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人民幣升值順勢降降溫

  • 發佈時間:2014-11-26 02:29:21  來源:蘭州晚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新華網消息中國央行宣佈降息後的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在即期市場大跌近200個基點,引發市場高度關注。25日,人民幣在外匯市場的表現依然趨弱。中國此番降息會否終結下半年來人民幣的上行趨勢?專家認為,利率可降、匯率難貶,降息未必會引發人民幣匯率走弱,但借助此次降息確實讓人民幣升值得以“”,人民幣匯率總體上仍會保持堅挺。

  明年或將繼續下調基準利率

  過去的兩年多以來,雖然中國經濟增長放緩,但中國央行一直沒有調整過基準利率。鋻於社會融資規模與各項經濟增長數據連續低於預期,且融資難的問題尚未緩解,央行在維持“定向寬鬆”操作的同時,宣佈全面降息。野村證券、瑞銀證券等多家國際金融機構預計,中國央行將於明年繼續下調基準利率。

  從利差角度看,部分投資者擔心降息對人民幣匯率産生衝擊。事實表明,降息後的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的中間價與即期匯率雙雙出現下跌。24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較前一交易日調低了0.05%至6.1420。當日在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大

  跌將近200個基點,創出近2個月以來的最大跌幅。25日是降息後的第二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格雖然小幅上行了30個基點。但在即期市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依然徘徊在6.14的下方。

  與此同時,對於各國貨幣競爭性貶值的擔憂情緒再起。自日本央行10月底意外推出新刺激政策以來,日元已累計下跌約7%,投資者也正在減持韓元、新加坡元等其他亞洲貨幣。在此背景下,部分市場人士認為,人民幣的升值空間明顯收窄,在央行實行寬鬆貨幣政策後,人民幣對美元的匯率也可能會出現較為顯著的一輪貶值。

  人民幣不會大幅度貶值

  專家分析稱,對人民幣匯率而言,理論上降息後存在貶值壓力,但人民幣匯率只會出現溫和的回調,總體上仍會保持堅挺。

  招商證券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研究主管謝亞軒指出,首先不可低估央行穩定匯率的能力,不可簡單預測降息一定帶來人民幣匯率走弱。由於中國目前採取“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因此人民幣持續貶值的情況不會出現,甚至不排除進一步升值的可能。

  其次,通過人民幣貶值的策略來穩住實體經濟的可能性極低。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觀研究員趙慶明認為,在當前歐元、日元等皆走弱的情況下,理論上似乎人民幣也應該走弱才利於實體經濟,但匯率對於出口的影響往往被高估,不宜用貶值來維持競爭力。並且,當前經濟增速放緩最主要的原因在於內需不足而非出口。

  第三,人民幣維持相對強勢具有戰略價值。野村證券亞太地區外匯策略主管克雷格·陳表示,人民幣持續走弱不僅會招來國際輿論的壓力,也不利於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及人民幣成為國際儲備貨幣的目標。

  綜合上述因素,野村證券發佈報告稱,在亞洲地區的貨幣中,人民幣、印度盧比和菲律賓比索的表現在明年上半年有望堅挺,不過人民幣對美元在明年下半年的貶值壓力可能加大。

  不可否認的是,此次降息後,人民幣的升值壓力的確有所緩解。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預計,短期內人民幣的名義匯率將面臨些許貶值壓力,人民幣匯率或出現溫和回調,但從人民幣匯率的形成基礎來看,並不支援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利率可降,匯率難貶,借助此次利率下調倒是可以為人民幣升值勢頭‘’。”

  -聲音

  本週一,是央行意外宣佈降息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市場都在盯緊人民幣匯率在央行降息後的走勢如何。果不出筆者此前預料,人民幣對美元一改往日堅挺,出現直線下跌,收盤時大幅暴跌近200個點,創2個月來最大單日跌幅。這次央行降息使得人民幣實際價值降低,對海外投資吸引力下降,投資者可能擔憂繼續持有人民幣的風險增大等因素,必將使得人民幣出現一波貶值行情。這對中國經濟而言有利有弊。人民幣貶值對經濟最直接的正面影響就是促進出口,多年低迷的出口這駕“馬車”可能重新奔跑起來,這是當前應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局面下急需的。

  人民幣無意加入“貨幣戰爭”

  從海外市場看,除美元強勁外,歐洲、日本等經濟體貨幣都在競爭性貶值,這對中國出口已造成巨大壓力,並傳遞到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中西部出口企業,使得這些企業遭遇前所未有的困難。過去半年裏,日元和歐元相對於美元相繼貶值近10%,相對人民幣更是貶值近12%。自2012年末以來,人民幣對日元已經累計升值近1/3,本月人民幣對日元匯率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人民幣對歐元匯率也創了10多年來的新高。同時,人民幣對亞洲的東盟國家貨幣也在大幅度升值。僅僅一個匯率升值或者説歐元、日元的大幅度貶值,就吃掉了中國出口這些國家的全部利潤。因此,人民幣匯率隨著央行降息而走低,對中國出口企業可謂是雪裏送炭。

  不過,人民幣大幅度貶值帶來的弊端也如影隨形,其可能造成此前大幅度進入中國的熱錢迅速撤離,從而對中國經濟帶來一定的金融風險。儘管一次性降息導致熱錢撤離的風險不大,但最令人擔憂的是一旦形成人民幣長期貶值的預期後,風險急速加劇。而目前,人民幣長期貶值預期很高,因為市場和機構通過這次央行突然意外降息後紛紛預測,接下來央行還要再次降息,並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果真如此的話,人民幣長期貶值通道將會打開,熱錢大舉撤離帶來的經濟金融風險將會加大。如果目前幾萬億熱錢瞬間撤離的話,很有可能直接刺破中國包括房地産在內的經濟金融泡沫,以至於引發金融風險。

  當然,由於中國有3.9萬多億美元的外匯儲備,又實行有管理管控的浮動匯率制,熱錢撤離對人民幣匯率衝擊風險不會太大。其實,這次降息的影響只是概念性、象徵性的,因為降息對匯率的影響只要體現在存款利率下降,而本次一年期存款利率雖然下調0.25個百分點,但上浮幅度從1.1倍擴大到1.2背後,只要商業銀行浮動到頂,調整前後的利率水準是一樣的,都為3.3%。

  雖然央行降息導致人民幣匯率11月24日狂跌近200基點,但筆者認為,並不意味著人民幣匯率加入了國際貨幣競相貶值競爭的行列。從整個世界範圍內看,中國對人民幣匯率的管控負起了國際責任和義務,即便中國經濟已遭受多年下行壓力劇增的情況,中國也始終在人民幣幣值上保持穩定或者維持多年升值,其背後的代價是出口經濟遭受前所未有的困難。這次央行降息主要著眼于中國經濟基本面情況,著眼于解決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現狀,無論作用和效果如何,都沒有加入國際貨幣競爭貶值的所謂貨幣戰爭的任何企圖。

  無論從人民幣旨在推進國際化步伐看,還是從維護國際金融新秩序看;無論從人民幣貶值對國內經濟結構調整看,還是從匯率大幅貶值可能觸發資本流出分析,中國都不會加入到貨幣戰爭當中。總之,央行應該密切關注本次大幅度降息後對匯率的影響,特別是要防止熱錢撤離帶來的經濟金融風險。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