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電話實名制四年仍未落實 資訊安全亟待加強

  • 發佈時間:2014-09-01 09:59:00  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9月1日,工信部2013年發佈的針對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規定推行將滿一年。算上早前相關部門出臺的“電話實名制”規定,該政策推行已有四年。

  記者調查了解,四年前手機實名制就遭遇“軟執行”,四年後仍沒有落實到位,推動手機實名制究竟“卡”在哪?

  現狀:無需實名,SIM卡即插即用

  按照電話實名制規定,新入網手機號應執行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然而,記者調查發現,此規定在運營商營業廳、合作營業廳等渠道執行較嚴;在部分網路平臺、城市報刊亭等渠道並未落實,大量無需實名登記“即插即用”的SIM卡仍在銷售。

  “辦理手機號需要出示、登記身份證,沒有身份證無法選號。”北京市朝陽區安立路附近的一處中國移動營業廳,工作人員指著貼在墻上的《電話用戶真實身份資訊登記規定》肯定地回應記者諮詢。

  在數百米外一家售賣電話卡的商鋪,包括中國移動“18元套餐”、中國聯通“5元卡”等均可“非實名”購得。銷售人員稱,只要付款、店家“激活”後便可使用,他還神秘地説,他們有辦法應對實名制。

  在這個街區路口處的報刊亭中,無需實名註冊的聯通、移動SIM卡也可輕易購得。報刊亭店家説,“實名制也就是一陣風,查得嚴就不賣,但買的人一直都不少。”

  還有的電話卡銷售商雖然要提供身份證號碼,但可以不拿原件。在知春路上一家售賣電話卡的商鋪,老闆説,只要記得身份證號碼就行。

  在淘寶網,“不記名”“不實名”甚至成了商品標簽。記者聯繫了一家銷售北京地區“不記名”SIM卡的店家,該店家透露其在售SIM卡都為“停機銷號後再啟用”號碼,均已激活,可以不用實名註冊。對於其中具體緣由,店家則不再回復。

  追源:為爭用戶,運營商寧可不實名

  4年過去,手機實名制仍未完全執行到位。究其原因,“爭用戶”“為利益”與“存漏洞”難辭其咎。

  如果説四年前推行“實名制”遭遇“軟執行”是運營商迫於搶用戶的壓力,那麼如今,這種壓力恐已被放大數倍。在過去的一兩年中,微信這樣的移動互聯應用正嚴重影響著電信運營商的收入。

  同時,隨著電信市場普及度提升,“新用戶”正變得越來越少。工信部電信研究院許立東透露,當前我國行動通訊普及率已達到90%,部分城市的普及度甚至更高,這意味著新開卡用戶越來越少,挖掘市場越來越難。

  此外,隨著民營資本進入通信領域,更具靈活性、吸引力的170號碼開始搶佔用戶;一些跨省“無漫遊費”手機卡通過網路渠道可輕鬆購得,這種競爭也讓運營商如坐針氈,自然不願讓“身份認證”成為爭取新用戶的攔路虎。

  專家強調,“實名制難實名”監管部門也難辭其咎。電信行業分析師付亮認為,監管部門在監督水準、能力方面仍有不足。例如,如何監管電商渠道購買的異地漫遊手機號實名問題,如何監管新生的虛擬運營商實名問題,如何對新銷售渠道進行監管,這都存在漏洞。

  消費者抵觸實名 還是因個人資訊不安全

  業內人士強調,手機實名制是對公民個人資訊、企業資訊安全以及國家資訊安全都有重要意義的舉措。

  對一些消費者來説,抵觸使用實名制的SIM卡,主要原因還是個人資訊安全仍沒有得到加強。

  “消費者擔心身份證複印件被轉讓使用或洩露,其家庭住址、手機號被輕鬆獲取,就可能收到大量垃圾短信,甚至個人安全受到威脅。”

  中國消費者協會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説,一些推送賣發票、刻章、賣證件的垃圾資訊者,他們肯定不願意手機實名制。可以説垃圾短信不滅、個人資訊安全得不到有效維護,手機實名制很難落實。

  邱寶昌認為,手機實名制沒有明確的法律規定,只是部門規章要求,法律效力很弱,需將其上升為法律,以保護消費者權益。

  不少專家認為,當前我國使用的是電信管理條例,但從長遠看,還是需要一部電信行業的專門法律,以法律原則保障資訊通信秩序和規則。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