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7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平視“工業4.0”:中國製造業切忌邯鄲學步

  • 發佈時間:2014-12-09 14:40:15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工業4.0"是2014年中國經濟的熱門詞彙,關於它的研討會頻頻舉行,甚至有聲音説,"工業4.0消滅淘寶只需十年",更多的聲音開始習慣性"反思",一再追問:"德國工業都4.0了,中國呢?"各種"中國應該趕緊跟隨開工工業4.0"的觀點亦此起彼伏。

  兩化融合:標準缺失

  在"工業4.0"之前,身負世界工廠之名的中國已提出自己的製造業升級理念--"兩化融合"(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資訊化)。

  雖然"工業4.0"和"兩化融合"都被認定為國家戰略,但"工業4.0"從概念提出到目標認定,都是企業作為核心推動。與之相比,兩化融合則更多是政府的工作延伸。

  雖然早在2002年就開始提出,但由於標準規則的缺失,"兩化融合"人人皆談,用一位行業人士的話來説,就是"不管什麼東西,都能往這個籃子裏裝",對中國企業的實際發展支援有限。

  該人士表示,"兩化融合"開始比較宏觀,落腳點在哪並不清楚,缺乏科學的規劃。"圍繞'兩化融合',影響、幫助企業的政策很少,基本上可以説沒有。"

  此外,"兩化融合"在不同時間、領域,目標都不盡相同。

  "資訊化其實很早就在做。企業裏很早就談MRP(物資需求計劃)。MRP就是ERP(項目管理)的前身。在國外它是70年代提出的,1982年的時候,北京經貿委批了大量技改費用。當時IBM的一套設備下來得100多萬美元。很多企業為此背了不小的債務,甚至因此倒閉。"一位通信業諮詢人士透露。

  2013年底,工業和資訊化部部長苗圩在國務院新聞辦的發佈會上表示,"兩化融合"是工信部立足之本,現正在制定"兩化融合"標準。該標準類似ISO9000的國際標準體系。如果該標準能得到大家認同,並取得成效,將來可到ISO去申請成為國際標準。

  至此,在中國樹立了多年的"兩化融合"終於有了完整解釋,從一個沒有準確定義的概念,真正轉變為每家企業都可以直接遵行的制度標準。

  工業4.0:西門子"個人秀"?

  與中國的"兩化融合"相比,2011年才在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進入人們視野的"工業4.0",更像是德國的一場科技秀,為其國家級産品搭建概念及展示平臺,並通過對産品的概念化包裝獲得更高利潤。

  值得注意的是,放眼全球,目前能實現工業4.0目標的企業寥寥無幾。而在德國,當前只有西門子。所以這工業4.0秀,也幾乎成為了西門子的産業整合展。

  "工業4.0"的核心概念CPS(賽博物理空間),是由通信設備連接起的網路化感測器、生産設施、産品的控制系統,借用該技術可實現在産品、生産設施的全生命週期的智慧管理、智慧生産--事實上,這也正是西門子的佈局與訴求。

  近年來,世界製造大國都提出了各自的新工業改革口號。但在全球製造業分工加劇的今天,各個國家的製造業振興計劃難以一蹴而就。

  提出"工業4.0"的德國也倍感焦慮。

  2014年11月17日,德國之聲網站報道説,德國科隆經濟研究所(IW)公佈的德國半年度經濟報告"秋季調查"顯示,德國企業信心正在下滑,預計2014年度經濟增長率僅為1.2%,這意味著,德國經濟正處於衰退的邊緣。

  報告顯示,在受訪的2900家德國企業中,24%計劃明年招錄新員工,而此前"春季調查"的結果為38%。

  從這個意義上講,"工業4.0"在德國國內能否成功扭轉經濟低增長的趨勢,依然還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中國製造業:忌邯鄲學步

  一些業內人士表示,與德國工業相比,中國工業目前仍有較大差距,近期內"工業4.0"並不盡適合中國製造業。

  原因在於,中國問題是工業化過程沒徹底走完。從製造設備到産品工藝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自動化、高精度的製造設備國産化的缺失,導致眾多無力進口昂貴外國設備的中國企業,還只能徘徊在低利潤的初級加工端,如果急於求成,只會事倍功半。

  比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下屬研究所人士透露,目前完全自主的國産晶片製造設備只能滿足8英寸及以下硅圓晶片的生産需要,且CD尺寸(晶片中最小構件尺寸)都在1微米到0.1微米之間。而這是美國上世紀90年代的量産規格,目前世界主流晶片製造規格已達到12英寸硅圓晶片,CD尺寸則已達到28奈米。

  "我們在認識和看待工業4.0的時候,既不能仰視,過分誇大其意義和作用;也不能俯視、輕視,認為其是商業炒作、新瓶裝舊酒,而是要理性客觀分析其戰略意圖、核心理念和路徑方法。"在11月7日的一個公開會議上,工信部電子司副司長安筱鵬如此表示。記者 李庭煊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