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8月M2同比增長12.8%低於預期 降息是大概率事件

  • 發佈時間:2014-09-12 14:27: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央行上午公佈,8月末,廣義貨幣(M2)餘額同比增長12.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7個和1.9個百分點;人民幣貸款增加7025億元,同比少增103億元。

  7月份信貸創下2009年11月以來的最差後,市場曾經“大跌眼鏡”,這個跌下來眼鏡在8月份戴上去了嗎?市場十分關注。今天上午,謎底揭開。

  央行今天上午公佈, 8月末,廣義貨幣餘額119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7個和1.9個百分點; 狹義貨幣餘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5.7%,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0個和4.2個百分點;流通中貨幣餘額5.8萬億元,同比增長5.6%。

  8月末,本外幣貸款餘額83萬億元,同比增長13%。人民幣貸款餘額78萬億元,同比增長13.3%,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0.1個和0.8個百分點。當月人民幣貸款增加7025億元,同比少增103億元。

  首都經貿大學金融學院院長謝太峰和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您怎麼評價M2的數據?

  謝太峰:首先,對於M2的增速同比上個月末是回落,也不能説是反常的。因為經濟增長速度在回落,它的供應量的增長,是和經濟增長相適應的。從去年開始到現在,我們的GDP增速應該説是下調回落的。所以在這種情況下,貨幣供應M2的增速出現下降,我認為是正常的。假如經濟增長在回落,增速在下降,而貨幣供應量反其道而大增的話,我認為未必是正常的。

  第二,按照貨幣供應量的一個簡單的計算公式,也就是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大體上等於GDP的增長率加上CPI。如果按這個恒量的話,上半年我們GDP增速是7.4%,而今年全年到現在為止的CPI也就是前8個月,也就是不到3%,2%點多。現在加起來M2供應增長率10%,而我們的M2的增長速度,還是同比增長12.8%。所以從這個數據來看,我認為還是高於GDP的增長率加上CPI,我認為因此不能説是不正常的。

  第三,我們僅看增速還要看總量,因為我們現在M2的總量已經接近120萬億,應該説在世界上中國已經是貨幣供應量最多的國家了,因為美國的M2按照先行的匯率它折合人民幣還不到70萬億。所以這就是説在過去的M2的總量比較大的基礎上,又同比增長12.8%。

  所以,我認為不能是因為它同比和上個月比,和統計比增速下降就認為是不正常的。總之,它還是在正常的範圍的。

  經濟之聲:在您説的三個維度裏確實在一個正常的範圍裏,但是還有一個標準,就是央行年初定的M2的增長目標,您覺得目前距離這個目標我們有沒有可能有其他的想法?

  謝太峰:隨著經濟增長不斷的變化,這個目標作出一個的指導性的目標,也不是一個的強制性、計劃性的目標。因為經濟狀況是比較複雜的,所以到底能不能實現這個目標,為了實現目標而去實現目標,所以我們應該還是根據經濟增長的狀況來做這個判斷。

  經濟之聲:這是對於M2的您的分析,再來説一下貸款的數據,貸款這個月您怎麼評價它7000億的貸款量?

  謝太峰:這個貸款的增加,增量又同比出現了,比上年末和去年同期低了0.1和0.8個百分點。這首先説明,在實體經濟領域,由於經濟增長面臨一些新的問題,經濟增速下降,需求減少,所以這就造成人民幣上個月和去年同期比有所下降。其次,就是在經濟下行這一的環境下,增速下降這個環境下,我們都知道貸款的風險加大,所以和上月比,和去年同期比它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銀行有一些惜貸的問題,因為實體經濟中,確實存在了大量中小微企業的貸款需求滿足不了融資難這樣一個現實問題。

  第三,貸款的增加和貨幣M2總量的增加增速下降一樣,也不能僅僅看總量,對貸款來説,還要看它貸款實際産生的效率。比如新增的貸款有多少進入實體經濟,如果新增的貸款都進入了實體經濟領域,確實拉動了經濟增長的效率的話,這個貸款增速下降一些那麼它的效率也是很高的;如果新增的貸款都是在金融體系裏面,在體內迴圈,而沒有實實在在進入實體經濟領域,那這個時候儘管可能你的貸款增速很大,增速也很快,但是因為它沒有進入,進入實體經濟領域相對來説比較小,特別是你不能滿足大量中小微企業融資需求的話,那麼你在體內迴圈的話,那麼這個時候儘管你的貸款增速比較高,但是我認為效率也未必是高的。

  所以,我認為不僅僅要看貸款的新增貸款總量多少、增速多少,還要看它的效率。要切切實實引導這個貸款進入實體經濟領域中去,特別是要滿足這些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切實解決融資難。

  經濟之聲:您覺得我們資金不進入實體經濟,有沒有可能在未來三四個月中,看到我們的貨幣工具的作用?

  尹中立:從這個7、8月兩個月的金融數據來看,應該説還是讓市場感覺到有一些異常。簡單來説,就是實際的數據低於市場的預期,市場預期8月份的數據應該M2在13.5%左右,但是實際數據是12.8%。而且12.8%還要看到,這個貸款的數據,從媒體的報道來看,大部分的銀行的貸款,是在最後的幾天、最後的一週劃出去的。銀行明顯出現了惜貸這一現象,所以這個數據大大低於市場的預期。

  對於金融市場來説,可能不意味著是一個壞事情。因為可能是一個信貸需求和供給出現了一個的轉折信號。接下來貨幣政策的操作,降息應該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央行為什麼一直在強調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但是一直沒有降息,之前最大的擔憂,擔憂地方政府還有一些房地産開發企業,可能會有投資的衝動。所以,只有到當地的市場出現自發信貸的需求在放緩的時候,投資衝動在下降的時候,這個時候央行才會降息,那麼這樣一個的時間窗口,我們已經看到很多的信號,已經發出明確這樣一個轉折這樣的特徵,所以降息未來是一個大概率事件。

  經濟之聲:您感覺是先動降息,還是先動準備金率?

  尹中立:應該是先降息,因為降低存款準備金率的條件還不具備。

  經濟之聲:大家可能會想我們廣義貨幣119萬億,接近120萬億,這麼多的錢,為什麼仍然轉動不起來?仍然不會往實體經濟裏去流,這是為什麼?

  尹中立:這是一個存量概念,最重要從經濟增長和貨幣的總量上來看,它是一個增長比例協調的問題。貨幣供應總量的增長的速度,應該等於GDP的增長速度,加上通貨膨脹的增長速度。所以我們當前的7.5%左右的經濟增長率,對應13%到13.5%這一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速度才是合適的,12.8%實際上是偏低的。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