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京津冀一體化東風 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加速佈局
- 發佈時間:2014-12-16 01:00:17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王斌
隨著來自北京的47家大中型石材企業與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簽訂投資協議,中國京唐(國際)石材城迎來了第一批主人。這讓為此忙了近十個月的唐港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張國棟長舒了一口氣。而這一次協議的簽訂,使唐港區距離打造中國未來最大石材城邁進了一大步。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北京産業轉移正進行得如火如荼,河北、天津各個地區都希望借此機會分一杯羹,唐港區也不例外。借著京津冀一體化的東風,擁有絕對地理優勢的唐港區進入了跨世紀的歷史發展階段。
融合讓唐港區再次騰飛
河北唐山海港經濟開發區(簡稱唐港區)成立於1993年。借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唐港區從一片鹽鹼灘塗起步,通過內引外聯滾動發展,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到2013年,唐山港主營業務收入1495億元,居全省所有開發區之首。
2013年12月,唐港區接管唐山市樂亭縣部分村鎮,管轄範圍由32.85平方公里擴張至432.4平方公里。經過20多年的開發建設,唐港區累計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300多億元,固定資産投資1000多億元,在昔日荒涼的鹽鹼灘塗上建起一座功能完備、配套齊全的現代濱海城市。
到了2014年,唐港區克服了國家經濟新常態的陣痛,站上了新的起點,實現了轉方式、調結構的華麗轉身。1—9月份,初步核算地區生産總值完成83億元,同比增長11.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9.2億元,增長14.5%,增速排名唐山市第一;固定資産投資135.6億元,增長35%,增速唐山市第一;主營業務收入1200億元,增長57.3%;全部財政收入14.97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48億元;京唐港吞吐量1.56億噸,增長8.13%;集裝箱吞吐量57.7萬標箱,增長40.4%,在宏觀經濟形勢偏緊,全國很多地方經濟指標下行的情況下,開創了逆勢增長的良好局面。
唐港區毗鄰京津、臨港沿海,地處京津冀協同發展和河北省沿海地區發展規劃兩大國家戰略同時實施的重要區域,位於京津唐秦四市環抱之中,距北京230公里、天津150公里、秦皇島118公里、唐山80公里,內有京唐港,西鄰曹妃甸,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遙相呼應,唐港鐵路、遷曹鐵路縱貫南北,唐港高速、沿海高速與京哈、京津高速交匯對接。隨著環渤海城際高速鐵路的規劃建設,唐港區將進一步融入北京、天津、唐山一小時城市經濟圈。
“由於地理因素的決定,唐港區成為河北省承接京津産業轉移和功能疏解的重要平臺。”張國棟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唐港區依託京唐港而建,與唐山市曹妃甸區、滄州市渤海新區、秦皇島市北戴河新區共同構成河北沿海地區四大經濟增長極。
據了解,京唐港是唐山市最早開發建設的國家一類對外開放口岸,1992年實現國內通航,而僅在短短一年後,京唐港便實現了國際通航。“京唐港最早是孫中山提出的。”張國棟説,早在1919年孫中山先生就在其《建國方略》中提出了京唐港的選址與方案:“在大沽口秦皇島兩地之途中,清河灤河兩口之間”,建設“與紐約等大”、“為世界貿易之通路”的“北方大港”。
京唐港規劃面積88平方公里,其中規划水域面積23平方公里、陸域面積65平方公里,共規劃建設6個港池,逐步形成了集裝箱碼頭作業區、液體散貨作業區、幹散貨作業區、雜貨碼頭作業區、通用散雜貨碼頭作業區、綜合物流區等6個功能區。貨品涵蓋煤炭、鋼材、礦石、集裝箱等十多大類,航線通達國際國內超過150個港口,也是目前河北省唯一擁有集裝箱外貿航線的港口。2013年,京唐港區吞吐量完成2.01億噸,同比增長18.2%;完成集裝箱運量57.6萬標箱,同比增長63.6%,居河北省第一,佔河北省全省集裝箱總運量42.98%。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與唐山港的合作由來已久。京唐港最初名為“唐山港”,20世紀90年代,隨著改革步伐的加快,港口發展迎來歷史性機遇,然而京唐港卻一直飽受資金不足的瓶頸制約。
