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用煤高峰期煤企提價 專家:輕易漲價不明智

  • 發佈時間:2014-12-05 11:4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導讀】大型煤企拉漲煤價,火電用戶不買賬,秦皇島3天只有4艘運煤船,嚴峻情況歷史罕見。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煤電博弈加劇,緣于煤電聯動缺少“潤滑劑”。

  央廣網財經12月5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煤炭價格低於白菜價,煤炭企業虧損經營的局面隨著煤炭資源稅全面推行的一紙行政令似乎就要扭轉,方式不外乎漲價。

  在本月1日煤炭資源稅全面推行和神華集團帶頭提價影響下,港口煤炭價格如期上漲。但相對於上游資源行業的提價期待,下游火電用戶卻並不買賬,多數用戶都處於觀望當中,採購積極性下降到歷史低位,拉運船舶也不斷減少,大量的煤堆存在港口無人問津。

  秦皇島港口的統計數據顯示,就在神華提價的當天,待裝船舶下滑到27艘,其中已辦手續船驟降到1艘水準。2號,待裝船舶降到17艘,其中已辦手續船仍然僅有1艘。截至3號淩晨,待裝船舶再次刷新新低到13艘,其中已辦手續船隻有2艘。也就是説,3天加起來只有4艘運煤船作業,港口作業形勢創下4年來的最差情況,局面非常嚴峻。

  儘管隨著氣溫下降,冬季取暖用煤逐漸進入高峰期,但下游需求仍然呈現旺季不旺態勢,致使電力負荷難以顯著提升,電力集團拉運積極性偏低。在這個時候,部分煤炭企業還拉升價格,似乎顯得有些不智。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判斷:漲價很危險。

  韓曉平:這次主要是中煤這樣大公司要求上漲煤價,但是現在全國煤炭産能過剩的問題非常嚴重。所以你上漲了煤價,很快你的份額就會被其他中小企業民營企業或者地方的煤炭企業所填補。另外五大發電公司本身煤炭的比重非常大,像中電投30%的煤是可以自給自足的,而其他的一些公司可能比例會更高一些,如果單方面上漲煤價,很快人家就可以增加自己的産量來彌補市場上的不足。實際上在這種産能過剩的情況下,輕易漲價是一個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火電企業不接招,使得大煤企漲價之後,市場銷售變得更加困難。有人曾預期,煤價有望回升到每噸550。現在看來,煤價是否還有繼續上漲的空間?理論上,煤炭企業還存在漲價的可能,但是韓曉平認為,個別煤炭企業逆勢拉高煤價的情況肯定難以為繼。

  韓曉平:煤價可以上漲,但是關鍵是國際煤價如果不漲,單方面漲國內煤價也是很難的。因為現在我們的進口還是放開的,全球的煤炭供應非常充足,除非全國的煤炭企業同步聯動,但是現在很難做到,因為煤炭企業太多,好幾千家煤炭企業,這些企業千方百計維持自己的生活。所以對於它們來説賣煤是非常重要的,現在如果上調了煤價,它們馬上願意增加産量彌補這個空間。所以這樣對於發電公司來説,它們是買方,它們有更大的選擇餘地,對賣方煤炭企業來説,實際上迴旋的餘地是很有限的,除了煤炭的價格,運輸成本在下降,所以對一些産煤企業現在由於石油的價格下降,它們依然可以避開現在對鐵路的控制,依然可以找到自己的市場空間,所以單方面的一兩個企業靠著自己一定的規模漲煤價,很難左右市場。

  從2013年初開始實施的新的煤電成本價格聯動辦法,把煤價變化5%作為電力調價的觸發條件。有了煤電聯動機制,煤電之間卻未必總能攜手同行,説到底還是缺少真正有效的、良性的潤滑劑。特別是這一次,少數煤企掀起漲價潮,脫離了市場供需,有些不理智。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劉瑞對此解讀。

  經濟之聲:12月1日,對煤炭行業來説是個大日子。這一天,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徵改革正式實施。由於煤電談判已經拉開序幕,大型煤企為增加談判籌碼,不斷拉漲煤價。漲價後,長期把煤炭當白菜賣的煤炭企業能就此脫困嗎?

