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安倍經濟學”步履蹣跚 赴日觀光客慷慨解囊

  • 發佈時間:2014-11-22 07: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建墅  責任編輯:孫毅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果然在11月21日宣佈解散國會眾議院。這是他在沉默數日之後於11月18日突然作出的決定。國會重新選舉將在12月舉行,12月2日公示眾議院議員候選人,14日投票。

  解散眾議院是首相的專有權力,是在關鍵時刻扭轉執政頹勢的“家傳寶刀”,同時也是把雙刃劍。日本首相解散眾議院後,因本黨在重選中大面積落敗而引咎辭職的例子並不鮮見。

  安倍搞“政治突襲”遭抨擊

  不管安倍出於什麼目的和考慮,他搞“解散”這種政治突襲顯然得不到日本國內的認同。除了各在野黨數日來接二連三的猛烈批評外,《朝日新聞》21日報道稱,該社近日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中,65%的人無法接受安倍解散眾議院的理由;與此同時,30%的人認為“安倍經濟學”是成功的,39%的人則認為是失敗的,另有31%的人未明確立場。而安倍內閣的不支援率上升到40%,支援率下降到39%,這也是不支援率首次超過支援率。共同社的相關調查則顯示安倍內閣支援率還有47%。

  受第二和第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連續兩季度實質負增長的嚴重負面衝擊,日本內外有人大呼“安倍經濟學”已是窮途末路。近日陸續披露的一些消息,也至少説明“安倍經濟學”已是步履蹣跚。

  “安倍經濟學”正負效應明顯

  日本連鎖商店協會20日稱,9月日本全國超市銷售額為1.0482萬億日元,除去相關因素後同比下降1.9%。這也是提升消費稅以來連續7個月同比下降。該協會認為,受風雨不調、消費增稅和日元貶值等影響,商品價格上升,國民日常生活開支負擔增大,進而導致消費恢復乏力。

  當天,日本財務省快報數據顯示,9月日本出口額為6.6885萬億日元,同比增加9.6%。進口額為7.3985億日元,同比增加2.7%。這兩項同比結果均是連續兩個月增加。日本當月貿易逆差為7100億日元,貿易赤字幅度出現繼續縮小態勢,不過赤字局面已持續了28個月。

  《每日新聞》21日報道認為,“安倍經濟學”一方面是就業得到改善、股價維持較高水準、大企業業績穩定優良等;另一方面則是個人消費低迷、物價上漲及增稅等因素造成實際勞動薪酬水準下降、原材料價格上漲,從而導致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加劇、國內生産增長乏力、日元貶值對出口助益不顯著等。這展現了“安倍經濟學”具有正反兩面效應,其嚴重受挫但未徹底失敗,是非功過、能否翻盤還有待進一步評判。

  進入11月以來,日元兌美元匯率已一口氣下跌5日元。對此,NHK電視臺19日報道認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FRB)公佈上月會議內容顯示,美國傾向提高利率,而日本卻在強化貨幣量化寬鬆。這突出兩國金融政策的不同,於是拋售日元購入美元的動向增強了。該電視臺還引述金融市場人士的看法稱,與日本金融政策方向性不同的國家的貨幣對日元也在大幅升值。因為預估美國景氣正穩步恢復,所以今後拋售日元購進美元的動向可能還將持續。

  經濟議題爭論為安倍轉移視線

  經濟議題爭論的升溫正好符合安倍轉移輿論焦點,極力回避集體自衛權立法、特定秘密保護法、重啟核電、普天間機場搬遷等諸多沉重政治課題的預期。而對於諸多宏觀經濟數據的“不祥之兆”,安倍顯然也有所準備。

  首先,近一段時間東京證券日經平均股指維持在17000點以上的水準,日元則一路跌到1美元兌118.86日元。這種股市繁榮和出口企業利潤持續擴大的局面成為安倍抵擋“安倍經濟學”失敗論的有利依據。

  其次,安倍還有諸多為“安倍經濟學”延續壽命的“金錢把戲”。比如,在之前宣佈推遲繼續提高消費稅的同時,明確不放棄且不再推遲增稅計劃,以期刺激國內消費意願的同時穩住國際上對日本健全財政的信心。又比如,將減輕生活必需品稅率等寫入與公明黨的聯合競選公約,同時醞釀兩三萬億日元的追加財政預算,重點從減輕居民生活開支、扶持地方、促進女性參與社會生産、減輕中小企業負擔等方面實施補貼。再比如,提高公務員工資、明令大企業儘快提高員工薪酬。另據報道,日本銀行維持“兩年物價上漲2%”目標,繼續配合“安倍經濟學”的立場尚未發生改變。10月底,日本銀行推出近20萬~30萬億日元追加量化寬鬆措施的同時,日本政府同時釋放幾乎等量的公共年金入市,在當前股價相對高位的態勢下,預計這筆收入相當可觀,也將成為為“安倍經濟學”打氣充血的“大血包”。

  總而言之,安倍能否再次在選戰中獲勝,還要看日本精英階層乃至廣大國民在自己國家經濟建設的短期現實利益和長遠目標之間將作出何種選擇。

  境外遊客“救”了日本零售業

  有意思的是,在日本國內個人消費持續低迷的背景下,來自包括中國、南韓等周邊國家的赴日遊客為“安倍經濟學”慷慨解囊的熱情卻在不斷高漲。日本媒體報道,截至今年10月,赴日外國遊客總數已突破1100.9萬人,創下同期歷史新高,全年有望達到1300萬人的預期總數。其中,客源地區排在前3位的分別是中國台灣地區、南韓和中國大陸地區,遊客數量分別是238.12萬人、224.54萬人、201.18萬人,同比上升幅度分別達到26.4%、6.8%和80.3%。

  日本觀光廳統計,來自中國大陸地區的遊客僅今年第三季度在日本的消費額就達到1847億日元,佔外國遊客在日總體消費的三分之一,每人平均消費額達到23.6萬日元。

  日本媒體不禁發出“中國觀光客數量強勁回復”、“今年4月提高消費稅後,日本零售業界苦苦掙扎,外國旅客的存在感正在上升”的感慨。而一些日本媒體則依然樂此不疲地批評中國遊客“不守規矩”、“不懂禮儀”。

  顯然,如果沒有中國與南韓這兩位慷慨的鄰居,“安倍經濟學”的處境恐怕將更是雪上加霜。由此也可看出,安倍之前屢屢拋出改善關係意願,急於實現與中南韓家領導人會晤的良苦用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