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工業重鎮瀋陽産業升級陣痛 多項支柱産業産能過剩

  • 發佈時間:2016-02-24 09:10:43  來源:新京報  作者:羅超  責任編輯:王斌

  

瀋陽鐵西廣場雕塑《力量》,鐵西老工業區最後的記憶留存。

瀋陽機床i5智慧機床樣品車間。

瀋陽核心地段大型商場茂業百貨人跡罕至。

瀋陽鐵西區居民樓,旁邊還有老工廠留下的未拆除的工業管道。

  正月初七,是國家法定假日結束的日子,可是徐海並沒有上班。

  徐海是瀋陽鼓風機集團(簡稱沈鼓集團)的一名工人,今年春節,沈鼓集團將全體員工的假期延長到正月初十。可是多出來的三天假期並沒有讓徐海覺得高興。“假期長了不就是活兒少了嗎,掙的工資就少了。”徐海説,“還不如不延長,假延長了,年過不好了。”

  剛剛過去的2015年經濟數據顯示,遼寧省的增速僅為3%,排名倒數第一。東北三省GDP增速均跌入全國倒數五位。作為東三省的重工業中心城市,瀋陽擁有數百家裝備製造企業,數據下滑背後,該地區多項支柱産業産能過剩,導致工人降薪,與此同時,曾一度“躍進式”發展的樓市也面臨庫存壓力。

  體制改革和轉型創新已迫在眉睫,雖然存在陣痛和風險,但瀋陽已在高端裝備製造業智慧化升級上看到希望。

  工業“長子”國企改革取得階段性成果

  今年57歲的關雲川1979年進入瀋陽電纜廠參加工作,回憶起最初的日子,他仍然覺得驕傲。“那時候廠子裏啥都有,根本不用你自己操心。我們80年代去南方出差,都穿皮夾克,南方那時候都務農呢,誰穿得起皮夾克?”

  關雲川的説法並不誇張。早在1944年,東北地區的工業規模就達到亞洲第一的水準。新中國成立後,由於這裡雄厚的工業基礎,東北得到了中央計劃經濟毫無餘力的傾斜與支援。1953年到1957年“一五”期間,蘇聯對新中國工業領域援建的156個項目中,東北包攬56項,僅遼寧就佔據24項。

  另外,國家又給遼寧設置了100多個重點項目。遼寧也不負眾望,承擔了“共和國長子”的責任,為全國輸出了工業領域的多項“第一”。鐵西區更成為中國製造業起步的標桿,曾被稱為“東方魯爾”。

  “東北地區是最早進入、最晚退出、執行計劃經濟最徹底的地區,全世界計劃經濟發育最健全的就是中國的東北。”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對新京報記者説。

  瀋陽機床企業文化部副部長楊新偉向新京報記者介紹稱,之前的瀋陽機床都是“統購統銷”模式,壓根沒有行銷系統,也不知道産品應該怎麼賣。

  上世紀90年代,東北逐漸褪去了曾經的光環,走向失落。1997年7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在遼寧考察國有企業時強調:要用三年左右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企業走出困境。自此,遼寧國企“三年脫困”目標開始啟動。脫困的主要方法就是通過資産重組進行體制改革,砍掉落後産能,職工下崗分流,減員增效。

  關雲川就是在這期間下崗的。對於下崗後的生活,關雲川不願意回憶太多。他曾到批發市場給人看過倉庫,在學校門口擺攤賣過文具,還在餐館打過工。“那時候各個廠子都下崗,找工作的人滿大街都是,幹啥都不掙錢,孩子還得上學,把人逼的真沒辦法。”關雲川説。

  隨著這場影響深遠的國企改革,大量工人下崗。瀋陽市鐵西區是受影響最大的一個地區,曾被調侃為“全國最大度假村”。

  2003年,國務院提出了“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隨後的十年,國家為東北投入了大量資金,寄望這片曾經輝煌的土地重新煥發生機。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10多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

