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鋼鐵業陷你減我增怪圈 産能過剩依然嚴重
- 發佈時間:2014-09-26 15:39:00 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王斌
據普氏能源資訊提供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7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達到4907萬噸,同比增長達到36.9%。
“如果換算成年的絕對值的話大概達到8400萬噸,這個數字是非常驚人的,顯示出我們出口的強勁增長,2014年中國鋼材的出口預計是自2003年以來的新高。”普氏能源資訊相關人員表示。
而在國內鋼鐵産能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鋼材出口似乎成為了國內削減産能一個看似美好的方法。對此,蘭格鋼鐵網分析師張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鋼材出口這個問題上,國內鋼鐵行業經歷了一個比較尷尬的階段。
“之前是考慮出口虧本還造成環境污染,所以比較抵制,後來遇到金融危機後,想出口反而困難了。從2008年開始,國內鋼鐵出口就一直不溫不火,今年來看,可能要一掃之前的陰霾。不過中國的競爭對手南韓和日本的鋼企在技術水準和管理水準都高於國內鋼企,同時中國還要注意貿易摩擦等問題。”張琳表示。
粗鋼産量節節攀升 出口再被重視
據相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8月份粗鋼産量55010萬噸,同比增長2.6%;1-8月份鋼材産量74210萬噸,同比增長5.4%;1-8月份生鐵産量48325萬噸,同比增長0.5%。而鋼材的平均價格也從2012年全年的4468元跌至今年上半年的3212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高舉“減産能”大旗之下,鋼鐵産量仍然屢屢創新高,對於這種奇怪現象,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鋼企之間比拼生産仍正在繼續,一個地區産能在削減,別的地區借機大量生産上位。
“以河北省和江蘇省為例,今年7月份河北省鋼鐵産能相比較去年減少了600萬噸,但是江蘇省7月份産能卻同比增加800萬噸,可見國內鋼鐵行業如今陷入一個‘你減,我就增’的怪現象。政府在河北關閉和升級了一些廠,但是同時江蘇卻抓住了這個機會,搶佔了原來河北佔的一些市場份額。中國産能過剩的問題依然很嚴重。”該人士向記者透露。
對於産能過剩的治理問題,張琳向記者表示,市場調節和政府應起到關鍵作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嚴格準入、改善GDP績效考核制度、符合規範條件名單、環保達標等,政府都已經公佈細則或者已經實施,但産能依然這麼大,依然跟現在的需求不匹配,最終還是要靠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去調節,優勝劣汰,所需時間肯定要長。如果要加速淘汰鋼企,只能寄託于政府把退出機制安排好。”
而在産能居高不下的形勢下,鋼鐵出口再次被重視,張琳表示,國內已經逐漸加大鋼鐵出口的力度,“2013年中國保持全球最大鋼材出口國地位,總計出口鋼材6150萬噸,比排名第二位的日本出口量多出將近2000萬噸。目前看來,2014年國內出口鋼材數量上肯定要高於2013年。”
貿易摩擦加劇 相比鄰國競爭力不足
張琳同時向記者表示,雖然國內鋼材出口成績不錯,但是仍然有很多難題需要解決,“首先就是貿易摩擦,國內出口鋼材平均售價相比進口鋼材低了很多。而且中國一直受困于貿易摩擦問題。主要是金融危機以來,國外鋼鐵市場普遍蕭條,國外政府為了保護本國産業,反傾銷案例就頻發。”
據了解,2014年7月份我國鋼材進口均價1285美元/噸,較上月增加9美元/噸,連續四個月上升,創下21個月以來新高。出口價則是786美元/噸。7月份,我國鋼材進口均價與出口均價差值擴大至500美元/噸,創下自2013年2月以來最高水準。從9月4日起,已有8起國外對中國的反傾銷調查。
“不僅如此,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政策自金融危機以來就層出不窮。2013年中國鋼鐵貿易摩擦中涉及的産品有管材類、涂鍍類、熱軋鋼、冷軋不銹鋼、電工鋼和盤條等,其中佔比最多的是管材類,佔全部調查案件的31%,其次為涂鍍和熱軋鋼材,分別佔到22%和16%。並且,貿易摩擦國從之前較為集中的歐美發達國家逐漸轉移至亞洲、非洲、拉美發展中國家。”張琳説道。
而且中國鋼材出口還要應對鄰國的挑戰,“國內鋼企鋼材出口的主要競爭對手是日韓鋼鐵企業。”張琳表示。
值得一提的是,記者調查數據發現,2014年中國鋼材分國別出口統計數據顯示,南韓佔中國出口占比最高達到15.3%。
“中日韓三國組建了東北亞鋼材貿易圈,像東盟國家(如越南、泰國、菲律賓)都致力於發展本國的鋼鐵工業,但是隨著出口量日漸增多,容易引起貿易摩擦。中國企業積極在國外進行投資佈局,在或者合資建設鋼材加工基地,穩定出口市場,但日韓一直在分羹,未來這個局面還會持續。”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
張琳表示,中國鋼企的競爭力相比較韓日仍有所欠缺,“日韓鋼鐵企業的技術水準,管理水準,還是比中國鋼企要強。日、韓企業以獨資、合資或深度協作方式在周邊國家投資鋼鐵廠或鋼材下游産業鏈的加工服務業,比我們起步早,中國鋼企還需要強化自身實力。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