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莫幹山會議30年 學者為改革再開“藥方”

  • 發佈時間:2014-09-30 15:03:19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1984年一群青年學者在浙江莫幹山召開的會議給當時的中國經濟和社會帶來深刻變革。30年後一場新時期的莫幹山會議剛剛在德清落下帷幕,來自政府、企業、研究機構約300名關注當前中國改革的青年嘉賓,就我國新時期我國面臨的混合所有制、城鎮化、地方債等經濟領域的新命題在激辯中凝聚共識。

  ——混合所有制是深化改革突破點

  四上莫幹山的嘉賓,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教授常修澤表示,當前中國的全面改革已進入“深水區”,面臨艱巨的“攻堅”任務,需要尋找切實可行的突破口。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是尋求改革取得實質性進展的突破點。

  1984年莫幹山會議的代表之一、美國查頓資本有限公司高級合夥人黃江南説,“混合所有制是國有企業的私有化,而不是私營企業的國有化”,是改革紅利進一步釋放的信號。

  針對當前社會各界對於混合所有制爭議的焦點,即混合之後民營企業控股權問題,北京大學國家治理協同創新中心執行主任羅勇認為,“民營企業不是一定要去控股,但在增量混合中政策應支援民營控股。

  全國金融青聯常委、瑞士信貸(香港)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袁崢怡表示,是否控股還要看投資者的性質,相比戰略投資者偏重控股,財務投資者通過改變國企治理結構、降低成本、提高企業效率進而獲得利潤,這是未來民間資本與國企合作的可行途徑之一。

  ——農村土地改革仍待破題

  今年的莫幹山會議上,如何破解新型城鎮化下土地要素的制約成為與會嘉賓討論的焦點並一致認為,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入市是政策與現實矛盾衝突最激烈、認識分歧最大的領域,亟需澄清事實、找準癥結,在此基礎上形成可供試點推進乃至全面推廣的政策方案。

  一位發改委參會嘉賓在閉門會議上提出,中國要實現土地制度改革,目標是多元的,不僅要實現集約利用還要考慮公平問題等,"目前各個試點無法滿足多元目標,這也是中國試點推出開的原因。

  近年來各地推出的成都模式、重慶模式、海南模式等在本次會議上都未得到學者的一致認可。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淩斌認為,重慶模式的問題在於沒有形成一個自發的土地流轉市場,更多的是政府在主導,而農民積極性不高。

  嘉賓認為,土地改革中,應該市場在資源配置方面的決定性作用。前提是,需要解決好土地流轉的是什麼權利、流轉的方式是什麼、以及農村宅基地如何退出等棘手問題。

  當前中國各地進行的土地改革試驗,尚未取得廣泛共識。土地流轉、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一系列涉及農村土地改革的關鍵問題仍待破題。

  國家發改委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張惠強建議,賦予農民有償流轉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的權利;確立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模式;明確規劃作為城鄉空間管治的重要手段;探索農村宅基地有序有償退出機制。

  ——“觀唸經濟學”為中國經濟轉型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我想延續莫幹山的傳統,搞一場掛牌討論,主題是觀唸經濟學。”黃江南在今年的莫幹山會議上針對當前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提出新的經濟理論。

  黃江南説,傳統經濟學不僅不再能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決策的理論基礎,而且可能誤導中國經濟在傳統物質生産,傳統工業化道路,傳統經濟增長模式上的徘徊甚至停滯不前。

  觀唸經濟學是針對非物質生産領域的經濟活動的新經濟學體系,研究在滿足物質生産之後而産生的經濟現象,例如貨幣超發為何不會引發通脹等問題,運用觀唸經濟學可以助推中國經濟走向全球價值鏈的高端。

  黃江南認為,實現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需要突破傳統認識:一是將經濟結構的轉變局限于三次産業的框架,進而將第三産業局限于為服務業;二是將産業升級局限于加工工業進步;三是將提高“創新力”局限于增加科技因素,加快機器設備更新,技術和産品的升級換代,最終實現提高勞動生産率和增加GDP總量的目標。

  ——阿裏上市提升形象,中國企業應加快步伐“走出去”

  當前中國面臨的改革已不再是內部體制的理順,更要著眼于國際。中國問題專家、美國亞洲協會美中關係中心主任夏偉説,當前美國願意看到中國經濟的崛起,但改革帶來的中國市場監管更為嚴格,尤其是近期食品安全、反壟斷等事件發生後。“美國企業正在考慮重新評估在中國市場投資策略。”

  “快速發展的中國經濟,未來需要加快‘走出去’步伐。”夏偉説當前是中國企業赴美投資好時機,美國政府支援中國企業在美投資,“走出去的企業越多越好,步伐越快越好”。

  對於阿里巴巴在美國上市,夏偉説,這讓美國對於中國企業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中國的企業家國際社會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如果有更多企業進入美國市場,中美兩國的了解和合作將會增強。

  夏偉強調,中美兩國良好的經貿往來,才是周邊各國發展的基礎。夏偉當前關心中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氣候、衛生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問題。

  ——分稅制改革亟待深化

  財稅體制改革是現代國家治理的突破口。當前應繼續深化分稅制改革,尤其是營業稅改徵增值稅之後解決地方主體稅種缺失的問題。

  黃江南認為,應重新劃分中央和地方共用稅稅種,要體現不同稅種的功能,應將消費稅應完全歸地方所有;同時對於一些“寓禁于徵”的稅種,例如煙草消費稅等將全部劃歸中央,才能抑制地方擴張煙草産業的衝動。

  對於改革時機,“改革應該在國家富裕的時候進行。”黃江南説,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經濟取得了質的飛躍,當前經濟領域也暴露出更深層次的問題,當前各項改革推進時機成熟。

  ——警惕産能過剩過剩下的高債務風險

  會議上有嘉賓認為,當前是産能過剩引發了地方債務問題,而不是地方債務導致的産能過剩。“實證研究證明,高債務比例尤其伴隨著過剩産能增長的時候,對於經濟來説是危險的。”上海城建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鋒認為。

  此前學者就愛那個地方債務規模上升歸結到中央地方財事權不對稱,本次會議上嘉賓認為,央地財事權不對稱固然是促進了地方舉借發債,但兩者因果關係不明顯。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研究員張克認為,從全局來看化解存量的地方政府債務、設計未來地方政府融資的新渠道,須回應和厘清中央與地方的財權與事權關係的匹配、政府與納稅人之間的權利和義務的匹配。

  專家建議,未來地方政府融資可以加強政企合作,發行城市債、將存量債務出售給普通投資者。同時制定地方政府負債表、引入第三方評估、進一步完善預算制度等制度建設防範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