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教育資源分佈不均 家長做"學租族"推高租房市場

  • 發佈時間:2014-08-27 15:14:00  來源:北京晚報  作者:手記  責任編輯:曹慧敏

  8月是租房旺季,近年來這幾乎已經成了一條定律,背後的推手是越來越多的“學租族”家長。

  “學租族”現象已經存在十餘年,這些家長們被稱為現代“孟母”,為了孩子不斷隨著學校遷移。“一年級的時候租房的家長也就五分之一,到了六年級將近一半了,現在孩子上初中,還沒開學,家長論壇裏大家交流最多的就是租房資訊,看來多半家長都打算租房,實在扛不住了。”一名家長説。

  “學租族”近年來愈演愈烈,日益壯大,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家長“扛不住”了?他們被迫選擇這種生活有什麼苦衷?背後又是怎樣的糾結和隱憂?

  為了城裏的名校“有家不能回”

  “孩子上學前,我們一直住在位於亦莊的新房。雖然北京二中和史家衚同小學在這裡聯辦了一所經濟技術開發區實驗學校,但由於是新建校沒有可以借鑒的‘歷史’,我們家,還有小區裏不少家庭最終選擇了讓孩子回城讀書這種較為穩妥的方式。我們在城區租了一個很小的一居,只是吃飯、睡覺、孩子寫作業;週末回到亦莊自己的大房子裏,孩子像度假一樣高興。想想一家人有家不能回,心裏有時挺不是滋味……”

  李女士稱她家的“學租族”生活為一種“遷徙”——每週在城裏城外轉移。這種情況在“學租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五環外的房子和二環裏的名校成了他們內心巨大的糾結。

  隨著近些年北京房價越來越高,不少人買的房子越來越遠,出了四環、五環,到了亦莊、天通苑、回龍觀、通州、大興……京郊大型社區匯集的人越來越多,可是教育資源卻沒有跟上,城裏的名校成了一些家長無法抗拒的誘惑。跨越半個北京的距離去上學,接送顯然是不現實的,大多數學校也沒有校車,租房成了唯一的選擇。

  四年級孩子的母親林女士在教育社區的論壇上“介紹經驗”説,雖然京郊一些大型居住區有不少所謂的名校辦的分校,但是家長們打聽後發現,學校當時的教師隊伍並不都是名校師資,學生生源的水準也不好保障,即使硬體條件都很不錯,但是很多家長不敢做此“賭注”,於是這些家長最終選擇紛紛加入“學租族”行列。這些家庭週末和寒暑假要回到自己家裏,租的房子寧肯空置幾個月也不能退掉,因為再租就不容易了,負擔沉重。

  “誰敢把時間浪費在路上?”

  這已經是張女士6年來的第四次搬家。看著西單這套不足80平方米的老舊單元房被傢具塞得滿滿的,12歲已經上初一的兒子不得不和父母擠在一個臥室裏,而在六里橋的150平方米自家大宅卻只能出租給別人,張女士心裏充滿了無奈。

  “六里橋到西單並不遠,可是非常堵車,上下班高峰經常寸步難行。如果每天路上耗費兩三個鐘頭,就要擠佔孩子的睡眠和學習時間。”北京的擁堵狀況這些年有增無減,也是導致“學租族”激增的一大原因。

  “中學早讀時間是7點一刻,如果開車接送孩子,6點起床,6點半出門二環已經開始堵車了;晚上5點放學正好趕上下班高峰,一個半小時都不一定能到家,如果7點開始寫作業,據説起碼要寫到11點,那孩子的睡眠時間只有7個小時,根本不夠。”張女士因此堅定了租房的決心。“一年的房租將近10萬元,但對於學習負擔很重的中學生來説,時間比什麼都寶貴。”她將再當6年“學租族”,堅持到孩子上大學為止。

  年級越高,“學租族”的比例也不斷上升。一位重點中學高三學生的家長透露,他們班在學校周邊租房的家庭超過8成,“比拼的就是時間、精力,分秒如金,有點條件的都租房了,誰還敢把時間浪費在路上?”在很多家庭的“高考賬本”裏,租房儼然成了一項最大支出。

  “一所名校養幾個仲介門店沒問題”

  “最近租房的一進門,只要是北京人,中年的,那基本就是為孩子上學的,這類人的特點是心急,不惜血本。8月份,來登記找房的將近80%以上都是學生家長,從業務量上來看,一所名校養幾個仲介門店絕對沒問題。”

