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4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管清友:進一步增強對中國資本市場發展的信心

  • 發佈時間:2015-07-01 18:4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黨的十八大以來,受益於資本市場的一系列改革和創新舉措,市場信心迅速恢復,投資熱情持續升溫,這不僅有助於加快社會融資模式從間接融資向直接融資轉變,切實降低融資成本,支援企業轉型創新,還有助於推動居民投資從不動産向金融資産轉型,提高居民財産性收入,使經濟增長真正惠及人民。總的來看,從經濟大國向金融強國的轉型是一場持久戰,開局階段的穩定局面來之不易,各方都應倍加珍惜。針對近期資本市場的劇烈調整,各方必須加強溝通協作,齊心協力共度難關。

  一方面,必須充分認清短期內的緊張形勢,不能掉以輕心。近期的市場調整既有國內因素,也有國際因素。從第一階段來看,國內的非市場因素是主要原因。國內決策機構對杠桿融資灰色地帶的強力監管引發市場擔憂,特別是四月份以來對場外配資的清理在五月底效果顯現,加之6月以中國核電國泰君安為代表的兩輪大規模IPO,連續兩個月超過1000億規模的産業資本減持,再加上前期上漲速度過快,市場有內在調整需求,多重因素共振之下出現動蕩實屬必然。

  目前,形勢正在向第二階段演化,國際因素可能成為主要震源。從6月18日歐元區財長會議談判被擱淺以來,希臘債務危機再度惡化。6月27日希臘傳出以全民公投形式決定違約或執行條款,引發全球股市巨震,全球主要股指跌幅超過2%。從2011年歐債危機的經驗來看,國際金融市場可能出現新一輪動蕩,這將從兩個渠道對A股産生衝擊:一是避險情緒推動國際資本回流發達市場的安全資産,新興市場的資産價格將隨之承壓,中國也將面臨一定的資本外流壓力和資産價格衝擊。二是美元指數上漲將加緊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的升值壓力,對國內出口造成進一步擠壓,加劇國內的經濟下行壓力。在國內市場情緒尚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不能有效防範外部衝擊,可能引發國內股市的新一輪波動,需要高度關注。

  但另一方面,必須堅定對中國資本市場大發展的信心,過度恐慌也是毫無必要的。從政策角度看,不管是2014年的新三板、滬港通,還是未來的戰略新興版、註冊制、社保基金入市等系列改革,都彰顯出決策層建設一個更加開放和繁榮的多層次資本市場的決心。從市場角度看,經濟新常態引領實體資産重配,人口結構驅動無風險利率下降,制度改革提升風險偏好,貨幣寬鬆護航經濟轉型,監管政策愈發規範透明,資本市場繁榮的根基依然牢不可破。今天的摔倒是為了明天的大步前行,每一次挫折都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次成長。

  總的來説,各方必須理性認識這次市場動蕩,吸取教訓,積累經驗。不管對企業、投資者、研究機構、投資機構還是監管者來説,這都是一次風險教育的絕佳機會。針對短期政策應對和長期制度建設,我們提出以下建議:

  短期來看,決策層和監管層必須從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高度來認識這一問題,堅決守住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當務之急是切實做好市場引導和穩定預期工作,防止杠桿資金連環爆炸,高規格、全方位應對此次突發事件。從國際經驗來看,凡是成功應對股票市場巨震的國家,都是由政府在第一時間給予支援。一是借助主要媒體做好維穩宣傳工作,及時組織專家學者進行釋疑,最大限度防止虛假模糊資訊擴散。二是組織真金白銀適度托底市場,防止恐慌蔓延。信心比黃金還寶貴,但沒有黃金很難有信心。三是加強監管層與市場的資訊溝通,推動監管政策顯性化、透明化、陽光化。四是拿捏好去杠桿的力度,及時建立、完善相關部門協調機制,防範系統性風險。五是加快完善風險排查和預警機制,定期對潛在的金融風險進行排查,做到提前發現、及時解除,避免積重難返引發系統性金融風險。

  長期來看,必須把資本市場建設放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大框架下去思考,放在實現金融強國、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去思考,以制度建設夯實資本市場大發展的基礎。首先,正確認識虛擬經濟加杠桿。虛擬經濟不是實體經濟的對立面,更不是附屬品,推進金融創新,發展虛擬經濟,不僅有助於分散金融風險,降低融資成本,更有助於重塑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實現藏富於民。其次,規範和完善監管的制度設計,適應資本市場的新結構和投資者的新特點,把握監管的手法和節奏,在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的基礎上,儘量避免對市場預期産生衝擊。再次,多層次資本市場既需要從內部全面深化改革,更需要從外部全面擴大開放,切實提高資本市場的開放程度,既包括外資也包括內資。最後,儘快建立大金融監管體系。建議研究在國務院層面設立金融監管委員會,以便於統籌協調,及時應對突發事件。(作者係民生證券研究院執行院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