與東盟、新加坡、巴基斯坦、紐西蘭、智利、秘魯、哥斯大黎加、冰島和瑞士的自貿協定,內地與香港、澳門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及大陸與台灣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目前,除與冰島和瑞士自貿協定還未生效外,其餘均已實施。

  在與南韓和澳大利亞自貿談判完成後,中國仍在談判的自貿協定還有6個,涉及21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是中國與海灣合作委員會、斯里蘭卡和挪威的自貿協定,以及中日韓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合作夥伴關係》(RCEP)和中國-東盟自貿協定(“10+1”)升級版。

  值得注意的是,剛剛與中國簽訂自由貿易協定意向的澳大利亞是七國集團當中,第一個和中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南韓又是東亞重要的一個經濟體。這兩個自由貿易協定,連同中國和東盟早就建立了“10+1”的自由貿易區的協議,中國和歐洲的一些國家,例如瑞士,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國家都已經簽署了雙邊的貿易協定,中國和南太平洋的紐西蘭也已經簽署了雙邊的自由貿易協定,中國自貿戰略它是在穩步推進,呈現的特點是由點到線,然後就可以由線到面。

  多位專家均表示,中韓自貿區談判結束和中澳自貿區談判結束的連續公佈,意味著中國正在積極落實“以周邊為基礎,加快實施自貿區戰略”的重要部署。

  包括尚在構想中的亞太自貿區在內,正式啟動一年有餘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浙江杭州提出的“網上自貿區”等,都牽動著國人的目光。與經濟開發區、保稅區相比,各種形式的“自貿區”似乎來得風頭更勁。

  而在已經和中國完成自貿談判的國家和地區來看,對方幾乎都是中小國家,對此多位商務部專家表示,由於所涉産業較少、國內情況較為簡單,與中小國家談判相對容易。而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與體量較小的國家達成自貿區協定對這些國家來説利益更大,因此小國家都願意同中國談。“大國需要討價還價的東西實在太多,經濟、政治、國際關係層面考慮紛繁複雜,大國更多是主導諸如TPP這樣的經濟組織。”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表示,“與大國締結自貿區協定還是很難的。”事實上,中國和歐盟建立自貿區一直是題中之義,但歐盟方面去年表示時機尚未成熟。目前,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主要借助中美戰略經濟對話,中歐更多的是投資談判。

  不可不提的是,在中國大力推進亞太自貿區建設的同時,美國也正在推進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自從美國高調推進TPP談判後,有國際觀察人士一度認為,中國在全球新一輪自貿談判中略顯被動。然而,隨著中國經濟實力增長,中國必將尋求與經濟實力相匹配的規則制定權,這種“有所作為”的努力令中國有可能在自貿談判領域“後發制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