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貨幣政策進入新常態 央行可按需使用儲備工具

  • 發佈時間:2014-11-10 07:0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閻 岳  責任編輯:孫業文

  “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11月9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上演講時指出。

  筆者認為,習主席講的“所擁有的政策儲備”中貨幣政策工具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這些貨幣政策工具是化解風險、防範風險、實現經濟穩增長的重要“武器”。

  今年以來,央行以創新的工具投放基礎貨幣平抑流動性的異常波動,政策發力以定向為主,通過公開市場利率調整推動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這三個變化成為貨幣政策新常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央行的這種操作思路還將延續至明年。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的作用下,未來貨幣政策的新常態還面臨著諸多微調或者變數。這些微調或變數從央行剛剛發佈的今年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的措辭調整就可見一斑。與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相比,央行此份報告中的“中國經濟形勢展望”和“下一階段主要政策思路”部分進行了多處措辭調整。

  首先,在評估實體經濟未來風險和挑戰時,此前的報告涉及面廣但應對措施也較分散,而本季度報告則明確指出,貨幣政策需兼顧多重矛盾,“在軟約束和結構性矛盾較為突出的環境下,貨幣政策的作用和傳導也會受到影響,需要兼顧和應對的矛盾更多,既要促進經濟平穩運作,也要防止過度‘放水’固化結構扭曲、推升通脹和債務水準”。

  從央行上面的表述來看,強調貨幣政策的作用和傳導受到影響,説明現在或未來一段時間仍處於前期推出的定向政策的消化期;“防止過度放水”則可以看作是對近期市場呼籲全面降準的一種回應,防止“固化結構扭曲”則意味著貨幣政策仍將在結構調整上發力;防止“推升通脹和債務水準”似在暗示對全面降息樂觀的機構,這個政策也不會輕易出臺。

  其次,在闡述應對經濟下行的思路時,此前的報告僅是強調相關政策要相互配合,而本季度報告則清晰的提出“需要統籌把握好經濟結構調整和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之間的次序和相互協調配合”。

  央行此處透露的資訊是,未來適用於經濟“調結構”的政策將獲得先行,而金融機構的短期流動性需求則要次之。那些資産結構配置不合理的金融機構在今後的日子裏要加快進行調整,否則會有難關在前面等著它們。

  第三,在闡述下一階段貨幣政策主要思路時做出了三處調整,在“適時適度預調微調”前加上了“根據經濟基本面變化”,將“增強調控的預見性”調整為“增強調控的靈活性”,將“營造穩定的貨幣金融環境”更加明確的確定為“營造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將“調節好流動性總閘門”更改為“調節好流動性水準”。

  這些表述的變化或許説明央行已經確認中國經濟完全進入了新常態,所以政策工具選擇將以實體經濟的需要作為第一準則。

  總體來看,短期內央行可能會更多地使用公開市場操作工具,以及抵押補充貸款(PSL)、中期借貸便利(MLF)等創新工具對流動性進行“微調”,同時加大此類操作對銀行貸款利率的引導作用,從而降低市場對全面降準和全面降息的預期,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營造一個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而從長期看,央行將更注重流動性投放與銀行信貸發放的結合。

  其實,貨幣政策的上述變化瞄準的仍是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央行公開承認使用MLF向銀行注資,令市場著實興奮了一把。這個政策工具可以對衝金融機構外匯佔款放緩的影響,並以較低的融資成本錨定中期政策利率,引導社會融資成本下行。未來降低融資成本會繼續通過保持貨幣信貸合理增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增加金融供給等多措並舉來實現。

  總之,央行關於貨幣政策的表述雖然措辭精妙、含義隱晦、解讀空間巨大,但貨幣政策工具開始由數量轉向價格已是不爭的事實。這個變化需要足夠多的貨幣政策工具支撐,現在央行的政策儲備工具箱已經裝滿,可隨時按需使用。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