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6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陽光私募生存報告:10年逾三成遭淘汰

  • 發佈時間:2014-08-29 09:1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胡平平  責任編輯:王斌

  公募派最頑強 民間派存活率最低

  日前《私募投資基金監督管理暫行辦法》正式發佈,宣告著陽光私募行業告別了野蠻生長,正式步入正規軍的行列。

  而回顧陽光私募10年發展歷程,這個行業的淘汰率十分殘酷,過去10年發行過公開産品的陽光私募管理機構存活率僅為68.46%。如何避過“地雷”選好私募機構,投資人得擦亮雙眼。

  那些倒下的私募:規模小、高位成立、投資風格單一

  根據格上理財的數據,截至2014年8月21日,發行過公開産品的陽光私募管理機構共有1132家,其中就有357家已經告別私募行業停止運作,陽光私募機構存活率為68.46%。其中,停止運作私募機構的平均存續期為4.32年,而整個行業的平均存續期為5.44年。

  這些陽光私募“倒下”的原因都有哪些?

  “陽光私募規模太小生存壓力大,一旦市場行情不好,超額收益部分有限,就很難存活下來。”格上理財分析師張彥對記者説。

  據統計,在停止運作的357傢俬募機構當中,絕大部分管理規模都很小,其中不少私募機構僅發行了一隻産品,産品規模僅為幾千萬。而要運營一家陽光私募,幾千萬的産品規模遠遠不能覆蓋運營成本。

  鼎鋒資産總經理李霖君就曾經親筆撰文描述了小型私募的生存困境。他指出,國外對衝基金收費基本都是2%和20%,降低固定管理費和後端收益罕見至極。而國內私募基金髮行的時候,銀行將固定管理費降低到匪夷所思的程度,更有大行“後端的20%,我們拿50%”。

  在這種生存環境之下,幾千萬級別的小型私募要靠固定管理費維持運營非常困難,而超額收益部分又要遭遇“被提成”,20%的提成拿到手可能就只剩下一半了。

  一隻3000萬的産品,如果當年業績能增長20%,私募到手的提成收入可能只有60萬,而60萬要維持一家公司的運作簡直是難上加難。況且,在A股牛短熊長的市場當中,能夠維持年化收益20%的私募也並不多見,可見,規模小確實是陽光私募的第一大生存壓力。

  反觀一些管理規模超過10億元以上的大型私募,雖然業績也有起伏,但是僅靠固定管理費收入就已經可以輕鬆維持公司運營,對於這類大型陽光私募機構而言,由於沒有生存壓力,在投資上也能做到更加從容。

  當然,對陽光私募而言,業績就是硬道理,絕大多數“倒下”的私募業績都較差,而導致業績差的原因有兩方面,一個是産品成立時點不好,另一個則是私募的投資風格難以適應市場變化。

  根據格上理財的統計,357家停止運作的陽光私募機構當中,有71家成立在2009年市場反彈的高點之上,佔比達19.89%;有65家成立在2006~2007年大牛市的高位上,佔比達18.21%。

  “這些在高位發産品的私募,由於過往業績不錯,發行的時候受到渠道和客戶的追捧,規模一下子做上去,但是這種情況下投資就很容易不理性,在遭遇市場回調之後,由於風控體系不規範,不捨得割肉,導致凈值一路下跌,最終觸及清盤線只能被動清盤。”張彥説。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也指出,高位發行産品的私募在下跌的時候遭遇到來自客戶方面的壓力很大,一個是客戶不斷贖回導致私募基金經理要被動斬倉,加速凈值下跌;另一個就是客戶和渠道的壓力使得基金經理很難堅持自己的投資方式。

  此外,停止運作的私募機構中還有48家成立於2010年、55家成立於2011年。在這批私募當中,有不少是因為抓住了當時的中小板行情,成為業績黑馬並加速擴張。但是,張彥指出,這類私募過於依賴小市值股票的行情,但這種行情在後市中不可複製,一旦市場風格轉向,這類私募難以適應市場變化,也容易受到業績重創倒下。

  公募派最“頑強”,民間派存活率最低

  從派系的角度來看,私募機構存活率也有著較大的差異。

  數據顯示,民間派私募機構停止運作比例最高,達到39.07%。而公募派私募機構最“頑強”,存活率最高,只有8.61%倒下。此外,券商派私募機構停止運作比例則為29.80%。

  為什麼民間派私募機構存活率最低?

  對此,張彥表示,主要是由於民間派私募魚龍混雜,其中有些私募投資手法雖然生猛但是市場適應性較差,在遭遇市場風格突變的時候,這類私募就很容易因為不適應市場而遭遇業績滑鐵盧。

  此外,很多民間派私募沒有公司管理能力,一旦公司規模做大,投研團隊各方面跟不上,就很容易出現問題。

  至於公募派,張彥指出,雖然公募基金備受詬病,但是公募派在投資圈當中體系還是最為完善的,公募出身的私募基金經理在團隊建設、風控、合規等方面都會依樣畫葫蘆,做成一家中等的私募公司問題不大。

  此外,公募派基金經理也都是“正規軍”出身,投資能力不一定最強,但是有一套成型的投資理論和體系支援,業績較少出現大起大落。

  “很多公募派私募機構之所以停止運作,主要是由於基金經理自己心態不好,對行業失去信心了。”張彥説。

  “此次別過,今世不再來。”王貴文當年作別私募行業的這句話就顯得無限唏噓。2008年,王貴文作別嘉實基金投身私募。作為昔日的明星基金經理,王貴文發行的幾隻私募産品都是“生不逢時”,成立伊始就隨即遭遇大熊市重挫。2011年12月29日,隆聖方面主動提出清盤要求,旗下隆聖1號、隆聖2號、隆聖3號和隆聖4號的單位凈值分別為0.7453元、0.6918元、0.6373元和0.6656元。

  一位私募基金經理指出,王貴文旗下幾隻産品並未設置清盤線,業績上看如果堅持下去也還有翻身的可能,他作別私募行業主要就是不想再操這份心了。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