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報告稱各國央行政策空間正在縮小

  • 發佈時間:2016-03-25 15:54:0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陳建  責任編輯:王斌

  總部位於瑞士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近日警告説,全球各國央行的政策空間正在縮小,長期的負利率政策充滿變數,市場對全球央行的信心首次出現下降。

  國際清算銀行最新發表的季度報告説,如果利率在零以下進一步下降,或者長期處於負值,很難預測個人或金融機構將如何反應。儘管負利率已經影響到銀行,但尚未像常規降息那樣影響到企業和家庭。

  報告説,這一非常規貨幣政策可能對金融部門造成嚴重後果。目前受負利率衝擊的主要是銀行,銀行還未將降息的大部分成本轉嫁給客戶。未來“銀行作為金融仲介機構的運營模式或將受到質疑”。更直接的是,負利率會影響保險公司和養老基金等長期儲蓄機構的盈利能力和償付能力,從而對其運營模式也帶來質疑。報告還指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影響,如零售存款並未受到這一政策影響,瑞士一些抵押貸款利率“反而出現上升”等。

  近年來,國際清算銀行曾多次警告超寬鬆貨幣政策可能帶來的長期影響,以及給央行恢復經濟增長造成的負擔。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是目前實行負利率政策規模最大的央行,其他還包括瑞士央行、瑞典央行和丹麥央行。報告説,歐洲央行和日本央行的負利率政策冒險越久、越深,就越可能産生反作用。國際清算銀行首席經濟學家伯裏奧表示,國際金融危機後,貨幣條件極其寬鬆,但改革進程卻緩慢。各國央行已經被拖累太久,能夠用來刺激經濟增長的工具越來越少。

  根據報告,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動蕩背後有三大誘因,除了央行政策操作空間持續收縮外,還包括危機造成生産力增長放緩,以及全球債務存量持續增長。報告指出,全球經濟發展依然緩慢,債務總額持續攀升。2009年以來,新興經濟體以美元計價的債務已經翻一番,達到了3.3萬億美元。目前全球債務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為200%,超過了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2007年的水準。報告認為,債務大幅增長侵蝕了生産率的增長,主要是因為資源配置到了不合理的領域。如果國際金融危機再次爆發,資源錯配的影響會持續,影響繼續惡化。最終,生産力增速下降,導致償還債務更加困難。“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全球流動性縮緊可能給一些國家的穩定帶來風險,尤其是那些金融壓力較大的國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