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22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進口大幅增加存糧不好消化 市場倒逼政策調整

  • 發佈時間:2014-08-25 11: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雲富  責任編輯:王斌

  伴隨我國華北、東北地區遭遇的乾旱天氣,近期包括玉米期貨,以及節水和水利等概念股也紛紛上漲收高。

  專家指出,隨著後期天氣狀況的好轉,雖然部分地區農産品的減産或已不可逆,但國內糧食的供應安全無憂。相反“進口大幅增加、存糧不好消化”漸成糧食市場的新常態,國內外價差持續的擴大,托市收購的政策也面臨相應調整。

  旱情催生資本市場“農情”

  即使是現代社會,天氣依然是農業生産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在此前市場對厄爾尼諾可能帶來影響的爭論後,國內原本的“汛期”出現大旱天氣,東北、華北主要糧食産區持續乾旱,再度催生資本市場的一輪“農情”。

  期貨市場上表現最明顯的是玉米、大豆價格。統計顯示,大連商品交易所上市的玉米期貨價格過去一個多月來累計上漲2.8%。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期國內農産品期貨價格大多下挫,跟蹤所有農産品上市商品表現的農産品指數下跌了2.5%。

  與此同時,A股“乾旱題材”也有所表現,每逢乾旱,資金偏愛的水利股錢江水利安徽水利7月份來的漲幅已分別達13%和8%,而節水、更新管網改造概念的大禹節水國統股份等也都較大幅度上漲。

  據國家糧油資訊中心的報告,總體看降雨使旱情得到緩解,但旱災導致的局部玉米減産及品質下降恐難挽回。

   不至於干擾糧食的供應

  乾旱儘管導致部分地區減産既成事實,但業界普遍預計,旱情影響的産量仍不至於干擾糧食的供應,以及價格的穩定。

  “如果沒有受到乾旱的影響,市場預期的2014年全國玉米産量將達到2.27億噸。”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分析師馬文峰認為,目前市場預計的減産或在三四百萬噸左右,這一數量所佔總産量的比重極小。

  與此同時,據農業部的統計數據,今年秋糧的播種面積增加600多萬畝,加上高産農作物的面積增加,有專家預計秋糧的産量或仍會保持連續增長的勢頭。

  “另外一個因素也是國內的存糧量巨大,按艾格農業的統計,目前國內玉米、稻穀的月末庫存量分別超過1億噸和9000萬噸。”馬文峰説,包括小麥、稻穀、玉米等在內的主要糧食品種,國內的庫存量都較為充足,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的可能性不大。實際上,部分機構預計後期玉米等價格或會走弱。

  托市收購政策面臨壓力

  事實上,在不少業內人士看來,當前糧食市場更應擔心的是存糧庫存該如何消化?

  據中華糧網提供的數據,目前海外進口小麥到岸的稅後價格每噸2040元左右,而在國內市場主産區之一的鄭州地區報價2520元/噸,消費區的廣州價格更高,內外價差接近500元,玉米的價差則更大,進口玉米到岸價約每噸1780元,而廣州玉米價格則高達2740元/噸,每噸的價差近千元。

  雖然目前我國糧食進口實行配額管制,但價差巨大使近年來的進口也不斷擴大。業界普遍認為,糧食市場的新常態,除了國際市場連續豐收外,國內托市收購政策的弊端日益顯現也是重要的方面。“目前執行的托市收購政策確實對調動生産者積極性,提高農民收入等具有重要意義,但這一政策的弊端是缺乏彈性,近年來越來越陷入大量從國外進口,國內又大量收儲的‘怪圈’。”馬文峰指出。

  業界專家表示,隨著種地收益比起務工收益的劣勢越來越顯現,農業生産將會逐漸走上效率提升的規模經濟階段,托市收購的政策也面臨相應調整。“應逐步建立起農産品目標價格制度,在價格過高時補貼消費者,在價格過低時補貼生産者,但這一制度還在棉花、大豆非主糧品種中進行試點,主糧品種時機的成熟仍尚待時日。”有專家認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