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圓珠筆之問"

  • 發佈時間:2016-01-29 16:30:47  來源:光明網  作者:張騰飛  責任編輯:王斌

  最近有兩句話很流行,一是“世界鋼鐵産量第一在中國,第二在河北,第三在唐山”,二是中國年産圓珠筆400多億支,筆尖上的鋼珠仍需大量進口。  

【新常態 光明論】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

  前一句本是調侃,卻無奈戳中了中國經濟的軟肋;後一句是事實,但不免讓人心生疑問:在産能大量過剩、鋼鐵賣出白菜價的經濟形勢下,為何連圓珠筆鋼珠都生産不了?

  細想這“圓珠筆之問”就會引出一連串的思考:産能過剩是如何産生的?它跟供給側改革有什麼關係?如何才能生産自己的圓珠筆鋼珠呢?客觀別急,聽聽專家怎麼説……

  捅破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窗戶紙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如何保持高速增長的呢?一言以蔽之:通過宏觀調控手段來帶動消費、投資和出口增長。這些都是從需求側發力,具有明顯的凱恩斯主義特徵。而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三駕馬車”越來越顯得“馬力不足”。

【新常態 光明論】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

  以鋼鐵企業為例,從90年代以來,鋼鐵基本不用愁賣不出去。因為在經濟發展和政府刺激政策下,大量的基礎設置、公共工程、城建項目在不斷進行,鋼鐵供不應求。鋼鐵産量在2014年産量達到峰值,粗鋼産量高達822.7百萬噸,佔全球粗鋼産量的49.5%;其中,唐山市的粗鋼産量接近鋼鐵産量世界排名第三的美國全國的總産量。

  但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基礎設施逐漸完善,國家大型工程項目的投資也在放緩,對鋼鐵的需求不足導致大量劣質粗鋼的過剩;與此同時,一些高品質的鋼材卻需要進口,比如圓珠筆筆頭上的鋼珠、汽車的滾珠軸承等等。這個時候,再從需求側解決問題就顯得力不從心。  

【新常態 光明論】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

  在1月20日由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和光明網共同主辦的“十三五開局之年 新常態新機遇”研討會上,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賈康表示,古典經濟學、新古典經濟學和凱恩斯主義經濟學都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在這些理論框架裏供給環境是一個假設的“完全競爭”關係,在這種假設下更強調需求側的深入分析和政策主張。而現在“真實圖景不是過去假設的完全競爭,是非完全競爭”。在這種狀態下,強調需求側重要性、忽略供給側發力就會産生一系列問題。

【新常態 光明論】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

  圖為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原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 光明網記者 孫佳涵攝

  舉個例子,凱恩斯主義經濟學認為,新商品的産生和大量生産來源於消費需求。但在蘋果手機誕生之前,沒有人對它有消費需求,因為人們認為手機的功能就是接打電話和收發短信,甚至沒有智慧手機的概念,怎麼會有需求。但蘋果手機誕生之後在全球暢銷,恰恰是供給側創新産品的面世帶動了消費需求的變化,而不是消費需求促進了新産品的産生。

  也就是説,很多産品特別是科技創新産品的需求,最初都是因為供給側發生了變化,而非需求側的帶動。賈康表示,在這種狀態下,就要“捅破供給側和需求側之間的窗戶紙”,尋求二者之間的平衡。粗鋼賣不出去,就從生産上考慮,如何淘汰僵屍企業,如何創新産品、創新手段,如何生産出像圓珠筆鋼珠這樣高需求、高附加值的産品。

  創新解決供給側改革五大要素問題

  賈康認為,供給側改革可以濃縮為五個方面的問題,即勞動力、土地等自然資源、資本、科技和管理制度五個要素。在改革開放後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前三個要素起到決定性作用,但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後,就需要後兩個要素加大發力。

【新常態 光明論】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

  在世紀之交的這兩個十年,我們消耗著大量廉價的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河南、四川的大批農民工涌入珠三角,東莞的紡織廠從不愁招不到工人;山西和內蒙古的挖煤機器也開足馬力,甚至建造了運煤的鐵路專線……

  經過這些年的粗放式發展之後,人口紅利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土地等自然資源逐逐年減少。而隨著投資邊際效應遞減,資本方面的優勢也不復存在。換句話説,這三十多年來經濟賴以增長的因素都在消失,必須尋找新的動力才能維持經濟發展。

【新常態 光明論】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

  這就靠創新了。以佛山為例,改革開放初期,佛山依託區位優勢,迅速走向全國製造業前列。到2010年,佛山工業總産值突破1.5萬億元,工業經濟總量僅次於上海、深圳、蘇州和天津,位列全國大中城市第五位;“製造業城市”成為佛山的名片,佛山生産的家電佔到全國市場的15%,建築陶瓷産量佔全國的60%……

  但與其他省市一樣,單一的中低端製造業越來越受到資源、環境、勞動力的制約,佛山開始謀求轉型。從2013年開始,佛山市政府每年都投入超過20億的資金來促進創新、創業,吸引了一大批青年創業者和創業企業進駐佛山。這些企業大多是依託佛山強大的製造業體系,改進生産技術和行銷方式,也就是“網際網路+智慧製造”模式。如此以來,這些企業不僅自身攜帶産值,還能盤活整個佛山的製造業經濟體系,這就是創新的“魔法力量”。

  早在三十多年前,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作出“科技是第一生産力”的論斷。去年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政府推動下也迅速成為全民口號,無數大學生、海歸投身於創業熱潮,到中關村喝一杯“總理同款”咖啡,與合夥人大談特談如何創業、創新成為新時尚。

【新常態 光明論】看供給側改革如何解答

  在制度創新方面,就需要政府朝服務型政府轉型,要有作為、敢作為。政府要做好頂層設計,在打造競爭環境、培養高素質人才、構造科研體系方面為企業提供週到、完善的服務。

  在創新這條路上,如果企業是趕路的書生,那政府不僅要當保鏢,還要做端茶送水的僕人,在趕夜路時照明,在下雨時撐傘。也許在這些趕考的書生中,也能出現一兩個像蘋果、微軟那樣的狀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