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從首月數據 看新常態下經濟發展新特徵

  • 發佈時間:2015-02-17 10:31:2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1月份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進出口、物價等宏觀數據已相繼公佈。專家分析認為,進入新常態的中國經濟迎來了發展、轉型、升級融合的時期,繼續運作在合理區間需要付出艱苦努力,但在經濟增速放緩的同時,結構優化效應增強,新的增長動力開始形成,全年有望繼續實現有品質、有效益、可持續的發展。

  作為經濟運作重要先行指標,1月份製造業PMI收縮至49.8%,當月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穩定在53.7%的較高水準,服務業新訂單指數連續兩個月上升,從業人員指數連續三個月回升,行業活動開局良好。

  中國物流資訊中心分析師陳中濤説,製造業PMI指標走弱顯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仍不容忽視,而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位於較高景氣區間,顯示出其在總體經濟中日益發揮著“穩定器”的作用。

  “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機制正在發生歷史性變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認為,我國服務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已連續兩年超過第二産業,這其中固然有工業增速回落的“蹺蹺板”效應,但服務業自身較快發展、更多發揮經濟支撐作用也是客觀現實。

  他認為,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事關新常態下經濟強國目標的實現,而當前面臨的工業轉型升級、城鎮化轉型升級以及消費結構轉型升級三大趨勢,為我國在“十三五”期間基本形成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結構提供了客觀基礎。

  從需求端看,由於依照慣例“三駕馬車”中消費與投資數據將與2月份情況一併發佈,唯一齣爐的首月外貿情況備受關注。儘管進、出口回落幅度有些超出市場預期,但如果將關注重點由數字起落轉向效益與結構,這份成績單仍有亮點。

  ——相對於進口價格指數的大幅下降,出口商品價格指數僅下降0.1%,當月貿易條件指數為119.9,這意味著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近20%的進口商品,對外貿易效益上升。

  ——1月份民營企業進出口同比雖下降5.4%,但低於外貿總體降幅,而且佔外貿總值比重從去年的34.5%進一步提高到36.8%,表明外貿自主發展能力逐步增強。

  此外,出口增長雖然放緩,但利用裝備能力、産業配套能力和資金輸出等優勢,在新一輪國際分工中我國有望向産業鏈中高端邁進;保護環境、治理污染會增加成本,但提供生態産品,走低碳、綠色發展道路,則會帶來新商機。

  “應該看到,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對外貿易也進入了穩增長、調結構、提品質為特徵的新常態。”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説。

  物價起伏反映經濟冷暖。1月份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5年來首次回落至1%以內,工業品出廠價格則延續了負增長態勢。交通銀行研究報告認為,物價漲幅較低既有國際油價等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實體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等因素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淘汰過剩産能、推進産業升級的結構性轉變正在進行之中。

  專家們表示,年初數據受季節性因素影響較大,尚不足以斷言全年經濟走勢,尤其當前經濟由舊的發展狀態向新常態過渡,對下一階段可能遇到的風險和挑戰應有所準備。

  近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完成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和任務,關鍵是穩和進相互促進,要著眼于實現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邁向中高端水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表示,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沒有改變我國發展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的判斷,也沒有改變我國經濟發展總體向好的基本面。隨著經濟發展新優勢逐步形成,我國存在爭取經濟中高速增長和高水準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現實可能。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