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地方經濟 > 正文

字號:  

廣州明確:國慶節暫不全市推冰鮮雞 延至12月底

  • 發佈時間:2014-09-26 15:10:00  來源:羊城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姚慧婷

  廣州市家禽生鮮上市今年5月起試點,原定10月在全市逐步推廣。然而,事與願違。

  日前,廣州市食安辦宣佈冰鮮雞試點將延至12月底,近三個月將採取“生鮮為主、光鮮補充”的過渡期補充措施,允許試點市場銷售由活禽批發市場集中代宰的光雞。

  市食安辦稱,“目前全市推開的工作還在等省裏的統一要求。原則上廣州市的家禽生鮮上市全市鋪開工作要與全省同步,預計要推遲到明年元旦後。”這就意味著,2014年10月1日後家禽生鮮上市的做法暫時無法在全市鋪開。

  其實,冰鮮雞銷售試點之初,設定了三個階段目標:一是控制傳染源,降低人感染禽流感的風險;二是建立生鮮家禽産品穩定供應及品質安全保障機制;三是讓市民逐步接受生鮮家禽消費。

  從目前情況看,效果最為明顯的是在降低人感染禽流感的風險方面。試點期間,廣州市疾控部門曾對生鮮市場和非生鮮市場進行了外環境H7N9禽流感病毒污染情況監測比較。共採集了10個生鮮市場環境標本155份,18個非生鮮市場環境標本277份。實驗室檢測結果顯示,10個生鮮市場均未檢出H7N9禽流感病毒,市場和標本陽性率均為0;而從3個非生鮮市場檢出6份標本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陽性,市場陽性率為16.67%(3/18),標本陽性率為2.17%(6/277)。

  然而,其他兩個目標,特別是第三個目標還遠未實現。

  試點不夠理想的主要原因還是廣東人對活雞的偏好很難改變。冰鮮雞難賣主要還是口感不太好。記者採訪的多位市民都表示,吃過了冰鮮雞就不想再買了。福今路肉菜市場的雞檔檔主小許告訴記者:“我試過所有的冰鮮雞,真心不好吃。難怪賣不出去。南方市場畢竟不同於北方市場,南方人做雞講究原味,所以對雞的味道要求更高。我的客人寧願去遠一點的市場買現殺的活雞。”記者了解,僅共和路附近一家還在賣毛雞的檔口,在試點四個月來,生意就比試點前好了一倍以上。

  冰鮮雞政策,施于江浙、施于中原,或恐都沒有問題,但施于珠三角地區,就斷難推廣。廣州人的食膽是世界聞名的,無論什麼樣的形狀、色彩和味道的東西都敢吃,因為這個地區的民眾的舌頭,對於雞的肉質的“解析度”是全世界最高的,新鮮與冰鮮,一啖便知,連非典、禽流感都無法阻嚇廣州人的食膽。也許正是基於這種“天不怕,地不怕,我的口福是老大”的食膽,廣州市食安辦才想到用強制的辦法來改變廣州人的飲食習慣,推廣冰鮮雞就是辦法之一。

  但飲食習慣對健康的影響往往是不可見的,而味蕾的感受卻立竿見影,這使得冰鮮雞受到市民的抵制。可是比起健康,味蕾感受顯然是次要的。如果生鮮家禽在降低感染禽流感方面確實效果顯著,那麼還是要慢慢習慣,只是需要給點習慣的時間。行政之要,莫過於因地制宜、因時制宜;一個地字,一個時字,都是必須緊記的。

  給點習慣的時間!在“無雞不成宴”的廣州,禁絕活雞銷售推行冰鮮雞,確是釜底抽薪的狠招。在國家大事都要求廣泛商量的時候,關乎家家戶戶菜籃子的民生事,卻一意而孤行。結果,市民不滿意,檔主在抱怨,企業嘆艱難,只有食安辦在推行,豈非逆民意而動?安全是達標了,犧牲的卻是“食”之口福,食安辦無“食”而“安”,典型的因噎廢食。管理上位了,服務卻缺位了,終究是沒有把自己的位置擺正。服務好市民才是首要職責啊!

  【釋惑】

  連日來,曉蠻聽到不少讀者來電,詢問同一個問題:“生鮮雞”和“冰鮮雞”有什麼不同呢?

  曉蠻特別向廣州市食安辦主任趙南先求證,得到的答案是:這兩個稱呼所指的應是同一個産品,即是指集中屠宰之後,始終在0℃—4℃範圍內保存的雞肉。

  “如果按照業內的習慣,確實可以叫做‘冰鮮雞’。”趙南先説,業內是根據肉類冷藏的不同階段來為它們命名的,冰凍、冰鮮及冷藏肉類因所保存的溫度不同而各自得名,“不過,冰鮮雞裏有一個‘冰’的提法,很容易讓市民産生誤解,誤認為冰鮮雞是凍雞,為了避免大家誤解,所以廣州市此次才採用了‘生鮮雞’的説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