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改革是化解地方債風險治本之策

  • 發佈時間:2015-05-13 05:3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張忱  責任編輯:王斌

  不論用什麼樣的方式推進地方債置換,都必須有利於推進改革、有利於風險化解、有利於長遠發展。只有實施有條件的救助,推進相關改革,才能防範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在處置存量債務問題的同時,避免新的債務風險繼續累積

  近一段時間以來,關於所謂“中國版QE”的討論有所升溫。針對這一問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部研究員魏加寧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專訪時表示,這一問題的熱度提升,與地方債問題的解決、地方債置換有關。

  記者:為什麼輿論會關注“中國版QE”的話題,您怎麼看這個問題?

  魏加寧:我認為,這很可能與地方債問題的解決、地方債置換有關。這裡有一個核心問題需要強調,就是具體採用什麼方式推進地方債置換可以討論,但不論用什麼樣的方式,都必須有利於推進改革、有利於風險化解、有利於長遠發展。在新的經濟形勢下,必須用改革的辦法才能夠解決根本問題。

  就當前經濟領域存在的問題而言,推進改革就好比是“動手術”,因此,加快推進改革是當務之急。具體到地方債問題上,在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時,相關部門可以相互配合,提供必要的支援,但是無論怎麼做,都必須有利於推進改革。

  記者:從國際經驗來看,是否有在解決債務問題的同時推進改革的成功案例?

  魏加寧:雖然有些還不能説是成功的例子,但其做法值得我們借鑒。比如希臘的例子。IMF等國際機構在對希臘進行救援時,就明確要求希臘政府推進改革,否則就會停止援助,以此來倒逼希臘的改革。這些改革措施包括,財政體制改革,重建稅務系統,實現財政平衡;以及同時進行經濟結構改革,打破産品市場壁壘等等。

  記者:為什麼一定要設置附加條件?

  魏加寧:改革才是治本之策,只有實施有條件的救助,推進相關改革,才能防範地方政府的道德風險,改變“中央政府會為地方政府兜底”的市場預期,在處置存量債務問題的同時,避免新的債務風險繼續累積。

  記者:針對目前地方債問題,您認為是否可以在設置附加條件的情況下實施“中國版QE”?

  魏加寧:其實,大家對“QE”的理解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我們的做法和量化寬鬆有著本質的不同,我們的目的不是巨量寬鬆,而是促進改革。首先,要督促地方政府加快改革,並以此為“的”,做到“有的放矢”。對於那些按照預期或超過預期完成改革任務的地方政府可以給予獎勵,而對於那些到期無法達到改革目標任務的地方政府可以進行適當的懲罰。同時,財政平衡與結構改革齊頭並進,將工作重心更多地放在結構改革上,保證結構改革與財政平衡同步進行,避免因財政緊縮造成經濟的過度下行。並且,為了讓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工作能夠順利推進,我認為,光靠財政部門一家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財政部與中央銀行乃至國資委等多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共同努力,避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爆發並傳染到商業銀行等金融部門。

  記者:為什麼要多部委聯動?

  魏加寧:因為目前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成因十分複雜,因此,化解地方債務風險,既要謹慎穩健,牢牢守住不發生區域性和系統性風險的底線,也要積極推進,統籌協調,規範管理。因此,應對之策不能各自為政,各管一攤兒,必須財金互動、長短結合、標本兼治。如果沒有相關部門加以配合的話,地方政府發行或置換的地方債券可能無法順利銷售出去,市場化改革就會受阻。

  記者:地方政府需要進行哪些相關改革?

  魏加寧:要加快推進稅制改革,儘快實現“費改稅”,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並積極培育地方政府的主體稅源,增強地方政府的自主稅源。要規範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對於新增債務,要允許地方政府公開、透明、自主地從資本市場自主舉債融資,開正門、堵旁門。對於存量債務,也可以通過債務置換等方式實行證券化,盤活存量,增強流動性,防止資不抵債,防範財政風險與金融風險的交叉傳染。

  記者:這是否有利於發揮市場約束機制?

  魏加寧:是的。公開、自主舉債,有一個前提是地方政府對債務問題的資訊披露要更加透明,使市場能夠清楚了解其資産負債表的真正狀況,了解其國有資産重組與國有企業改革的力度和進程,只有這樣才能夠有利於發揮市場約束機製作用,形成來自信用評級機構、金融仲介機構以及廣大投資者的約束。從另一方面來説,也要加強政府對債務的管理,比如説強化地方人大對地方政府舉債融資的監督約束,建立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債務管理體系,建立風險監測指標和有效監管體制等等。

  記者:如果其他部門與財政部門聯動,為地方債務置換提供支援,在力度上是否也要根據各地改革推進情況有所不同?

  魏加寧:是的。比如説,如果央行為購買置換債券的金融機構提供再貸款時,在債券資産抵押方面就要進行嚴格篩選——對於那些改革進程比較快,能夠按期完成階段性整改任務的地方政府的債券,可以提供一些優惠條件。這樣就可以倒逼金融機構更加關注地方政府的改革進展情況,也倒逼地方政府加快改革步伐。而金融機構等市場投資者是否購買地方債券、購買誰的地方債券,又可以倒逼財政部門在進行地方政府債務置換時,能夠更加關注地方政府的改革進度,而不是“會哭的孩子有奶吃”,防止錯失倒逼地方政府推進改革的良機。(經濟日報記者 張忱)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