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北京職工月平均工資6463元 年輕人:只夠基本生活

  • 發佈時間:2015-06-30 13:13:12  來源:工人日報  作者:王維硯  責任編輯:吳起龍

  日前,北京市人社局和市統計局發佈了“關於公佈2014年度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通知”,通知顯示,2014年度全市職工平均工資為77560元,月平均工資為6463元。據悉,本次北京統計的工資總額為職工個人稅前工資,還包括了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應繳納的社會保險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的個人繳納部分等。

  記者進行了粗略計算,按照現行社保繳納比例,6463元的月平均工資扣除8%的養老保險517元,2%的醫療保險129元,0.2%的失業保險13元,12%的公積金776元,再減去個稅48元,職工個人每月實際拿到手的可支配收入不足5000元。

  5000元在北京是富足,是夠活,還是輕鬆?記者在京城實地採訪了幾位年輕人。

  只夠基本生存,不敢奢望生活

  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畢業于普通大學,張燁身上除了文藝沒有特殊標簽。

  週六晚上10點,宣武門附近的一座寫字樓裏,26歲的雜誌編輯張燁終於碼完了這篇稿子的最後一個字,她疲憊地關上電腦,起身張望,工作平臺上已經沒有別人了。

  收拾好東西,張燁快步走向地鐵站,她要在末班地鐵之前趕回東五環外的住所。為了節省房租,她把房子租在了距離單位14站地鐵的常營,這段被張燁調侃為“工作和生活間應有之距”的路程,每天都需要花費兩小時以上的時間。資料顯示,截至2014年末,北京市常住人口2151.6萬人,其中,五環外常住人口達1097.9萬人,佔全市的比重為51%。

  “房租1800元,手機費100元,水果零食150元,交通費250元,吃飯1200元,生活用品50元……”在張燁住處的一個小本子上,記者看到,細心的張燁對自己每月較大的開銷都進行了記錄。除去生存所需的基本開支,她還有1500元左右可供自由支配。不過,加上週末和朋友聚會,還有平時買衣服和化粧品的費用,工資基本就沒有剩餘了。

  工作以來張燁很少在商場購買衣服,通常她會和閨蜜在逛街的時候偷偷拍下衣服的吊牌,然後在淘寶上尋找有折扣的同款服裝,這樣能節省30%~50%的費用,化粧品她會找朋友從免稅店代購,平時張燁很少打車,除非打車軟體有數額較大的優惠券。

  張燁每月固定有200元左右的支出用於觀看演出。學習中文專業的張燁有點“文藝范兒”,去小劇場看話劇是她平時主要的興趣愛好,“黃昏是我一天中視力最差的時候,一眼望去滿街都是美女,高樓和街道也變換了通常的形狀,像在電影裏……”話劇《戀愛的犀牛》中的臺詞張燁能大段大段流暢地背誦。

  生活中常常還有不期而至的“意外”花銷。今年是張燁大學同學結婚的高峰期,“最怕接到老同學的電話”,張燁向記者吐槽,這意味著自己又要有少則三百元多則上千元的紅包支出。

  “現在的工資只夠基本生存,但是這就是北京吧。”張燁這位80後很釋然。

  不捨得給自己花錢,努力存錢

  雖然只有27歲,但是李浩常常被身邊的朋友稱為“老李”。老家在農村的“老李”在北京海澱區的一家事業單位工作已有兩年時間了。

  李浩的房子租住在地鐵八通線的第八站——通州北苑,月租1500元。每天早上在四惠站換乘地鐵都是李浩的“痛點”,被人群擠在車廂狹窄的空間裏無法動彈的時候,他總在想“等自己搖到號,買了車一切就會好了”。

  早餐是家門口的雞蛋灌餅或者一籠包子,午餐在單位食堂,晚餐買菜回家自己做。如果沒有特殊情況,加上手機費、交通費等日常開銷,李浩的生活成本只要1500元。在同事眼中李浩有些“摳門”,一點也不“灑脫”,他的一部國産山寨智慧手機已經用了三年,螢幕上的劃痕清晰可見。

  過去的一年中,李浩幾乎沒有為自己花過什麼大錢,最大的幾筆開銷都是給女朋友買的禮物——一個筆記型電腦5000元,一個手包2000元。對待自己吝嗇一些,偶爾為女朋友“奢侈”一下,李浩試圖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尋找收支平衡。

  工作兩年以來,李浩一共攢了3萬元錢。李浩頗有“憂患”意識,他告訴記者,自己堅持每個月向銀行賬戶存一些錢。他的考慮是職業提升參加培訓需要錢,以後還要肩扛買房、買車的貸款。

  朋友常説“老李”把生活的壓力都寫在了臉上,李浩向記者坦言,和那些家境好、有父母兜底的同事相比,他確實“亞歷山大”。

  “憑一己之力闖蕩北京,註定要走一條遙遠的路。”他説。

  畢業了,結婚了,一算賬嚇一跳

  “畢婚族”怎麼過日子?

  一張鋪著印花床單的雙人床,一個簡易衣櫃,一套木製桌椅,15平方米的屋子被擠得滿滿噹噹,霍曉萌就生活在這間屋子裏。

  1990年出生的霍曉萌來北京工作不到一年時間,其實今年1月她和王鵬已經領證結婚了。他們和另一對小夫妻一起合租了這套位於雙橋某小區的40多平方米的房子,他們居住的是次臥,每月房租1500元。

  “理想的狀態是花掉一個人的工資,攢一個人的工資。”不過霍曉萌告訴記者,這種狀態從未實現過。霍曉萌在一家培訓機構做美術老師,每月工資拿到手5000元出頭,王鵬在一家外貿公司做銷售,月薪比霍曉萌多1500元。

  不固定的消費常常打亂他們的存錢計劃。上個月霍曉萌報名參加了駕照考試,培訓費一共5000多元;上上個月,王鵬的奶奶過生日,小夫妻回河南老家給奶奶祝壽,來回的路費加上給親戚買禮物的花費又是5000多元。“不算賬還好,一算賬嚇一跳”,霍曉萌説,由於常常“入不敷出”,現在他們還是會接受家裏的“救濟”,兩個人的賬戶餘額到月底常常是個位數。

  提到對未來的規劃,霍曉萌有些“懵”。拍婚紗照、辦婚禮這些都需要錢,而婚後他們也不可能一直“蝸居”在15平方米的空間內。“完全不敢想”,霍曉萌告訴記者,現在支撐她奮鬥的動力就是“兩個人能夠在一起”。

  “畢竟已經出來了,就不想再回去了”,但是霍曉萌並不想為了存錢就放棄對生活品質的要求。

  “人生,需要接受不同的東西,壓力之下還要有生活。”霍曉萌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