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周子勳:弱通脹的寬鬆空間 別再助長産能過剩

  • 發佈時間:2015-07-10 08: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國家統計局7月9日的數據顯示,我國上半年CPI同比上漲1.3%,其中6月份的CPI環比持平,同比上漲1.4%;上半年PPI同比下降4.6%,其中6月份的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4.8%。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上半年以及二季度的GDP、投資、消費、出口、工業增加值等重要經濟數據還未發佈,但依據一些前瞻性的指標,經濟增長放緩的總體格局仍難有大的改觀。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依舊高企的流動性。持續、天量的流動性投放,其作用卻明顯衰減,並未有效承托起經濟增長。這種“流動性陷阱”格局表明,依靠貨幣投放刺激經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貨幣政策的有效性遭遇危機。

  這種“流動性陷阱”的根源,在於當前中國經濟所面臨的産能過剩難題。流動性多被投資吸收,引發産能過剩以及過高的庫存。進一步來説,這種陷阱也是“債務經濟”走到末期的表現,企業的負債率偏高,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去杠桿化消化與減少産能,企業生産才能回復活力。

  這種産能週期的調整將持續多長的時間?有市場研究機構發佈報告認為,由於當前整個國民經濟的庫存規模仍然較高,按照當前的庫存去化速度,可能至少還需要2~3年時間。

  當前産能過剩是長期性的,需要通過産業轉移,把不具備發展空間的傳統行業轉移到處於較低發展階段的國家和地區,並根據能耗和環保標準,淘汰工藝、技術落後的産能。

  而由於産能淘汰過程中,首先需要抑制住增量産能,因此未來投資增速可能明顯下滑。未來兩年貨幣投放速度將出現明顯回落,與此同時,經濟增長的進一步放緩也應在預期之中。

  不過,從經濟增長、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公認的衡量宏觀經濟運作狀況的指標來看,今年以來國民經濟運作總體處於合理區間。

  引人關注的是,進入下半年,實體經濟依然低迷,而A股市場前期的下跌又意外成為決策層關切的重點。在此背景下,下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將如何調整?如果上半年經濟增速不容樂觀,下半年的宏觀經濟政策或更加寬鬆,而且通脹壓力的減小也為政府提供了更大的政策空間。

  從本週國務院常務會議透露的政策信號以及出臺的系列政策來看,有幾大要點值得關注:

  一是盤活財政存量資金,把錢用在刀刃上的需求異常迫切。7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再次確定,將收回沉澱和違規資金用於穩增長關鍵領域。

  二是下半年國內鐵路建設可能迎來高潮。基礎設施投資成了近期經濟數據中少有的亮點。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元春認為,目前看到的投資下滑並沒有見底的跡象。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也坦言,受週期性因素、結構性矛盾的掣肘,當前主要指標好轉的程度仍是初步的,對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可掉以輕心,夯實經濟企穩基礎、確保實現全年增長目標仍需付出艱辛努力。

  三是在宏觀經濟下行的趨勢下,地方穩增長壓力不斷增加,中央對地方融資平臺政策約束有所放鬆,開始允許地方融資平臺為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但是在政策約束放鬆的同時,平臺自身信用狀況卻存在隱憂,可能制約平臺融資功能的發揮。

  在經濟下滑及平臺轉型背景下,地方財力減弱導致債務壓力攀升、平台資産劃撥或業務剝離導致收入下降和負債上升、政府不能按期注入資産或支付回購款項等支援力度減弱,都將對融資平臺信用資質和運作能力産生不利影響。

  四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局面,除了貨幣政策應注重將流動性引向實體經濟,還要強化財政政策等多方面協調推進。此外,貨幣政策的放鬆也進一步刺激了財政政策。

  當前中國經濟處在企穩階段,我們既要直面經濟發展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也要全面平衡地處理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的關係。

  在經濟下行壓力日益加大的背景下,為了“穩增長”適度地放鬆信貸是必要的,但要汲取上一輪信貸過於寬鬆的教訓,應該保持適度、穩定的放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