  劉瑞:這個問題癥結在於我們的煤炭價格是市場化,但是電廠的價格還沒有完全市場化,這樣的情況下,煤炭競爭激烈。大的煤炭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考慮,通過調價來爭得自己的收益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競爭的結果它有可能是兩敗俱傷,也就是説利潤沒達到,反而把市場的價格搞亂了,所以這個需要警惕。這個問題的癥結不在於煤炭,而是在電價方面,就是電廠的改革比較遲緩,所以沒有形成一個好的煤電聯動機制。

  經濟之聲:雖然在政令和年終煤電談判的驅動下,大煤企價格連續攀升,但是市場需求的低迷仍然讓業內情緒悲觀。下一步,煤電之間的博弈會以什麼樣的形式錶現出來?

  劉瑞:煤炭産業産能過剩問題,要解決只能走資本重組的道路,本身煤炭是資源性的産業,必須是一定的規模經營,才能達到規模效益。如果大家都參加企業競爭,肯定會得不到應有的效率會造成這個效率損失,所以應該是煤炭行業進行新一輪重組來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經濟之聲:重組的方向是什麼?你覺得應該是大企業收購小企業,還是煤炭企業收購更下游的電力行業?

  劉瑞:重組有多種方式,有的是大企業吃掉小企業,有的是實行上下游的分工,另外深化加工,把它簡單的開採和它的深加工連在一起,這樣在行業進行利益均攤的情況,這樣工作做起來,就牽涉各方利益了。

  經濟之聲:目前的重組的改革來説能夠解決煤炭企業的困難嗎?它們這種逆勢拉漲停,在産能都沒有充分釋放的情況下,可能持續嗎?

  劉瑞:這是不能確定,因為我們希望煤炭通過規模經營提高它的整體效益,但是只是解決煤炭內部的問題,但是如果它主要的功能是給電廠,而電廠的採購不局限于國內的煤炭,還要有國外的煤炭,有多種形式,它的改革不會是一個整體性的,恐怕要通過電場的改革一起決定才會有最終的解決方案。

  經濟之聲:我們一直説的煤電聯動,政策也出了,但是煤電之間暗地裏總在角力。如果説煤電聯動缺了點兒潤滑劑,這個潤滑劑是什麼呢?

  劉瑞:潤滑劑是利益的合理分配,把外部利益內部化可能是解決問題一個比較好的方案。比如電廠和煤礦可以形成一個綜合的煤電綜合體,過去是外部對立的,甚至轉為內部的利益調整,可能就不會導致這個問題。但是另一個方面就會涉及到煤電壟斷問題,這也是另外一個考量的問題,需要逐步解決。

  經濟之聲:其實是在煤炭緊缺的時候,我們看到煤電的矛盾非常緊張,當時電廠想要這種計劃內的煤,低價的煤,但是一般拿不到,而這個時候電價由於缺乏上漲的動力,當時我們處在一個通脹的週期內,所以對於電價的控制比較嚴格,這個時候煤電之間的矛盾緊張一些,但是現在我們的通脹問題第一很理想,第二一個電價由於煤價的持續下跌,在電裏面已經有了一定的利潤,那這個時候它們的矛盾來自於什麼,來自於分利益的難點嗎?

  劉瑞:我認為還是由於分割開造成的,煤炭企業利益問題,電廠電力兩者之間形成了不同的利益主體,他們在市場交易的利益的各自考量,如果把它們的利益都內部化以後,可能這個問題就解決了。這只是個人看法,這是一個多年沒有解決的問題,實際到操作怎麼樣,還是要看試點的結果,還是要看國務院推行的資源價格的改革下一步怎麼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