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互聯互通 構築共通的文化橋梁
- 發佈時間:2014-12-10 07: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只有讓更多的經濟體加入進來,源源不斷提供正能量,才能使緩慢復蘇的世界經濟更快地步入可持續增長的新境界。需要指出的是,致力於和平崛起的中國,不會只顧自身發展,不顧成員夥伴,而是要與國際社會聯起手來,謀求共贏
“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習近平主席曾在許多國際場合反覆強調這一中國理念。加強人民之間的友好往來,匯聚共通的民心民意,應是實現亞太全方位互聯互通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
眼下,世界經濟好比茫茫大海中的航船,各經濟體需要同舟共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中美兩大經濟體成為支撐全球增長的強勁動力。只有讓更多的經濟體加入進來,源源不斷提供正能量,才能使緩慢復蘇的世界經濟更快地步入可持續增長的新境界。這是國際社會的期盼和共識。中國積極倡導打造全方位互聯互通格局,正是建立在這一共識基礎上富有遠見的建設性主張。
回顧工業革命以來世界範圍歷次經濟危機,復蘇的轉機往往都根源於創新。要麼是科技創新突破開闢了新的市場領域;要麼是體制創新延伸拓展了新的市場邊界,從而帶動生産、消費、貿易跨上新臺階。當前,世界經濟所面臨的形勢依然是這樣,只有大力推進創新,才能激發市場活力,促進各經濟體雙邊、多邊貿易發展,發揮好稀缺市場資源的作用。在這方面,中國有獨特優勢:一是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經濟體量不斷擴大,綜合國力大幅提高,創新能力不斷增強;二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體制創新,大大激發了中國社會的經濟活力,促進社會財富充分涌流;三是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區域發展呈現多樣性,迴旋空間大,為創新新産品提供了廣闊市場。中國的發展之所以能夠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重要貢獻,原因就在這裡。
需要指出的是,致力於和平崛起的中國,不會只顧自身發展,不顧成員夥伴,而是要與國際社會聯起手來,謀求共贏。就像習近平主席在北京APEC會議上所強調的,“一花不是春,孤雁難成行。”中國要與世界各國一道,形成世界經濟的雁陣,飛向更加蔚藍而遼闊的天空。實現這一美好願望,有賴於世界各經濟體攜手共建心靈相通的文化橋梁,通過加強民眾之間的友好往來,彼此增進互信、擴大共識,為實現全方位互聯互通,構築堅實的民意基礎。
按照《亞太經合組織互聯互通藍圖》確立的目標,未來十年,亞太將是加強硬體、軟體和人員交往互聯互通,實現無縫、全面聯接和融合的亞太。中國不僅要與各經濟體攜手合作解決基礎設施發展面臨的融資瓶頸、鼓勵各經濟體加強能源基礎設施建設和互聯互通,還要促進區域內商務人員、遊客、科研人員、學生、勞務人員的流動。要讓互聯互通真正成為一條腳下之路,無論是公路、鐵路、航路還是網路,路通到哪,成員的合作就延伸到哪;要讓互聯互通真正成為一條規則之路,成員之間要多一些協調合作、少一些規則障礙,使物流更暢通、交往更便捷;要讓互聯互通真正成為一條心靈之路,成員之間以誠相待、相互信任,把道理越講越明白,讓事情越來越好辦,共同打造繁榮、穩定的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