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全球經濟變革 呼喚多層次貨幣體系

  • 發佈時間:2014-11-27 06:13:4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隨著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及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建立、亞投行簽約成立,以及中國宣佈出資400億美元成立開放的絲路基金,以新興經濟體為主導的新型國際金融機構及合作體系破繭而出,成為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發展中國家層面的有機構成。國際社會普遍對上述機構的成立予以高度關注,將其視為重建多層次國際貨幣體系的重要一步,是全球金融格局深化調整的標誌性事件。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發展中國家雖遭遇嚴重困難,但率先實現經濟復蘇回升,期間也曾出現波折,但經濟增速仍然顯著快於發達國家,世界經濟格局呈現出明顯的“南升北降”格局。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代表,“金磚五國”擁有世界42%的人口,GDP按購買力平價計算佔世界經濟的30%,過去十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50%。2014年以來,金磚國家整體經濟增速依然遠高於全球平均水準,是發達經濟體的約兩倍。隨著金磚國家及亞洲地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和貿易逐漸擴大,提高發展中國家話語權、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和國際貨幣金融體系已成為一項緊迫任務。

  很長一段時期內,曾主導戰後國際金融市場的佈雷頓森林體系實行“雙掛鉤”制度,即美元與黃金掛鉤、全球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成為黃金“等價物”,承擔起世界貨幣的角色。在這種制度安排下,美元基本失去有效的監督和約束。近乎無限的清償手段不僅可使美國靈活解決自身經濟失衡問題,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汲取他國的財富和優秀資源。美元可以瘋狂透支信譽,成為引發國際金融危機的根源之一。

  與此同時,建立在這種體系基礎上的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更多成為傳統國際貨幣體系的執行者,無法尋求對自身的重大變革,導致國際貨幣體系的內在缺陷難以解決,與世界經濟新秩序的發展方向出現根本性背離。

  因此,以金磚國家為代表的新興市場,通過金磚銀行及亞投行、絲路基金等,為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中長期貸款,支援其應對貨幣匯率風險和財政困難,是對國際貨幣體系的“包容性改進”。

  建立多層次國際貨幣體系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發展多元國際貨幣,這也為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提供了一次難得的機遇。隨著人民幣資本項目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持續推進、匯率形成機制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將借助金磚銀行業務等在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大發展空間。中國的經濟和外貿總量在金磚國家及亞洲地區都位居第一,金融合作的持續深入,必將拓展相關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幣貿易結算、貨幣互換和投資信貸等業務,這將利於人民幣走出國門。

  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絕非一蹴而就,美元的霸權地位也不是短期內就能改變。但事實證明,單極世界金融體系不利於經濟健康發展,歐美主導的全球經濟格局正悄然變化,發達經濟體和新興市場共治的時代正在來臨。

  (作者係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研究員)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