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熱炒“對華出口為零” 憂製造業被中國趕超
- 發佈時間:2014-08-21 10:53: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孫業文
南韓媒體20日頭版頭條報道為“對華出口為零,南韓製造業迷失方向”,極力渲染南韓對華出口如何“不力”。報道稱,位於南韓蔚山的化學企業“Carpro”去年虧損嚴重,2013年的赤字約為1127億韓元,“這都是因為中國已經不再購買南韓産品”。但中國學者崔志鷹20日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南韓媒體這篇報道有些“不靠譜”,“對華出口為零”這樣的標題寫出來,説明南韓真的很緊張,感到中國製造業技術水準的迅猛發展已對其構成挑戰。
報道稱,Carpro工廠的主打産品是生産尼龍所必需的原材料,被廣泛用來製作衣服、輪胎、塑膠等産品,其在南韓國內的市場份額一度高達88%。但是Carpro銷售額的80%都依賴出口,隨著中國尼龍原料的自給自足,情況急速發生變化。根據南韓貿易協會的數據,Carpro對中國出口在2012年曾高達2.96萬噸,2013年急劇下降到32噸,今年截至5月份的出口數據還是零。報道稱,被後起的中國“扼住咽喉”的不僅是這家公司,南韓的代表企業三星電子也籠罩著一層陰雲。三星電子今年第二季度將中國市場智慧手機銷量第一的位置讓給了小米。
此外,有部分南韓媒體近日還對中國企業的迅速增長進行攻擊性報道。南韓《京鄉新聞》19日刊登題為“拿假冒偽劣大國中國怎麼辦”的報道,稱“中國産假冒偽劣産品讓全球製造業撓頭”。文章舉例稱最近中國某電子企業發佈新品,簡直是三星産品的“翻版”,被稱作“假冒蘋果”的中國小米,最近公開的産品與蘋果使用類似作業系統等等。
對此,熟悉中韓貿易的某中國學者表示,南韓《中央日報》等媒體的説法危言聳聽。以中韓貿易為例,去年中韓貿易額高達2500億美元,其中中方統計的南韓貿易順差為800億美元—900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每向南韓出口1美元的貨物,南韓就會對華出口2美元。實際上今年以來,受國際經濟大環境和國內市場需求放緩等的影響,上半年中國對外貿易出現下滑,南韓對華出口1-7月份下滑1.2%,這完全在正常波動範圍內,韓媒無需過度驚恐。報道中只列舉了一個南韓企業的例子,就以“對華出口為零”作為標題,並將企業不景氣的原因歸咎於中國“不再購買南韓産品”,這種做法令人費解。
而同濟大學朝鮮半島研究室主任崔志鷹20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也認為,南韓媒體發文章稱“對華出口為零”有些“不靠譜”,其實南韓出口到中國的産品主要集中在電子産品、化工産品,製造業佔據比較大的份額。上世紀90年代,南韓製造業的技術含量等方面都是領先中國的,在中韓貿易中,南韓佔優勢。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加快,製造業技術水準和含量大幅度提高,甚至有些領域領先南韓,比如鋼鐵、造船業以及電子行業。
對於中國製造業逐漸趕超上來,一些南韓媒體也表達了擔憂。《南韓經濟》近日刊登南韓貿易協會研究員李奉傑的評論稱,過去20年中國一直充當南韓經濟增長的支柱,特別是在1997年和2008年兩次大的危機中,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對南韓經濟渡過難關起到很大作用。南韓對華出口減少,主要原因是南韓企業未能認識到中國經濟的變化,現在中國正在以擴大內需為中心升級産業結構,但多數南韓企業還是將中國當做生産基地對第三國出口。其次是中國企業競爭力越來越高,以低廉的價格和龐大的內需市場為依託,中國企業正在逐漸擠佔外企原本在華的市場優勢。
《首爾經濟》20日的社論認為,南韓産業界和企業界正在因為中國而發生“動搖”,中國企業甚至已經影響到南韓“財界版圖”。三星電子最近業績不佳,主要原因就是小米等中國企業躍進,而中國已經連續兩年在船舶建造量、手握訂單數等方面位居世界第一。隨著中韓技術差距的縮小和消失,南韓企業必須要走出以加工貿易為主的對華出口習慣,不管是製造業還是服務業,現在已經到了與中國企業競爭失敗就無法生存的時代。
不過,崔志鷹認為,南韓製造業一時半會還不會被中國所取代。不能説南韓製造業遭遇大滑坡或者一蹶不振。南韓在某些領域仍擁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比如三星的智慧手機、電腦方面還有自己的核心技術。在製造業中韓競爭加劇的情況下,南韓在服務業、文化産業方面,還是有較強實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