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9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超四成大學生月薪期望八千 專家稱認識有偏差

  • 發佈時間:2015-04-01 17:38: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眼下離今年高校畢業還有不到100天時間,人人網畢業季昨天公佈的就業調查統計顯示,截至目前,仍有50.9%的大學生沒有收到用人單位的就業通知。就業壓力不小,大學生們對待遇的期望卻不低,在全國範圍的調查中,超過四成人對月薪的期望是8000元-10000元。

  調查顯示,全國的大學畢業生中,期望月薪4000元-6000元的佔31.4%,高達41.1%的畢業生月薪期望是8000元-10000萬,期望薪資在1000-2000元之間的90後僅佔3.9%。

  那麼,已經工作多年的在職者目前待遇水準如何?根據官方的數據,一線城市上海2013年度月平均工資是5036元,北京市2013年是5793元。還有一份流傳網路的全國各省市平均工資單顯示,上海2014年度的月平均工資是5380元,北京是5826元,廣州和深圳分別是4610元和4744元。

  另外,調查還顯示,有64.7%的大學生就業首選一線城市,37.3%的大學生選擇去二線及沿海地區,選擇在出生地就業的佔23.5%。

  那麼,導致大學畢業生對月薪期望過高,甚至有些不切實際的原因是什麼?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兼薪酬專業委員會會長蘇海南對此進行分析。

  蘇海南:我想兩方面,一個是主觀認識的這個偏差,另外一方面還是有一些可觀因素的影響,那麼有主觀認識的偏差,我想大學生一般可能還是自恃偏高,眼高手低,認為自己是名牌大學出來的,我就應該拿到多少錢。同時這個對社會上這種中高收入者追求這種待遇,有這樣的偏差,還有不考慮或者很少考慮用人單位對你的需求是怎樣,這都是屬於認識上的偏差。因為有這樣的認識偏差,所以對自己的定位高,就以為自己應該拿多高的錢。客觀因素,也實事求是講一下,

  因為一般像北京這樣的城市,特別外地的大學生在北京就業,沒有3000多以上,它要過日子,要租房子,確實有些困難。還有一些家庭在培育子女去上大學過程中,投入很多,希望早點把投資拿回來,有這麼一些。還有就是社會上這種平均收入,中高收入可能有些大學生的了一個好單位,可能比較高一點,大家也形成一些互相影響。但是總的來説,主要原因還是主觀認識的偏差。

  經濟之聲:根據您的觀察和研究,大學畢業生就業對於薪酬和崗位的選擇該如何定位?

  蘇海南:我想定位有一個基本點,還是要著眼長遠,不要過於近視,那麼就業崗位的選擇,首先最好是專業比較對口,學以致用。其次個人比較喜愛這個工作,第三在這樣的單位工作,我今後有發展空間。第四這個單位本身現在可能不是很好,不是大企業不是什麼,但是今後發展前景還比較常好,這樣個人到了這樣的單位就業以後,我能夠滿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的基礎上,能夠儘快實現組織社會的肯定,最後能夠個人價值能夠得到更充分的體現,我想這是選擇崗位的。

  那麼對薪酬你要實際一點,就是剛才説的,我們現在在職的平均工資,北京也就是5000多,你一個新大學畢業生你想要八千,顯然太脫離實際了,在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我覺得3000多是完全可以接受的,因為你今後到這個單位以後,還有今後的發展。發展以後職務提高了,能力增強了,貢獻增大了,我再加薪這樣就現實一些。

  調查顯示,64.7%的大學生畢業首選一線城市就業,扎堆一線城市是因為一線城市的確有更多的機會和選擇,但是大家都去北上廣深找工作,一線城市的就業難度也會加大,這方面的目標該怎麼調整?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對此進行解讀。

  張彬:北上廣深一直是大學畢業的熱點城市,為什麼?這些城市人口基數大,基礎設施雄厚,資源集中,不管是它文化資源、醫療資源、就業資源等等。那這也是吸引著這些大學生奔向這些超大型城市的一個最大的動力,確實在這樣的城市,它能夠找到很多發展的機會,這是二三線城市難以比擬的。

  那麼另外大學生往往由於我們的中國過去一些的原因,在二三線城市,城市比較小,是一個熟人社會,往往拼的就是關係,拼的就是人脈,那麼一些家裏沒什麼背景的大學生,希望在一個相對公平、自由的環境中努力打拼,這點我覺得無可厚非,關鍵是隨著資源越來越緊張,“長安自古白居難”,首都也好、廣東也好、上海也好,這樣的大城市,你想在裏面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我想難度看來也越來越大,這隨著未來城鎮化的推進,和相應一種資源等等佈局更合理,二三線城市是大學生發展一個方向,值得好好考慮。

  經濟之聲:一方面的一線城市的就業難度越來越大,另外一方面從紮根一線城市我們也可以看出很多畢業生。一方面是希望能夠有一個比較得體的薪酬水準,另一方面也更期待是一個比較公平的競爭環境。去年以來,我們國家為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多利好政策出臺,其實今天要緩解就業難題,途徑很多,對於大學生來説,重要的是自己做好準備。在這方面,您想給學子們一些什麼樣的建議?

  張彬:説實話,月薪8000到10000佔了4成,我聽了也挺吃驚的,我從事新聞媒體已經整整20年了。我的月薪才8000到10000,您一個工作剛頭一年的大學生跟我拿一年多,別説不可能,我心理也不平衡,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我們大學生能不能拿到8000和10000,我覺得在現實生活中完全是有可能的,那麼靠什麼,靠的就是我們的創新的水準,和大學生敢於闖,敢於接受失敗的年輕的態度。

  其實我們關注我政府工作報告,今年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列為經濟增長的雙引擎之一,國家也出臺一系列的政策,進行扶持,這一點上,大學生的熱情我們肯定予以支援,但是更多我覺得比如説我們過去相應一些管理方式,是不是要進行相應的改變,比如大學生異地登記自主創業的問題,比如稅收減免的問題,比如場地減租的問題,貼息貸款的問題,創業培訓的問題,我覺得中央在這些層面還能做的事情很多,那這些政策不斷的深入,不斷的落實,讓大學生能夠自主創業找到一個合理的空間,八千到一萬絕對不是夢。

  創業不是喊兩句口號就能創業的,更多的學校合理設置一些課程,這其實才是創新創業最基本的保證,那麼創業創新的課程,我想未來將成為大學一個主要的方向,另外怎麼擔當橋梁作用,讓這些學生創新試驗、實踐和一些企業良性互動,都是值得我們大學去好好研究,去一步一步具體落實的,橋梁搭好了,公路鋪好了,大學生創業的路走得可能才更順當。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