  西單“我愛我家”分店的一位工作人員稱,正是摸準了家長的這種瘋狂勢頭,一些房主待價而沽,名校周邊的房租價格越悠越高,這幾年漲幅超過50%。西單附近名校匯集,路口南邊一個回遷樓佳慧雅園,60平方米的一居前年租價4000元,現在已經到了6500元;離實驗二小咫尺之遙的小區新融苑更是離譜,90多平方米的兩居幾年前是6000元,現在已經過萬,“出一套搶一套,稍一遲疑就沒了。”

  對於不少工薪階層的“學租族”家庭來説,昂貴的房租是越來越沉重的負擔,家庭收入的一多半都用來支付房租,而明年,還不知道要漲幾成,他們也不知道自己還能在這種生活裏“死扛”多久。

  “這也是為孩子的安全考慮”

  上學期期末學校下發的一紙“安全通知書”使班裏的“學租族”又增加了不少,西城區一所名校的五年級班主任劉老師向記者表示,已經到了小學的最後一年,家長還要租房確實折騰人,但“這也是為孩子的安全考慮”。

  由於前不久全國發生了幾起校園周邊的安全事故,所以北京的中小學加強了安全防範,“安全通知書”寫明“每天老師必須把孩子送到家人或者固定的接送人手裏,家長不要讓孩子自己回家”。

  “原來我們是鼓勵家住的不太遠的同學自己坐車回家,實際上從四年級開始就有孩子這樣做了,這是一種自理能力的鍛鍊,但是現在還是安全第一,所以學校不再做這樣的鼓勵。”沒有條件每天按點接送孩子的家長只好選擇租房。

  “我們小時候拉著手排著隊放學回家的情景已經永遠不可能再現了。”一名“學租族”家長無奈地説。

  上名校卻無法保全幸福感

  全國重點名校景山小學位於王府井大街以東,燈市東口和西口之間,受規劃和文物保護等政策影響,這周邊可供出租和出售的住宅少得可憐,於是不少家長就租住在衚同的平房裏。沒有衛生間和廚房,冬天還要生爐子取暖,生活條件非常簡陋,就是這樣的房子,一個孩子還沒畢業,就會有家長預訂。

  “毫無品質可言 ,只能説是湊合過日子。”一位家長這樣描述自己的生活。雖然節省了路上奔波的時間,免除了接送的煩惱,保住了孩子寶貴的睡眠,可是“學租族”家庭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這就是“幸福感”。

  “一家人擠在一個50平方米的老舊樓裏,到處是蟑螂,心情特別不好,和老公吵架的次數越來越多,孩子也很受影響,有時候學習都無法集中精力。”玲玲的父母最終選擇分居,因為房子太小住不下,而爸爸的工作單位很遠,也為了避免家庭戰爭的升級。“我自己帶著孩子過,週末一家人才聚一下,覺得和單親家庭沒什麼兩樣,我很擔心這樣不利於孩子成長。”玲玲媽媽對記者説。

  實驗二小所在的新文化街,每到晚上,總有不少孩子在這條擁擠的老街路邊踢球玩耍,甚至在車流中追跑。他們之中有很多是在學校邊租房的學生。“家裏地方很小,樓下也沒有活動場地,只能在街上玩,家變成了只能吃飯睡覺的地方。”這種跼踀的成長環境對於發育期的孩子來説非常不利。

  市教科院研究員吳增強表示,頻繁的“搬遷”對孩子的心理也可能造成一定影響,家庭“幸福指數”會隨之下降。名校的誘惑和幸福感的喪失是“學租族”家長們心裏總也擺不平的一對砝碼。

  記者手記

  教育資源

  不平衡

  催生“學租族”

  “死扛”是“學租族”家庭真實的寫照。這種做法是愛孩子還是害孩子,對此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爭論聲中,“學租族”越來越壯大,再多的無奈和糾結也沒能阻止他們遷徙的腳步。名校的誘惑何其之大,這些家長,是一群為孩子能付出一切的人。

  遷徙的背後,是教育資源分佈的不平衡。作為教育産業區的海淀順理成章地成為北京市重點中學集中的區域,擁有佔總量23%左右的北京市重點中學;另外就是西城、東城,兩者共佔到57%;朝陽、豐臺、石景山雖然區域面積都很大,但由於區域定位的不同,不是以教育作為重點,因此三者一起在總體中的比例為20%。一些遠郊區縣和新建社區,資源更為匱乏,有的甚至不能滿足基本教育需求。

  有家長在論壇中表示,如果大型社區無法解決教育配套的滯後和不均衡,可能將來還會有越來越多的家長為孩子而長年遷徙。

  禁止擇校、就近入學的呼聲已經喊了很多年,“學租族”卻有增無減,這是一個悲哀的現實。如果教育資源的相對均衡不能實現,一紙禁止擇校的命令恐怕難以解開家長們的名校情結。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