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基層政府不能因財政緊張走“野路”

  • 發佈時間:2015-07-02 07:52: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鐘的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在湖南平江縣南江鎮,2013年新任領導上任以來,當地政府為解決財政緊張,出臺了一個“奇思妙想”的辦法:鎮政府開始默許違章建築的存在,前提是向鎮政府繳納一筆1.5萬元到3萬元不等的“贊助費”,“然後就隨你怎麼蓋”。該鎮黨委書記稱,目前一共收取了100多萬元“贊助費”,用於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他還解釋説這筆錢都是居民自願繳納的。(《南方都市報》7月1日)

  鎮黨委書記的“自願論”,顯然站不住腳。即使交所謂“贊助費”的居民都心甘情願,不過都是為了奔向一個目的——讓自己的自建房更高更大一點。鎮政府顯然對此心知肚明,與其説這筆錢是“贊助費”,不如説是一種實實在在的“保護費”,交了錢,便保你不被拆除。可見,南江鎮鎮政府既有行政不作為的毛病,又涉嫌巧立名目亂收費。這種做法在基層政府中似乎並不少見,指向的普遍性問題是:如果基層財政緊張,究竟該怎麼辦?

  一些地方政府總有這種思維,哪怕財政再緊張,都不能苦著自己。南江鎮位於國家級貧困縣,審計結果顯示其鎮政府大樓建設挪用民政專項資金,而且早就有網帖舉報該政府大樓超豪華。看來,當地政府“開源”的能力遠遠超過“節流”的本事。遇到建大樓等形象工程,地方政府似乎永遠“不差錢”;而一牽涉到民生項目,這些地方政府就經常叫苦連連。從這個角度看,南江鎮找到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辦法,即利用民間建樓需求實現權力變現。

  這不禁讓人聯想到阿根廷科爾多瓦省比亞雷馬斯鎮遭遇財政緊張時的應對辦法——2012年7月,因經費不足,鎮政府只能先為一部分公務員發工資,而且發放順序要抽籤決定。當時該鎮共有92名公務員,第一批抽籤之後23名公務員“幸運”地領到了工資,剩下的公務員只能等到下一個月再抽籤。當時,編譯報道者也許是出於看國外笑料的心態,但現在看來,阿根廷小鎮處理財政危機的辦法雖然極端,卻是最小化地損害民眾權益的妥協之舉。

  其實,國內也可能出現基層發不出公務員工資的情況。有房地産專家曾指出:“沒有土地財政,很多地方政府幾乎寸步難行,有的地方連公務員工資都發不出來。”而在今年年初,河北有個縣靠鐵礦企業開工資,企業停産後,當地公務員沒錢發工資了,只能央求該企業繼續生産。無論是土地財政還是礦業經濟,在如今發展模式與經濟結構轉型的大背景下,地方財政增長遇到瓶頸並不令人意外。

  當然不能因為這種局面,就回到過去粗放型發展的路子,更不能像南江鎮那樣自己找一條野路子。地方政府過得緊巴巴的,今後可能會成為一種常態,過去習慣於大手大腳花錢的某些基層官員,可能會感到不適應,但現實局面決定了他們必須適應。也許,因為經濟結構轉型造成的財政困難,只是一時一地的陣痛,不過這恰恰能夠倒逼地方政府調整支出觀念,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能。

  地方政府壓縮財政支出的空間有多大,目前暫時還沒有看到一個確切數字,不過普遍認可的事實是,地方政府壓縮支出依舊有很大潛力,還遠沒到像一些國外政府那樣變賣資産、抽籤發工資的地步。每到年末,“突擊花錢”的現象仍然存在,修建樓堂館所的行為儘管一時被壓制,恐怕還只是“不敢”,而遠非“不想”。最重要的是,不管財政收入怎麼下降,向民眾尋求“開源”應當是最謹慎的最後一步,而且要經過合法合規的程式,公權力不能任性地發明什麼野路子、土辦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