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環保部擬取消上市環保核查:企業歡呼 投行"喊苦"

  • 發佈時間:2014-09-30 08:11:00  來源:金陵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取消上市環保核查已經定調,但目前還沒有出正式文件,估計不會等太久。”昨日,北京一位資深投行保代向記者直言,建議準備上報IPO申請材料的企業,環保核查環節可以暫時等一等。據9月25日環保部常務會議消息,擬遵循“減少行政干預、市場主體負責”原則,各級環保部門不再開展上市環保核查工作,將企業上市環保核查由政府主導全部交由市場主體負責。

  “現在取消企業上市環保核查,並不代表環保壓力減輕。相反,投行在環保問題上所擔的責任更重了。”前述保代表示。

  政府止步環保核查

  根據現行政策,涉及重污染的企業上市或再融資,都必須先拿到環保批文。實際操作中,企業進入環保核查程式,往往被解讀為正式衝刺IPO的信號。

  公開資料顯示,2003年6月,當時的環保總局發佈《關於對申請上市的企業和申請再融資的上市企業進行環境保護核查的通知》,針對重污染行業申請上市的企業,提出了核查內容和要求。根據規定,屬於13個重污染行業(冶金、化工、石化、煤炭、火電、建材、造紙、釀造、制藥、發酵、紡織、製革和採礦)的企業申請上市,或上市公司再融資資金用於重污染行業,都必須先通過環保核查。

  2008年,證監會也曾發文件強調,“從事火力發電、鋼鐵、水泥、電解鋁行業和跨省從事其他重污染行業生産經營公司首發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申請文件中應當提供國家環保總部的核查意見,未取得相關意見的,不受理申請。”

  如今,實施十餘年的上市環保核查即將退出舞臺。

  環保部會議表示,對上市環保核查工作的改革思路主要包括:環保部停止受理及開展上市環保核查;地方各級環保部門停止開展上市環保核查;嚴格規範對上市公司的日常環保監管;加大政府和企業環境資訊公開力度;保薦機構通過公開渠道獲取企業環境資訊。

  值得一提的是,環保部取消上市環保核查早有“苗頭”。有熟悉IPO政策的券商高管向記者指出,“早在今年2月份,環保部公佈行政審批事項目錄中,就沒有上市環保核查項目。”不過,環保部取消上市環保核查制度一直沒有正式發文,擬上市企業的環保核查目前仍在進行。

   第三方機構有望登場

  取消上市環保核查,能否給企業帶來實惠?

  “聽到這個消息,企業肯定是興奮的。”蘇南一家擬上市企業證券代表劉欣(化名)告訴記者,這意味著,上市少了一道審核手續和審核壓力。資料顯示,廣州浪奇等公司都曾因募投項目未通過環保核查而終止定增。

  不過,劉欣坦言,“現階段對企業的影響不大。”劉欣供職于一家汽車零部件企業,公司正在計劃啟動環保核查程式,並在明年一季度向證監會申報IPO材料。劉欣表示,“目前只是環保部內部會議開了口子,還沒有正式文件。”

  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實施的環保核查制度,主要包括省級環保核查和部級環保核查兩個步驟。前一個步驟中,省級環保主管部門將組織專家或第三方機構,對企業的申請資料進行審查和現場核查。上述核查結果在新聞媒體上公示10天后,才會根據公示情況編制核查意見;企業在拿到省級環保部門出具的核查初審意見之後,才能向環保部提出上市環保核查申請。而只有環保部出具的核查意見,才能最終獲得證監會認可。

  “整個流程走下來,如果順利的話,也要3-4個月,長的話半年甚至一年的也有。”前述投行保代告訴記者。

  在這位保代看來,現在取消企業上市環保核查,並不代表環保壓力減輕。環保部把上市環保核查交給市場主體負責,未來保薦機構將負擔更多責任。“以前突擊一下,拿到環保批文就可以向證監會交差。”前述保代表示,“以後市場主體負責,估計大部分項目會聘請第三方環評機構進行環保、安全方面的調查,再將第三方環評報告結論提交證監會。”

   環保核查市場每年過億

  現行的上市環保核查中,不乏第三方環評機構參與的身影。但由於不能作為IPO費用入賬,新股企業“曬”環保核查花銷的公開資訊難以查詢。

  “上市環保核查中,很多地方環保主管部門都會直接指定第三方環評機構,來出具環評報告。但這個收費各個地方不一樣,不同的企業收費也會有差別,幾十萬到上百萬的都有。”前述券商高管透露,如果企業存在環境污染瑕疵越多,那麼第三方環評機構的收費會越高。

  曾有研究機構做過估算,A股上市環保核查市場規模超過億元。根據其估算邏輯,目前A股逾2500家上市公司中,涉及13個重污染行業的上市公司佔比約四成。按照每年A股市場IPO和再融資公司數量500家計算,有約四成的企業需要做環保核查,平均每家環評收費以70萬元計算,整個上市環保核查市場每年涉及費用約為1.4億元。

  前述券商高管直言,“環保核查交給市場來做,勢必會有競爭。而有市場競爭的地方,價格就有進一步下調的空間,對企業來説是個利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