  從官方公佈的數據來看,東北振興戰略的成果確實十分亮眼,從2003年到2012年的十年間,東北三省地區GDP總量翻了兩倍多,年均增速達到12.7%,全國同期的年均增速為10.7%。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遼寧省的GDP增速達到13.4%,比全國高了3.8個百分點。

  再次陣痛 製造業企業面臨普遍降薪

  2014年以來,東北的經濟形勢再次出現下行趨勢。

  2015年,遼寧省以3%的增速在全國排名中墊底,東北三省GDP增速均列入倒數五位。2015年遼寧省固定資産投資出現負增長,降幅達到27.8%。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財政收入、出口等指標也都不理想。

  2015年這一年來,徐海所在車間的産量逐漸下降,很少有加班,法定假期延長、放高溫假等過去的“奢望”都成了現實,但收入也隨之減少。“我們當工人的,掙的都是計件工資,一個月到手就一千多塊錢。”

  不僅是工人,沈鼓集團管理人員、技術人員的日子也不好過。2015年內,根據不同分公司的情況,職工薪資均有不同程度下調,用徐海的話説,“這就是逼你走人呢。”

  在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內,沈鼓集團的現象並非個例。這裡聚集著以瀋陽機床、北方重工、沈鼓集團為代表的二百餘家裝備製造業企業,2015年隨著製造業的下行,多家企業出現減産、虧損的狀況。上市公司瀋陽機床作為開發區內的明星企業,2015年業績預虧損5.5億到6.5億元。

  企業的虧損反映到員工身上,就是收入的下降。“以前瀋陽機床大門口計程車排成排,都知道機床廠的有錢,出門就打車,現在已經很少了。”瀋陽機床對面的餐館老闆對新京報記者説。

  眼前的經濟“滑鐵盧”讓經歷過一輪下崗潮的製造業工人們心有餘悸,這種狀況讓人回想到近20年前東北所經歷的那段“陣痛”。2016年2月17日,針對2016年可能出現失業潮的擔憂,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趙辰盺表示,從目前我國經濟運作的狀態看,不會出現新一輪“失業潮”。

  遼寧省政府內部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為應對財政收入下降,遼寧省已要求全部省直機關將活動經費和項目經費削減70%,首要保住員工工資。

  行業過剩 佔比達九成的傳統經濟告急

  “增長主要靠投資拉動,投資無非兩方面,工業投資和房地産投資,現在大項目投資在下滑,工業企業運作不景氣,産銷率、利潤率都不行;房地産銷售額和銷售面積也都在下降。所以經濟就出現了困難。”遼寧省社科院副院長梁啟東分析説。

  “應該看到,前十年東北的快速發展,很大程度得益於全國重化工業發展階段所需要的能源原材料,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全國大規模搞基礎設施建設,鋼鐵、水泥、建材、石化……什麼産品都要。初字號産品,沒有深加工的,都需要。”梁啟東説。

  以遼寧鞍鋼為例,2008年正是鋼鐵最賺錢的時候,鞍鋼斥鉅資投資了營口鲅魚圈項目,待2014年鲅魚圈項目投産,鋼鐵産業已經開始進入過剩週期。在此期間,鞍鋼還大手筆收購了攀鋼、聯眾不銹鋼等鋼鐵企業。隨之而來的就是大規模虧損。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本溪鋼鐵也想像鞍鋼一樣上項目,但由於國家沒批下來,“因禍得福”。目前本鋼雖然也出現虧損,但遠沒有鞍鋼嚴重。

  類似的狀況也發生在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中的大型製造業企業中。瀋陽機床黨委副書記李文華向新京報記者直言:“過去的模式已經走到頭了,我們一直賣得很好的車床、鑽床都賣不動了。”

  沈鼓集團前幾年開工的風電設備製造項目,也正經歷行業過剩的狀態。新京報記者了解到,沈鼓集團正準備退出風電設備製造領域,只留最後一個車間,完成當前的生産訂單。

  “東北近幾年主要發展重化工業,重化工業都是傳統産業,傳統産業優勢在減弱。原來全國的裝備製造,缺瀋陽能行嗎?現在你是被人家替代了。”梁啟東説。

  傳統産業佔比高,新興産業未跟上,是東北面臨的首要問題。相關數據顯示,整個東北地區95%是傳統産業,新興産業僅佔5%。瀋陽作為東北的中心城市,傳統産業和新興産業的比例也高達9比1。

