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支援財政寬鬆 歐元區角力德式財政緊縮
- 發佈時間:2014-08-28 09:36:00 來源:中國網 責任編輯:王斌
二季度經濟的繼續惡化以及通脹持續下行在歐元區領導人之間引起了越來越多的爭論和分歧。在市場似乎已經得到貨幣政策將進一步寬鬆的指引之時,歐元區各國在堅持以財政緊縮為特色的德式路線上的意願和決心似乎也在發生動搖。這一重大的政策轉變雖然不太可能很快出現,但卻透露出一時的實用主義考慮而非削減赤字的正統信仰在歐元區領導人決策中日益增大了分量。
政策指向不明:來自法國的信號
法國政府在最近兩天發生更疊,多次公開呼籲實施凱恩斯式財政刺激的經濟部長蒙特堡被逐出內閣。確切來説,蒙特堡是主動辭職的。
蒙特堡25日説,現行經濟政策尤其是削減赤字政策,根本無助於促進經濟增長,而緊縮政策也不會發揮效用,還影響了百姓的購買力。
二季度法國經濟增長陷於停滯,7月通脹率結束了4-6月的零水準進一步跌入-0.3%。這個歐元區內第二大經濟體一度被稱為“歐洲病夫”,並被警告有陷入日式通縮的風險。
表面上看,蒙特堡的辭職顯示了總統奧朗德堅守財政紀律的決心。
然而,在不久前二季度經濟增長數據公佈後,法國便宣佈放棄2014年度的財政預算目標。這個財政赤字佔GDP比率4%的目標在4個月前剛剛制定。法國財長薩班當時認為,法國經濟之所以停滯,要部分歸咎於歐盟制定的緊縮政策。
“既然難以實現緊縮目標,不如早點放棄,從而給未來在與德國和歐盟談判時獲取更大餘地”,外交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金玲説。
蒙特堡被逐出內閣更可能包含有奧朗德挽救個人和法國威信的意圖。
“蒙特堡事件反映出奧朗德對政局控制不足”,金玲認為,法國是歐盟中的大國,其經濟部長公開表態批評緊縮政策給法國在歐盟內部的公信力造成了打擊,而奧朗德也被評為數十年來法國最弱勢的總統,支援率不足20%。
尋找財政寬鬆的空間
不過,在奧朗德執政這幾年,蒙特堡從不缺乏來自民眾、學術界和其他國家的支援,法國似乎並沒有展現出完全遵守德式路線的誠意和決心。
“法國和義大利一直在向德國施壓,希望在既定的財政緊縮框架之下尋找一些寬鬆的空間。但實際上這個空間非常小,尤其是法國,積重難返,不改革的話很難實現增長”,金玲説。
相比于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但法國和義大利在復蘇道路上遠比它落伍。在歐盟和歐元區政策爭論中,法、意也時常站在德國的對立面。
義大利總理倫齊在今年2月上臺後拋出包括嚴厲實施緊縮政策的改革方案,但倫齊也以改革需要時間和代價為由,呼籲德國和歐盟給予更多特殊考慮。
德國主導下的歐盟一直主張嚴厲的財政緊縮政策和審慎的貨幣政策,這被視為能夠增強政府信用、鞏固歐元、長期看有助於經濟增長的正統理念。
德拉吉轉向?
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是法國、義大利與德國角逐的漩渦中心。他在2011年的獲任被認為是德國在奪取歐元區貨幣政策主導權上的失敗。不過,考慮到德國的傳統影響力,德拉吉就任以來雖屢屢在口頭上表現“鴿派”,但歐洲央行的重要行動並未偏離德國意圖。6月該行實施負利率的決定也得到了德國的支援。
上週五在美國傑克遜·霍爾演講時,德拉吉説,如果財政政策能起到更大的作用,且與央行貨幣政策配合,“對整體政策立場是有幫助的”,並表示:“我相信有這樣的空間。”
在債務危機爆發後,歐元區的應對策略是以歐洲央行提供貨幣政策支援,搭配以德式財政緊縮政策。德拉吉的講話似乎意味著回歸法、意立場,從而將這種協作畫上句號。
市場對德拉吉進一步出手放寬貨幣政策的預期因這一表態而水漲船高。歐元區國債收益率持續走低,西班牙26日發行的35億歐元短期債券收益率已接近零。標普500指數週二突破2000點,創歷史新高。
反對緊縮聲音不應被忽視
自歐盟建立以來,源自德國經驗的財政緊縮理念便被寫入法律,這一理念因債務危機的痛苦教訓而進一步得到認同。突破這一“鐵律”的難度可想而知,在中短期來看更是不可能的。
然而,這一政策引起的質疑之聲卻不應被忽視,因為財政緊縮的代價是經濟的痛苦轉型,考驗著國民的忍耐力和政治家的決心和毅力。
德國雖然是財政緊縮政策最有力的支援者,但在面臨二季度經濟萎縮0.2%、工業生産連續7個月下滑的不景氣局面,其立場會否有所鬆動便是最大的疑問。
對於法國來説,未來財政政策如何走下去,還將取決於之後的經濟增長表現。“作為歐盟內部的大國,法國必須要展現出它的公信力。但如果真要實現不了緊縮目標,可能不會像之前那樣公開呼籲財政寬鬆,而是通過一些其他的隱秘渠道和德國談判”,金玲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