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預期速度回調是新常態下理性選擇

  • 發佈時間:2014-12-24 15:28:1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潘璠  責任編輯:王斌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保持高速增長,只是一定歷史時段內的事情。正視並允許速度適度回調,正是適應新常態、尊重經濟規律、實現經濟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和理性選擇

  在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前和召開時,不少人認為中央會對經濟增速提出要求。但關於經濟工作會議的權威報道中,並沒有涉及2015年的具體增速目標。至今,有些人還是唸唸不忘以前的高速增長,認為應該採取一些刺激措施提升經濟增速。

  縱觀當今世界各國,保持高速增長,只是一定歷史時段內的事情。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今年的實際增速還是明年的預期增速,都將低於以往或者與之持平。正視並允許速度適度回調,正是適應新常態、尊重經濟規律、實現經濟提質增效的必然選擇和理性選擇。

  中國經濟以高於世界和發展中國家平均水準的高速增長,已經持續了多年。曾經長期維持兩位數,後又延續了多年的“保八”。不僅速度長期在世界範圍內領先,總量也已經居世界第二,並非多年前可比。比如,2012年、2013年,我國GDP增速都是7.7%,但2013年的凈增量剔除價格因素後多增了約3000億元。而2009年,增速為9.2%。就增速來看,2013年的7.7%雖然明顯低於2009年9.2%,但就凈增量而言,2013年卻大大高於2009年。所以,如果今年比去年、明年比今年,增速或降低零點幾個百分點,但由於基數擴大,凈增量反而會越來越大。

  同時還應該看到,長期以來,我們在努力爭取較高增速且使其盡可能維持較長時間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一方面粗放生産經營導致産能過剩,另一方面增長點又相對集中在房地産、汽車、冶金等少數領域,且存在因一些地方政府和企業債務增加導致潛在金融風險加大、資源環境遭到破壞等諸多問題。因此,中國經濟進入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階段,這既是發展進程中的必經階段,也是針對存在問題主動調整的一種必然選擇。

  一直以來,一些學者和管理部門常強調經濟增速不能低於多少多少、否則就如何如何,如影響就業等等。這樣的説法其實是缺乏經濟學理論和實踐支援的。從核算角度看,如果總産出是100,中間投入是80,增加值就只有20。如果提高效益、減少中間消耗,總産出90,中間投入只有60,增加值就是30。雖然30是20的1.5倍,可因為效益提高、消耗降低,這樣的速度並不會帶來就業的增加。但我們不能因此不去提高效益。2013年經濟增速為近年來最低,但安置城鎮就業卻為歷史之最,也表明兩者間並沒有線性關係。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經濟增速都比我們低,難道這些國家的新增就業都長期絕對下降嗎?應該不會。所以,我們不應該把就業與增速簡單捆綁。特別是,當前存在的就業問題主要是需求結構不對稱。這應該通過調整結構、改進收入分配製度,逐步加以解決。

  多年來,我們在發展中重視增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存量。GDP是增量,增量增大的過程如果過多地消耗了存量,比如把一座剛建好的樓房推倒重建,增量有了,但存量卻增加有限。而為了維持高速度,不得不靠賣地增加財政收入,增加了收入又去搞重復投資;居民雖然增加了收入,但收入水準卻與房價水準越差越大,因而降低了包括購房在內的實際購買力。這樣的速度還不如不要。所以,我們一是應該允許速度低一些,新的經濟增長點更多一些,形成多點支撐的局面;二是努力調整結構、提質增效,既促使現有存量保值增值,又提高增量的品質;三是提高增量分配中居民收入的比重,控制房價,改善民生。這樣,遠比不擇手段地確保零點幾個百分點更有實際意義。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