  “新産品銷售收入上,廣東省是遼寧省的25倍。遼寧全是大鋼鐵大石化大冶金大建材大水泥大造船,全是傳統的,就靠這些東西。東北的支柱産業全部過剩。”梁啟東説,“所以,東北目前的經濟困境的本質是什麼,是舊經濟告急,不是新經濟告急;是傳統經濟告急,不是新興産業告急。”

  樓市躍進 瀋陽甲級寫字樓空置率近四成

  “大起大落”在鐵西區身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曾經的鐵西區遍佈煙囪工廠,振興戰略初期,鐵西區開始了“東搬西建”工程,工廠陸續搬遷至鐵西區西邊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老工廠的原址上,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這恰好趕上了中國房地産發展的黃金十年。如今的鐵西區,早就沒了工業的影子,已經形成鐵西百貨、鐵西萬達、鐵西宜家等多個商圈和大面積住宅區。

  《2014年遼寧經濟發展報告》顯示,1999年至2009年間,瀋陽市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33.92%,同期房地産投資年均增長41.87%,房地産開發投資的年增長速度明顯超過固定資産投資的增速。

  2003年,瀋陽市政府在主幹道青年大街上規劃了“金廊工程”,定位為城市交通主軸和生活、景觀主軸,沿線的高樓不斷突破天際線。渾南、沈北等地也開始大規模開發樓盤。

  目前金廊工程仍在進行,茂業中心以北2公里處,瀋陽寶能環球金融中心正在施工建設,據報道,寶能環球金融中心計劃五年內建成,高度將達到568米,建成後將成為東北第一高樓。

  據媒體報道,2013年,瀋陽住宅用地出讓收入333億元,可建住宅建築面積接近2000萬平方米。而2013年瀋陽實際銷售的商品住宅面積僅1031萬平方米,供銷相差近一倍。

  瀋陽的樓市庫存不斷升高。2014年,曾有媒體曝光瀋陽渾南全運村為“鬼城”。到了晚上,全運村項目及周邊多個物業,一片黑暗和靜寂。2015年11月,瀋陽市政府搬遷渾南,才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當地樓市壓力。

  和商品住宅相比,商業寫字樓庫存問題則更為嚴重。記者走訪金廊沿線和鐵西區啟工街沿線的多個寫字樓,進駐率均不理想。據戴德梁行瀋陽公司數據顯示,2015年瀋陽甲級寫字樓總存量已達89.7萬平方米,市場空置率高達39%。記者看到,有樓盤開出0首付0利息5年分期的優惠。

  瀋陽核心地段的大型商場也顯出疲態。金廊工程沿線的茂業中心下的茂業百貨十分冷清,商鋪進駐率很低,四樓以上已處於半歇業狀態。茂業百貨不遠處的世茂商都也人跡罕至,對面酒店保安告訴記者:“世茂開起來之後一直這樣不死不活的,就頂樓電影院人多點。”

  繼續改革 創新轉型面臨風險成本

  2015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意見指出,新一輪東北振興要在4個方面著力,分別是完善體制機制、推進結構調整、鼓勵創新創業、保障和改善民生。

  在梁啟東看來,多年以來,瀋陽一直沒有擺脫計劃經濟基因。他總結道:“現在有的問題是,不相信市場的力量,不相信民營的力量,不相信中小微的力量。”“鐵西區現在那麼多僵屍企業,都是原來國企留下來的,放在那不能動,多年來的根本問題沒有解決,國企改革沒有到位。”梁啟東説。這些企業“一無有效資産、二無生産經營活動、三無償債能力”的殼企業,拖累著地方財政。

  一位不願具名的瀋陽市大型國企高管對新京報記者表示:“我們的資産處置權太小,太不靈活。”該高管稱,私營和外資企業一個月能做成的事,國企要半年或者半年以上,因為審批的流程特別複雜。“市場瞬息萬變,還用過去那種傳統的審批方式和流程,肯定是不對等的。把我們企業夾在中間,很多事都幹不了。”

