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一平方米40萬元 學區房憑什麼這麼貴?

  • 發佈時間:2015-09-29 07:31:0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王義偉  責任編輯:王斌

  筆者是在偶然的情況下,發現那套標價一平方米40萬元的房子的。

  那天下午騎車經過一個路口,突然發現一家租房仲介店舖的電子顯示屏,上面的數字有些誇張。於是過去看了一會兒,又用手機和相機拍了照片。

  顯示屏上的內容真的“雷人”:“xxx小學無稅,16平方米+5平方米,230萬元”、“xx小學新翻建,9.3平方米+4平方米,165萬元”、“xxx小學無稅,13平方米+8平方米,176萬元”、“xx小學無稅,14平方米+4平方米,265萬元”。

  作為一名北京的學生家長,筆者當然讀得懂這些文字和數字所包含的內容。這些都是北京的小學學區房,誰買了這房子,誰的孩子就有資格進入房子所在區域的小學讀書。看面積,這些房子大概都是四合院裏面的平房,前面的面積是正房,有産權證,後面的面積大概是私自搭建的。每一套房子每平方米的均價,都超過了10萬元。

  然後,筆者就看到了一組更誇張的數字,“xxx小學,320萬元,8平方米,名額未佔用”。

  這套8平方米的房子,竟然賣320萬元,每平方米40萬元!為什麼這麼貴?因為這套房子有一個異乎尋常之處,“名額未佔用”。

  也就是説,只要買了這套房子,孩子立刻就能進入“xxx小學”讀書;而前面那些每平方米超過10萬元的學區房,你買了,孩子也未必能馬上就能進入相應的學校,要等名額空出來才行。

  説實話,看到這樣的數字,筆者的心裏既沒有羨慕,也沒有妒忌,更沒有恨,有的只是深深的悲哀。

  很多中國的家長篤信一個觀念,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從幼兒園開始,一路拼搏,舉全家之力將孩子送入所謂的名校。但是結果呢,家長收穫了什麼?家庭收穫了什麼?孩子有了好的成績,就必然是成功的嗎?

  有一位從國外回來的朋友給筆者講了兩個關於中國人的教育小故事,一個講學生,一個講家長。

  有一個學生,報考某著名大學的工商管理專業,筆試通過了,成績非常好。面試這天,他提前到達教室,選了一個角落坐下。教室裏陸陸續續來了不少學生,大家都互相搭訕、愉快交流,只有這個學生,安靜地坐在那裏,做最後的認真準備。

  輪到他面試的時候,老師告訴他:“你不適合這個專業,我們不能錄取你。”這個學生非常驚訝。經過與老師的交流,他知道了原因。

  原來老師早就來了並對學生們進行了暗中觀察。老師對這個學生説:“我們這個專業是和人打交道的,你缺乏最基本的人際溝通能力,所以不適合這個專業。”

  另一個故事講的是家長。一個中國家庭全家到國外後,孩子到當地的一所小學上學。

  第一次家長會,家長和孩子的老師做了一番交流,結果被老師説了一頓。老師説:“你們中國的家長,非常奇怪,每次開家長會,都要跑過來問孩子有什麼缺點,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讓老師嚴加管教,甚至説不行就揍。你們這是怎麼了,你的孩子非常好,聰明可愛,沒有缺點。”

  這件事讓家長非常尷尬。後來,這個家長有了另外一個發現,老師給孩子留的作業不但少,很多還沒有標準答案。只要孩子有所思考,老師就會表揚。

  這就是人家的小學教育。筆者不知道,如果這樣的教育方式,搬到了那所每平方米40萬元才能上的北京的小學,是否行得通。

  這其實也是中國家長的矛盾之處,一方面,知道國外的教育是好的,想方設法讓孩子出國留學;另一方面,在國內的時候,又被傳統的教育方式所束縛,寧願花鉅資也想讓孩子進名校。

  誰能保證,進了所謂的名校,你的兒女就一定能成龍成鳳?順其自然,讓孩子在一個自己熟悉的、離家近的小學愉快地學習,不行嗎?

  話題轉回來,通過上述數字,筆者發現了商機:如果一個人投資北京的學區房,先以每平方米10多萬元的價錢買套房子,等到名額空出來了再出手,一平方米可以凈賺近30萬元。

  這樣的投資,穩賺不賠。因為,一方面,好的小學,不是一天兩天、一年兩年造就的,會繼續好下去;另一方面,中國家長那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不會變,僵化的教育思維,也不是三年兩年能夠消除的。學區房的價錢應該不會降下來。

  這樣的投資和收益率,比股票好多了。難道不是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