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新聞 > 調查報告 > 正文

字號:  

報告稱經濟增長仍靠投資領域方式主體須改變

  • 發佈時間:2014-08-11 01:00:2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金輝  責任編輯:謝淩宇

  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課題組在日前召開的2014年夏季中國經濟形勢分析暨《中國經濟增長報告會(2013-2014)》發佈會上表示,在新形勢下,雖然增長仍靠投資驅動,我們必須通過改變投資領域、方式和主體,將之引導到有利於人力資本積累的動態調整路徑上去。

  課題組指出,中國經濟增長自2009年開始結構性減速,今天承繼了2009年開始的結構性減速趨勢,2013-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問題,突出表現為實體經濟通貨緊縮。資本的邊際産出率下降,投資和貿易對增長的邊際貢獻率下降,消費拉動增長的內生機制疲弱,是導致經濟增速趨緩的內生原因。宏觀經濟運作的現狀,進一步暴露出現有經濟增長模式的缺陷及其不可持續性。這意味著,改變傳統的投資和貿易驅動型增長模式,改變財富推動型增長模式,已經刻不容緩。

  他們認為,2013-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呈現的新特點、新問題,源於長期增長的結構性變化及規模擴張負面效應的累積。低價工業化加速的本身,蘊含了結構性減速的必然性。人口紅利的終結、傳統工業化擴張階段的終結以及低成本國際競爭模式的終結,倒逼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向高效增長路徑轉換。

  課題組指出,觀察發達國家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歷史會發現,這些國家的發展,通常都經歷過結構性增速,到結構性減速,再到可持續增長(即發達經濟階段)等若干階段的轉型。促成從規模主導到效率主導平滑移轉的關鍵,在於有效培育和使用人力資本。

  那些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則不然。在這些國家,經濟起飛的起始階段,也都會有高投資引致的高增長,但是,當結構性減速現象出現之後,政府通常都千方百計地試圖維持高增長慣性,並寄望于通過財富效應,即以資産市場的價格的不斷膨脹抵消(掩蓋)實體經濟的效益下滑。其結果,十有八九是投資結構惡化,經濟結構扭曲,實體經濟部門發展受到抑制,終於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

  課題組強調,經濟轉型的要義,是用可持續的效率驅動替代不可持續的規模擴張。反過來説,如果投資增速下降,理性的應對之策並不是簡單地“刺激”投資,而是創造條件,改變投資的領域、方式和主體,以期達成低投資增長率下的投資效率提高,並逐漸實現投資促進消費增長的良性迴圈。

  這一分析的政策含義是:在新形勢下,雖然增長仍靠投資驅動,我們必須通過改變投資領域、方式和主體,將之引導到有利於人力資本積累的動態調整路徑上去。符合這一要求的投資,顯然應更多地分佈在教育、衛生、醫療、社會保障等“社會基礎設施”領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