  體制機制急需改革的同時,企業創新體系更為堪憂,全社會的研發投入嚴重滯後。數據顯示,遼寧省的全部企業中,有研發機構的僅佔到2.7%,位列全國倒數第一;有研發活動的僅佔4.5%,全國倒數第二。

  2015年上半年,全國各省申請專利數排行中,遼寧省以6313件位列全國第17位,黑龍江和吉林分別以4778件和2725件位列第20和21位。相比之下,位列第一的江蘇省申請專利件數高達58416件。

  “企業的創新和轉型太艱難了。”瀋陽機床黨委副書記李文華感嘆道,“它不是一個口號就能把這個東西變好,在創新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風險成本。”

  “這個産品的更新換代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它需要很長時間。”李文華説,“新産品的市場化、産業化,需要錢,新産品産生的新的商業模式也需要資金的培育。同時人員素質的提升、市場的重建、供應鏈的重新打造都需要資金和時間。轉型的過程會很痛苦。”

  一線希望 裝備製造向高端智慧化升級

  2016年初,瀋陽機床自主研發的i5智慧機床在開年就獲得了一萬台的訂單,這讓瀋陽製造業看到了一絲希望。

  2月16日,春節後的第二個工作日,瀋陽市市長潘利國就來到瀋陽機床調研,並提出全面實施i5戰略計劃。瀋陽市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市長親任組長,寄望于通過i5戰略提升瀋陽的裝備製造業,全力推動製造業加快向智慧化轉型升級。

  李文華認為,以瀋陽機床為代表的製造業企業今天面臨的困境,和上世紀90年代末有很大不同。當時是市場需求不旺盛造成的,目前是有市場需求,但中低端産品賣不動,需要高端的智慧化産品。

  對於未來,李文華仍然充滿希望:“現在的市場低迷都是暫時的,核心技術突破,快速産業化,然後推進新的商業模式,這條道目前已經出效果了。開年一萬台訂單就足以説明問題。”

  梁啟東也指出,東北振興需要把握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這將是東北發展的重要機會。目前,瀋陽市政府正在通向工業4.0的道路上積極推進“瀋陽製造”。瀋陽新松機器人自主研發的複合型機器人,已開始批量生産,據稱在精度、速度等指標上與國際領先産品不相上下。

  與此同時,瀋陽瞄準國際高端裝備製造業大力引進,僅鐵西區就引進跨國公司超100家、世界500強超50家。官方資料顯示,在智慧製造方面,當地正在推進德國庫卡機器人工程示範中心、德國紐卡特工業機器人行星減速機等項目;在高端裝備方面,推進西門子互聯交通研發中心、直流電控櫃、信號系統等項目;在汽車製造方面,推進富士康精密鑄造工廠、德國勞士領汽車注塑等上下游配套項目。

  瀋陽目前著力打造中德高端裝備製造産業園,將重點發展智慧製造、高端裝備、汽車製造、工業服務和戰略性新興産業五大産業組團,並將落實鼓勵體制機制創新、支援先行先試有關創新創業政策,加大金融投資政策支援力度。

  “現在發展的思路在調整,結合自身的基礎和優勢,遼寧乃至東北還會有很大機遇。”梁啟東説。(文中徐海、關雲川為化名)

  - 東北工業大事記

  1953-1957年

  “一五”期間,蘇聯對新中國援建156個項目,東北包攬56項,遼寧佔據24項。

  1986年

  根據中央“配套、完善、深化、發展”資産經營承包責任制的方針,瀋陽市率先試行資産經營承包責任制。

  1986年8月

  瀋陽市防爆器械廠成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第一家破産倒閉企業。

  1988年

  金盃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並公開發售股票,標誌著鐵西區開始實施大型國有企業股份制改革。

  1997年7月

  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視察遼寧,要求國企“三年脫困”。

  2003年10月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佈《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東北振興”戰略啟動。

  2015年12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10多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取得明顯成效和階段性成果,並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