就在這時,北京的決策者們越來越迫切地感到,要擴大對外交流,除了陸空交通以外,海上通道必須打通。於是北京、唐山兩市在經過1年多的對接與洽談後,雙方達成共識——聯合建港,而港口名稱也從“唐山港”改為京唐港。
“北京的資金注入,化解了當時的燃眉之急,對在極端困難的情況下確立京唐港的重要地位和港口建設的順利進行起到了無可替代的作用。”張國棟説,雖然京唐港發展迅速,但由於河北整體面臨産業轉型,京唐港發展遇到了瓶頸。“由於唐港區是依託京唐港而建,所以過去港口物流多服務於唐山鋼鐵、建材、化工等行業,區內産業大概分為臨港工業、港口物流、重型裝備、現代服務業。但隨著經濟轉型,鋼鐵等行業發展急速下滑,使我們不能再依賴固有資源,港口不得不再次進行調整。因此我們提出實現港口國際化,重點發展集裝箱業務。”
“但怎樣才能增加集裝箱運量,帶動整個港口發展?這是我們現階段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張國棟説,由於過去港口服務對象多是唐山本地産業,例如鋼鐵、礦石等,對開發區帶動作用並不強。如何將港口優勢發揮出來?答案就是利用京唐港的自身優勢,集合國內外兩種資源,對接國內外兩個市場。
張國棟表示,對接兩個市場,需要港、産、區有機銜接配合,因此,唐港區提出在原來四大産業基礎上,打造三大交易中心,包括:以石材為主的建材交易中心,冷鏈物流的農産品交易中心和汽車交易中心。“因為石材屬於大進大出行業,特別是大理石,大部分需要進口,這對改變港口結構有很大意義。按照估算,僅石材交易中心,就可以使集裝箱運量至少在目前基礎上翻番”。
與此同時,張國棟指出,石材屬於集群效應強的行業,單一石材企業難以發展,在此基礎上,由於集群影響吸引效應,人們進一步進入,拉動現代服務業發展,對整個唐山市的産業結構轉型具有戰略意義。
對於明天的發展,張國棟表示,唐港區定位在對接“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東北亞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中國北方重要物流基地,承接北京産業轉移的重要平臺,成為環渤海濱海新興中等城市。在此基礎上,到2020年唐港區GDP達500億元,公共預算收入50億元。“為完成目標我們確定了港口國際化、工業集群化、城鄉一體化、農業現代化四大戰略。”
“在業務板塊上唐港區將有更加細緻的劃分。”張國棟説,唐港區謀劃了九大發展板塊,包括港口物流;以成套設備為主的重型裝備園區;以新材料、新能源為主的現代化工園區;以新型建材為主的冶金建材園區;以量子技術、資訊技術、海洋生物技術為主的高科技園區;第六大板塊是以國際旅遊島為核心的旅遊觀光園區;第七板塊,以海上風情園為主的海上文化創意園區;第八,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的城市商務區;第九,綠色生態農業園區。
京唐國際石材城助力唐港區飛躍
中國京唐國際石材城位於唐港區,規劃面積2萬畝。張國棟介紹説,石材城將立足於華北,積極承接北京、天津、山東、福建、廣東等石材産業轉移,依託港口優勢,打造輻射全國和東北亞的石材生産加工基地,成為全國最環保、最規範、規模最大、配套最齊全的國際石材市場。預計總投資100億元,項目建成後,年可實現銷售收入約200億元,利稅18億元,可聚集人口3-5萬人。
“好飯不怕晚,誰笑到最後,誰才是贏家。”張國棟説,京津冀概念一齣,河北多地聞風而動,紛紛進京,跑部委進企業談合作,寄望在京津産業外遷中佔得先機。為此,河北省一度召開內部會議,要求各縣市不要盲目進京爭搶項目,由省裏統一協調。
張國棟表示,有不少石材企業在現場調查了唐港區後,便下定決心在此安家,一些已和其他地區簽訂意向書的投資者,甚至不惜違約選擇唐港區。
“我們是和唐港區接觸時間最短、下決心落戶最快的一家。遷出北京,選好新址,對於我們來説又是一次發展機遇。”北京仟兆峰石材有限公司是第一家和唐港區簽約的西直河石材企業,其執行總經理楊孟傑介紹,公司在北京擁有廠房5000平方米,員工70多人,年産值1億多元。遷到唐港後,用地規模將達200多畝(合13000多平方米),産值預計達到5億多元。
位於朝陽區十八里店鄉西直河村的西直河石材市場,是中國石材業“南水北河”中的“北河”,區區一個村域面積內便匯集數千家石材企業。隨著首都産業功能調整和環境治理需求,石材企業外遷已成大勢所趨。2013年底,十八里店鄉開始啟動西直河石材市場的騰退拆遷。
楊孟傑表示,之所以看重唐港區,是因為這裡物流方便,配套也齊備。“我們一年要進120個標準集裝箱的原材料,其中一部分要從土耳其等中亞國家進口。”他算了一筆賬,遷到唐港後,能省去一大筆物流費用。此外,規模擴大後的廠房,也能允許公司引進先進大型設備。“前後算下來,成本至少降低30%。”楊孟傑透露,公司這幾年的銷售集中面向華北、東北、華東等地區,遷移至唐港區之後,不僅國內業務不受影響,臨海靠港的優勢也為公司開拓出口業務提供了巨大便利。
“有選擇是幸福的,做選擇是痛苦的。”香河國合緣建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康曉明則表示,其所在的香河建材城也趁此機會騰籠換鳥,所以才不得不重新選址。“石材行業壽命不會很持久,但10年至20年肯定還是有的。因此企業需要做的就是選擇較低的搬遷成本,較大的優惠力度。”在對比多個石材城後,康曉明認為,唐港區的區位優勢不可忽視。據了解, 唐港區正在舉全區之力,打造中國京唐國際石材城,在簽約現場的大幅規劃圖上能清晰地看到,石材城就在港區中,與港池一路之隔。
