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權威解讀:去産能如何利用環保這把“利劍”?

  • 發佈時間:2016-01-15 14:4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馬常艷 王姣雁  責任編輯:王斌

  化解過剩産能攻堅戰即將打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去産能”列為2016年五大結構性改革任務之首,並明確了“多兼併重組,少破産清算”的思路。然而如何有效去産能,化解過剩産能的工具箱中有哪些利器,以及如何用好這些利器?針對這些問題,工信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朱宏任,工信部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中心主任龔曉峰,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在做客由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網和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聯合主辦的“經濟圓桌”訪談節目時,進行了詳細解讀。

  環保是去産能“利劍”

  朱宏任在“經濟圓桌”訪談節目中表示,淘汰落後産能、化解産能過剩工作要打組合拳,這套組合拳包括政治、經濟、法律、環保、能耗、品質、安全、技術標準等一系列手段,而環保手段是非常重要的手段,而且是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朱宏任説,首先,企業、單位排放不能超標,這是工信部基本要求,也是《環保法》確定的。其次,對於一個區域的環保總量需設置“天花板”,既有單位指標也要有總量指標。雖然企業單獨排放是有限的,但整個區域高排放、高能耗企業過多,也會造成局部環境惡化。“這些事情都是必須通過環保的手段,加以解決的。”朱宏任指出,在這個過程中要發揮技術力量,涉及影響到職工的方面,也應該有相應的措施予以解決。

  朱宏任認為,通過對一些污染比較嚴重或者排放比較多的企業進行適當控制後,可以實現“APEC藍”、“閱兵藍”。“《環保法》是執法依據,如果現在企業中還有個別夜間偷排都將被嚴懲。”朱宏任説。

  最主要靠各級政府政績觀

  龔曉峰指出,一般企業不願意承擔環保成本,因為企業增加環保就要增加投入。但從人民生活水準考慮,必須把這種外部成本變成內部成本,讓企業自己消化,讓真正有技術含量的企業得到好處。

  龔曉峰表示,提高環境品質要靠科技進步,靠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制度創新。過去的技術儲備、人才儲備不足,導致節能環保指標推進難度很大。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水,關鍵要靠各級政府科學的政績觀。”龔曉峰強調,對污染大戶要下決心嚴厲懲罰。

  不能只喊口號、發文件、開會議

  李新創指出,企業環保問題涉及公平的問題。“對鋼鐵行業來講,環保達標的企業成本兩百塊錢,環保不達標的企業成本只有幾十塊錢,造成極大的不公平。”李新創説,嚴格按照新《環保法》來實施,去産能會富有成效,可惜的是説得多,做得不多,結果更糟糕。

  如何更好地落實呢?李新創認為,第一要堅決依法治國,以《環保法》來要求所有行業;第二制度要跟進,對於環保不達標的企業,用差別電價、差別能源價格去迫使它,使其要不加快淘汰,要不加快改進;此外,要發揮全社會的作用,從經濟角度、社會角度、資訊角度、法律角度、媒體角度,迫使真正落後改造無望的紅牌企業真正被淘汰。

  李新創強調,解決問題千萬不能再像過去那樣喊口號,發文件,開會議,一定要刀刀見血,真正讓改造無望的企業退出市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