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9%海外受訪者願意繼續購買中國産品
- 發佈時間:2014-10-13 07:47: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斌
曾幾何時,中國製造是“價廉低端”的代名詞,中國知名的企業也寥寥無幾。如今,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擴大,“走出去”的中國企業越來越多,知名品牌在國際市場上嶄露頭角,外國民眾對中國企業的印象會有所改觀嗎?
為全面、客觀了解海外民眾對中國企業的看法,2014年7~8月,中國外文局中國報道雜誌社、中國外文局對外傳播研究中心、知名調查機構華通明略共同在亞太地區實施了“中國企業海外形象調查”工作。
調查顯示,大多數海外消費者都已經購買使用過中國企業的産品,且高達89%的受訪者表示會繼續考慮購買,使用中國産品已經成為海外消費者了解中國企業的重要方式之一。
與主要發達國家的企業相比,海外民眾對中國企業整體印象評價仍然偏低。對世界前五大經濟體的企業打分顯示(5分為滿分),中國企業的平均得分為2.93分,遠低於德國企業(3.83)、日本企業(3.64)和美國企業(3.63)、略低於(3.28)法國企業。在不同國家的民眾評價中,馬來西亞、墨西哥與俄羅斯對中國企業的評價相對較高,達到3分以上,而美國與南韓民眾的評價較低,分別僅有2.63和2.39分。
網際網路已成為海外民眾了解中國企業的第一大渠道,海外民眾認為本國媒體對中國企業的報道較為中肯。在五個亞太地區國家中,除俄羅斯外,網際網路均為接觸率排名第一的渠道,平均有60%的民眾通過網際網路了解中國企業。除了媒體類渠道外,通過和他人交談、使用中國企業的産品以及工作商務合作,也正成為海外民眾了解中國企業的重要方式。
對於公眾關心的海外民眾是否認可中國企業對當地經濟的貢獻,調查給出了肯定的答案,但同時也認為中國企業的進入對該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共存。整體來看,有5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企業對本國經濟作出了一定的貢獻,其中有將近20%的人認為中國企業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從分國家的數據上看,馬來西亞民眾最認可中國企業,高達75%的馬來西亞受訪者肯定了中國企業對當地經濟的促進作用,這一數據在美國及南韓只有40%左右。
中國社科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孫壯志稱,如今,中國的一些國企進駐中亞,提升了在該地區的影響力,包括一些大型基礎設施和交通基礎設施項目。中國有很多很有影響的交通基礎設施對改善中亞國家基礎狀況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中亞國家交通基礎設施基本上是破舊不堪,這幾年中國企業幫助去建設一些公路、鐵路,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在這方面起到很好的一個品牌效應。
對於中國企業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平均有58%的受訪者表示兩者比例相當。海外民眾認為中國企業對該國經濟發展帶來的積極作用主要體現在資金投入(53%)和就業機會上(49%),緊隨其後的是帶來先進的技術、創造稅收收入;而在推動産業結構升級調整、改善當地的基礎設施、培養本地人才和帶來先進的企業管理方法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則較弱。
對於中國企業帶來的挑戰,海外民眾則主要擔心中國企業會對當地企業造成威脅,有54%的受訪者認為中國企業可能會衝擊當地企業的生存發展。此外,也有超過3成的民眾認為中國企業可能會掠奪當地優勢資源,打破當地原有的産業鏈平衡,並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
調查發現,中國産品形象對提升中國企業形象至關重要。購買或使用中國産品是海外民眾了解中國企業的有效手段,購買過中國産品的受訪者中明顯有更多人對中國經濟、中國企業、中國産品有更好的印象,了解更為全面。他們也會更主動地通過多種渠道來獲取中國企業的資訊,對中國産品和服務的評價也更為積極。
如何進一步提升中國企業海外形象的舉措?海外民眾給出的最大建議是融入當地社會、增強社會責任、增強宣傳力度。調查發現,海外受訪者認為中國企業在“本土化”、提升企業形象方面主要存在的五大問題是:中國企業對當地文化、歷史、消費者等的了解不夠(33%),主動融入當地社會文化的力度不夠(33%),吸納當地員工就業的力度不夠(31%),參與社區公益活動的力度不夠(30%),企業宣傳活動少、知名度低(28%)。
雖然目前中國企業在海外數量比較多,但是在知名度和形象提升方面仍有較大空間。調查數據顯示,通過加強企業自身的管理水準,大力實施“本土化”戰略,提升産品和服務的品質,利用新媒體等手段擴大行銷渠道等舉措有助於提升中國企業的海外形象。
本次調查範圍選擇亞太地區與中國貿易往來較多的國家,同時儘量覆蓋不同地理區域和經濟發展程度,包括美國、南韓、俄羅斯、馬來西亞、墨西哥,共5個國家。訪問樣本共計2544人,來源於全球交互數據解決方案公司全球樣本庫。此次調查採取線上調查的方式,並嚴格執行線上調查的國際標準。為保證每個國家抽樣的代表性,被訪者樣本覆蓋18~55歲的當地居民。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