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河北官員談京津冀合作:污染企業我們一家也不接

  • 發佈時間:2015-03-05 09:05:15  來源:京華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治霾各自為政效果不會理想

  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即將出臺,三地合作發展路徑也日漸清晰,在環保層面上,河北將如何承接北京大批産業?昨天,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環保廳廳長陳國鷹在代表團駐地接受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河北不會承接一家污染企業。他同時表示,治理霧霾不能各自為政,否則效果不會理想。

  陳國鷹大膽預測,如果大家共同努力治霾,五年內應會有明顯改善,十年後整個京津冀地區的藍天白雲將會更多。

  □談環境污染

  河北治污寧肯傷筋動骨

  京華時報:去年環保部監測的74個重點城市中,空氣品質較差的前10個城市有7個在河北。你怎麼看這個數據?

  陳國鷹:河北污染城市多,這説明河北的總體污染確實嚴重。河北省共有11個地級市,74個城市中,其他省也就是省會城市或者一兩個在裏面,河北省所有的地級市都在裏面。河北要治理污染,必須要痛下決心,寧肯傷筋動骨,也要實現環境品質的脫胎換骨。

  京華時報:河北污染的根源在哪兒?如何破解?

  陳國鷹:它的産業結構在這兒。為什麼説河北提出“6643”工程,就是要大力壓減鋼鐵産能、削減燃煤使用量,使用的燃煤也要是清潔煤炭。要解決河北的污染問題,根本上還得解決能源産業結構問題。現在燃煤要全部使用其他新能源替代,短期內做不到,因為供暖等都需要燒煤。但是必須要做到煤炭的清潔使用。

  決不承接一家污染企業

  京華時報:河北在承接北京産業時,在環保層面上將如何操作?

  陳國鷹:北京市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到了這一點,北京市市長也説了,有污染的企業一家也不會向河北轉移。從河北的角度來説,有污染的企業我們一家也不承接,污染轉移那就沒有意義,對污染企業的處理應該是怎麼把它淘汰,怎麼把它升級,讓它能夠實現達標排放。

  最通俗的一個例子就是首鋼,首鋼通過搬遷實現了産業的升級和轉型,成為一個最為現代化的鋼鐵工廠。

  如果把污染企業轉移到河北,那對北京是沒有貢獻的,因為大氣是流動的,它照樣會污染,沒準還會更重。所以最根本的還是要通過轉移來實現産業的轉型升級。

  □談協同治霾

  京津冀應統一排放標準

  京華時報:京津冀生態環境應如何協同發展?

  陳國鷹:京津冀總體規劃出臺後,需要具體來制定生態環境的一系列實施方案,要儘快地統一標準、統一監管、統一執法。

  生態環境是協同發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特別是大氣、生態環境,各自為政不能達到一個理想的效果,因為空氣、水都是流動的。必須要儘快制定大氣排放、水保護等方面的統一管理辦法。

  京華時報:現在京津冀三地的情況如何?

  陳國鷹:京津冀有些標準目前不完全一致。除了國家標準,各地標準都有些差別,環保法也明確地方政府可以出臺嚴於國家標準的法規,比如鋼鐵,河北省的鋼鐵是嚴於國家標準的,尤其是特別排放限值,河北省石家莊、保定、廊坊、唐山實行國家特別排放限值,但京津冀地區有些城市不是這樣的標準。

  標準不一致對企業是不公平的。排放標準不一樣,環保成本也就不一樣了。另外,標準統一後,也更有利於開展聯合執法、交叉執法。以前只是在重要活動期間比如APEC會議保障上開展過跨區域執法,京津冀協同發展後,這種聯合執法、交叉執法應該成為常態。

  □談治理預期

  治霾十年藍天將會更多

  京華時報:環境治理會對經濟帶來哪些影響?

