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用工短缺凸顯中國製造重鎮“珠三角”轉型陣痛

  • 發佈時間:2015-06-16 13:46:2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任沁沁 孫飛  責任編輯:吳起龍

  渣打銀行一份最新報告顯示,中國製造業重鎮“珠三角”正在經歷轉型短痛,用工緊張仍在持續。報告判斷,這亦是中國轉向長期可持續增長模式的組成部分。

  分析人士認為,當前中國勞工市場總體平穩,但基於産業結構升級、城市化進程加快、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結構變化等諸多因素影響,包括“珠三角”等在內的局部傳統製造業集中的地區正面臨用工緊張現象。

  “從長遠看,這對於現代化的進程是好事,將倒逼地方政府、企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亞洲開發銀行中國代表處高級經濟學家莊健説。

  來自廣東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數據顯示,2015年5月,廣東省製造業從業人員指數(生産經營人員)為50.5,較上月回落2.2個百分點。

  在東莞厚街鎮,企業的招聘廣告隨處可見,而企業負責人反映,招人比往年要難。“應聘的人比去年大概少了20%。”東莞綠洲鞋業人力資源部經理李應隨説。

  新華社記者在廣東東莞調查發現,在用工短缺的背後,因成本增加、尋求戰略轉移等因素,關停、遷移、倒閉等現象同時存在。

  東莞台資企業協會會長翟所領介紹,東莞製造企業普通工人月工資約為600美元,是菲律賓、印尼、越南、泰國的2倍以上,是湖南的1.6倍以上。位於東莞南城區的微軟諾基亞通信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已經遣散了幾千名工人。

  與此同時,歐美的貿易保護政策也“倒逼”企業轉移。最高峰時用工曾達1.8萬人的力凱鞋業,已經將工廠遷至緬甸。

  根據廣東省人社廳的數據,東莞用工缺口已達到10萬人以上。厚街鎮委書記萬卓培説,僅厚街鎮的用工缺口就達到1.4萬人。

  一個趨勢正在形成:儘管中國勞動力總量仍然供大於求,但無限供給的時代已成為歷史。

  “招工難、用工荒正是這些現象的直接體現。”中國人民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鄭功成説,“新生勞動者受教育程度持續提升,對就業平等與合理報酬的追求也持續升級。”

  鄭功成建議,未來中國應該從以低勞工成本為競爭優勢轉向以高素質勞動者和與之相匹配的薪酬水準,以及産業升級、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為根本。

  工資上漲,以及由此帶來的收入增長加快,是中國經濟調結構,轉向消費驅動、服務業導向型增長模式的組成部分。而伴隨“珠三角”低端“中國製造”逐步退出,更多“中國智造”正在崛起。

  據了解,目前已有23家新型研發機構相繼在東莞成立,包括中科院雲計算育成中心、北大光電研究所、清華創新中心等。

  東莞、佛山等地市2014年相繼發佈“機器換人”戰略規劃。其中,東莞市政府成立的“機器換人”專項資金,從2014年起每年出資2億元人民幣,連續3年共6億元人民幣支援企業實施“機器換人”,最高補貼比例可達設備總額的15%,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用工緊張局面。

  賽迪工業和資訊化研究院産業政策研究所所長李燕認為,在珠三角地區製造業企業轉型“中國智造”的關鍵時期,地方政府“機器換人”戰略的實施,令企業“服下了一顆定心丸”。

  “風險往往蘊含著新的增長來源和動力,如果政策制定者和市場主體都能在産業鏈中尋找到合適的位置和成長點,用工緊張的問題也將在這個過程中得到真正的舒緩。”莊健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