張國棟表示,除了臨海靠港的區位優勢,為吸引更多石材企業入駐,管委會在土地、稅費、融資等方面提供了諸多優惠。
具體來看,土地方面,優先保障落戶唐港區的石材項目建設用地需要,項目建設用地達到九通一平條件,基礎設施配套費用則由政府出資。
其他優惠政策還包括購房優惠,確保市場企業子女上學、養老、醫療等政策享受與唐港區居民同等待遇。為入駐企業指定代辦員,無償提供從名稱預核準到項目施工許可的全程代理服務,設立石材創業中心,一年內免費提供辦公、住宿場所。
京唐港是北京和唐山兩地合作建設的重要港口,沿用了“京唐”這一名稱的京唐(國際)石材城,也把承接北京石材企業轉移,放到了“打頭兒”的位置上。“借助這次産業遷移,我們也希望通過政策、技術等方面的支援,讓石材加工這一傳統行業實現轉型升級。”張國棟説,在京唐(國際)石材城的規劃中,廠房設計、迴圈産業等多方面都盡可能實現污染最小化,石材這一傳統行業,有望通過新工藝、新機械的引進,向精細化邁進。
對接與産業聯動注入新活力
張國棟表示,唐港區此次招商主體是政府,本著零距離指導、零關係辦事、零利益服務、零障礙落實的原則,目的就是能真正招來一批有發展潛力的好企業。
事實上,唐港區雖然已有較大發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坐擁港口、區位、交通、産業等優勢于一體的背景下,截至2013年,區內1046家註冊企業中,規模以上僅佔23家。
因此,為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難得機遇,唐港區將2014年確定為“招商引資突破年”,實施1516工程,即:洽談1000個、意向500個、協議100個、開工60個。為此,全區開展了招商引資競賽活動,出臺優惠政策,充分挖掘人脈,掀起了領導帶頭、全員招商的熱潮。
以石材城招商為例,西直河石材市場騰退拆遷工作從去年底正式啟動。今年2月,唐港區獲悉該市場外遷的消息後,多次與全國工商聯石材協會、北京石材商會、山東石材商會等社會影響較大的團體組織密切聯繫,簽訂合作協議;組成北京、天津、山東、福建4路招商隊伍,與國內眾多石材企業進行點對點招商。尤其是9月簽訂建設中國京唐(國際)石材城項目並被列入省重點項目以來,唐港區展開“建設中國最大石材城”的百日攻堅行動,成立了以“一把手”為總指揮的中國·京唐國際石材城項目北京招商指揮部,從全區各個部門選拔優秀人才,充實到石材城項目招商一線,設立綜合協調、後勤保障、宣傳、招商、資訊、規劃建設等6支攻堅隊伍,在北京開展石材招商攻堅行動,常駐北京捕捉資訊、跟蹤項目、尋找客商,以釘釘子的精神逐家到府拜會攻關。當得知北京幾家石材市場準備外遷的資訊後,唐港區立即聯繫北京石材協會,表達接納項目落地的強烈願望。“我親自去北京、山東、福建洽談20余次,邀請石材協會和石材企業來區參觀考察30多次,舉辦説明會、座談會12次,就石材企業和石材商戶關心的問題進行了反覆細緻的介紹、解答和磋商,最終才促成了項目簽約。”
但對於京津冀合作,張國棟説,京津冀三地不是只作簡單的産業轉移,而是要在多領域廣泛開展合作,強調協同發展,互利多贏。過去京唐兩地一直在開展合作,但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宏觀政策支援下,兩地合作從過去完全市場自發行為變成有政策支援的“政府+市場”的行為。
張國棟説,為真正利用京唐港優勢,唐港區將進行差別化發展。例如唐港區未來不會上鋼鐵和石化項目。“現在起步階段確立了三大主導行業:化工、重型裝備和物流,下一步,該區將更關注現代物流、休閒旅遊、文化創意和戰略性新興産業。”
“海運、港口和石材城互動,真正使港城産結合。”張國棟表示,就像發展石材一樣,只有把準唐港區定位,有針對性的接受轉移項目是迎接北京産業轉移的關鍵。“産業承接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什麼産業都要,撿到籃子裏都是菜。”
在此理念下,張國棟拒絕了不少主動希望進園的企業。“承接搬遷企業絕不是承接‘污染’。要鼓勵搬遷企業通過技術改造,實現産業升級,要與企業合力向污染宣戰,共同打好治理環境、實現宜居的硬仗。”張國棟表示,“現在地方發展關鍵是上項目,園區沒有項目就是個形象工程,但我們不能為了發展而發展,得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麼,不需要什麼。地方應該利用京津産業轉移的機遇,將之與本地産業轉型升級相結合,推動本地産業的更新換代。”
張國棟説,為吸引高科技産業入駐,唐港區瞄準長三角、珠三角招商對接,並強化以商招商、赴南韓定向招商。今年以來有50多個北京的企業已經或即將落戶唐港區。投資20億元的中硅聯量子設備項目、投資5億元的翠寶重工、北京玻璃集團投資3億元的醫用玻璃製品、投資5億元的中關村大數據園、北京百善投資5億元的高端養老項目、塔星石材等47個石材項目即將落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