  陳國鷹:應該説,環境治理短期內對經濟是有陣痛的。過去有些高耗能企業,環保要求不嚴,某種意義上掙的是環保的錢,現在環保設備上來了,一噸鋼的成本可能要增加90-120元之間,短期內看確實增加了企業的成本。但從長期來看,通過環保的達標,恰恰實現了産業的結構調整、企業的轉型升級,而這最終將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對於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一個國家來講,環保指數都不達標的話,還談何可持續發展呢?靠過去污染環境來換取GDP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企業有環保信譽,企業在銀行貸款必須在環保方面審核通過,企業要上市也必須要有環保的審核,從中長期來講,這些都是促進環保企業升級的利好舉措。

  京華時報:APEC藍天應該如何持續?

  陳國鷹:新華社專門搞了一個調研小組,提出了“APEC藍”的五條成功經驗,比如説在會議期間,把所有重點污染物的監管都實行網格化管理,而且落實到企業頭上,企業誰來監管、管到什麼地步都有明確要求。如果這些能夠常態化,“APEC藍”是可以持續的。但是這也需要動用很多的人力物力。從目前而言,最應該做的就是把新環保法所提出的要求真正落實到位。

  京華時報:對於治霾,您有沒有一個預期目標?

  陳國鷹:西方發達國家治霾用了30到40年,但我想我們國家有制度優勢和領導體制優勢,集中財力辦大事。應該説,從國家大氣十條下發以來,到現在還不到兩年時間,但治理霧霾所取得的成效已經開始顯現。我想治霾五年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十年後整個京津冀地區會有更多藍天白雲。

  □談統一限行

  京冀統一限行難度很大

  京華時報:去年您曾表示河北正研究與北京限行日統一,目前此事進展如何?

  陳國鷹:這件事在實際推行中有操作難度,比如説某一天,A城市污染嚴重,於是採取應急預案,啟動機動車單雙號限行措施,但B城市空氣品質不嚴重,不會啟動應急預案,仍舊實施平常的尾號限行。B城市的車到了A城市,仍可能進不了城。所以説,兩個城市污染的程度不一樣,啟動應急預案的級別不一樣,啟動應急預案的次數也不一樣,這個限號就容易錯位,出現限號不一致的情況。

  京華時報:這個問題目前有沒有解決辦法?

  陳國鷹:河北省也摸索了一些經驗,比如河北

  省境內,兩個市限號不一樣時,對外來車不限尾號,那麼B城市對於A城市來的車,就不再限號,直接可以進城。不過這個問題在河北好解決,但北京外地車輛多,可能不能完全參照河北經驗。這個問題怎麼解決還需要再探討,這次借助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機遇,應該把這個問題解決。

  □談環保執法

  權力有限導致執法鬆軟

  京華時報:新任環保部部長陳吉寧近日説,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您怎麼看?

  陳國鷹:過去環保執法過松過軟,主要是法律賦予環保部門執法的許可權有限。過去一年也就罰個兩次,企業違法你罰他20萬,執法人員一走他又照樣生産。

  新環保法出臺以後,賦予環保部門按日處罰、查封扣押、行政拘留、問責等系列權力,可以説是史上最嚴環保法。過去人們常説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一些企業想盡辦法偷排偷放,企業內的環保設施是給監管部門看的,去檢查的時候打開,檢查人員一走就關了,完全成為擺設。按日處罰可有效防止這種情況。罰款金額大幅度提升,會讓企業為此付出一定的成本。應該説,如果嚴格落實新環保法,當前環保執法過松過軟的情況會有很大改變。

  京華時報:河北去年有

  多少環保違法者被處理?

  陳國鷹:河北去年率先在省市縣三級成立環保警察,目前很多省市也在跟進。這600多名專職的環保警察,去年一年共抓獲環保犯罪嫌疑人1700多人,這在過去是不可想像的。這也有力震懾了環保不法分子。過去一些人會覺得,我只是被罰款,不會被抓,但是現在不僅要罰你,還要追究刑責。所以我們做好了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的有效銜接。

京津冀一體化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華魯恒升 16.60 4.27%
2 樂凱膠片 11.29 3.39%
3 中國動力 25.64 2.64%
4 渤海股份 21.52 2.38%
5 天壕環境 5.98 2.05%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淩雲股份 15.21 -2.75%
2 河北宣工 21.77 -2.64%
3 建投能源 7.03 -2.63%
4 冀東裝備 20.49 -2.52%
5 巨力索具 5.68 -2.40%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