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際經濟 > 正文

字號:  

亞投行為現有國際金融體系“補漏”而非“拆臺”

  • 發佈時間:2014-10-24 13:22: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李曉喻  責任編輯:姚慧婷

  隨著21個有意向創始成員國代表一一簽署籌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備忘錄,亞投行向正式成立邁進重要一步。分析人士認為,漸行漸近的亞投行不會削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多邊金融機構,是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的彌補,而非“狼來了”。

  籌建亞投行備忘錄24日在北京正式簽署。中國財政部部長樓繼偉表示,這表明亞投行籌建工作即將進入新階段,下一步各成員國將積極推動多邊秘書處儘早成立,完成亞投行章程的磋商和簽訂,使亞投行儘早投入運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資訊部部長徐洪才對中新社記者表示,《備忘錄》的成功簽署是“標誌性的事件”,表明中國成立亞投行的倡議得到亞洲國家的積極響應。

  2013年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訪問東南亞時先後提出籌建亞投行的倡議,旨在以此滿足亞洲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

  在當前世界經濟復蘇疲弱的背景下,通過投資基礎設施建設來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對基礎設施落後的亞洲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而言,這一任務尤為迫切。

  目前,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融資缺口巨大。據亞洲開發銀行測算,2010年-2020年間,亞洲至少需8萬億美元才能支撐目前的經濟增長水準。

  樓繼偉表示,在此情況下,成立亞投行是多贏之舉,既有利於發展中國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利於亞洲地區更好實現互聯互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但也有聲音認為,亞投行可能會削弱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現有多邊金融機構的作用。

  對此,徐洪才指出,目前亞洲基礎設施融資需求巨大,單靠世行、亞行難以滿足;不少亞洲國家儲蓄率雖然較高,但缺少融資渠道和資金動員能力。

  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對這一觀點也表示贊同。他對中新社記者指出,世行、亞行以減貧為宗旨,主要側重於為能夠減少貧困的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完全滿足不了”目前不少亞洲國家因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加速對基礎設施建設快速增長的投資需求。

  在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區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看來,亞行的確為促進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但當前亞洲國家逐步邁入全面快速發展階段,“所有國家同時需要提升經濟發展速度”,亞行能提供的資金在這種巨大的需求面前幾乎是“杯水車薪”。

  多位專家均指出,有鋻於此,亞投行將有利於解決世行、亞行等現有多邊開發銀行資金不足、業務覆蓋範圍不能滿足區域進一步開發的難題。它與世行、亞行的定位、重點業務均有明顯不同,“不是競爭關係,而是互補關係”。

  世行、亞行對亞投行亦持肯定態度。樓繼偉在第21屆APEC(亞太經合組織)財長會上透露,他曾與亞行行長中尾武彥、世行行長金墉多次面談,“他們都非常歡迎中方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建設,認為我們是互補的,而且願意和我們聯合進行項目融資”。

  另有人質疑,中國力推亞投行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日本經濟新聞》曾評論稱,亞投行的籌建表明中國已開始挑戰現有的國際金融秩序,欲打造“非美國”、“脫美元”經濟圈。

  “這種猜測沒有任何依據。”對此,徐洪才指出,中國是現有國際金融秩序的積極參與者與建設性的改革者,而非破壞者。

  近年來,受部分發達國家的掣肘,全球金融治理體系改革進程緩慢。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董事會2010年底通過份額改革方案,要求發達國家應向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轉移約6%的份額,但美國國會至今仍拒絕批准。

  徐洪才指出,有鋻於此,加快建設亞投行等平臺,有利於推動全球金融體系治理改革,促進世界經濟金融再平衡。

  姚枝仲也強調説,現有國際金融秩序難以滿足不少國家快速增長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中國推動建立亞投行是對這一缺陷進行彌補,而非挑戰;“是‘打補丁’,不是‘狼來了’。”

  王玉主指出,對中國而言,如何讓自身經濟發展積累的能力惠及周邊國家,與之更緊密地聯繫在一起,是事關長遠發展的大問題。推動建立亞投行,正是旨在密切區域內經濟聯繫,讓周邊國家分享中國的發展紅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