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促進就業:經濟復蘇的有力推手

  • 發佈時間:2014-11-20 09:17:32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九次峰會近日在澳大利亞布裏斯班召開,與會者為世界經濟“把脈”,討論並協調各成員宏觀經濟政策,為促進全球經濟增長制定新規劃。從目前看,各成員經濟冷熱不均,增長前景分化,使全球經濟復蘇面臨不小挑戰。G20主要發達經濟體成員中,美國經濟復蘇步伐穩健,前景比較樂觀。而一直在復蘇道路上掙扎的歐洲是全球經濟的主要風險源。近幾個月來,一系列數據顯示歐洲經濟表現不佳,疲弱復蘇再度面臨停滯風險。為何同為發達經濟體,美歐經濟狀況相差如此之大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就業情況。

  2014年9月,美國非農就業人數增加24.8萬人,失業率驟降至5.9%,也是近年來首次降至6%以下。10月份,美國失業率繼續爆出好消息,降至5.8%,幾乎與金融危機前的正常年份相當。上述數據表明,美國勞動力市場基本恢復到國際金融危機前的水準。與美國就業狀況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歐元區的就業情況,歐元區9月份失業率為11.5%,幾乎比美國高出1倍。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保障,也就沒有消費信心。失業率的巨大反差也恰好印證了歐美經濟冷熱不均的狀況。

  美國:實施所有方案,成效顯著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失業率持續上升。為了鼓勵就業,美國總統奧巴馬于2009年2月簽署了7870億美元的《2009年美國復蘇和再投資法案》,力求保住或創造350萬個就業崗位,但收效甚微,美國失業率仍連續上升,2009年10月、11月都達到或超過10%。為創造就業、有效應對高失業問題,美國又陸續公佈了一些法案,以推動就業率的提升。

  2009年12月推出就業所有方案:通過免除資本收益稅以及信貸優惠等措施,促進小企業發展;加大對橋梁、鐵路、公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力度,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提高美國的生産能力;加大對新能源和節能領域的投資。

  2010年3月推出150億美元的就業促進法案:核心是為雇傭新員工的僱主提供稅收優惠,在2010年剩餘時間內雇傭已失業60天以上人員的僱主,無需為這些僱員繳納聯邦工資稅,如果被雇傭員工1年內仍在該公司供職,那麼這家企業將可額外減免1000美元稅收。還有採取措施改善中小企業融資,將聯邦政府提供給各州的修橋修路補貼予以延長,將旨在幫助地方政府用於基建項目的聯邦補貼債券計劃予以適當擴大。

  2010年3月推出1490億美元的失業救助法案:將失業保險和失業者醫療保險延長到年底,使失業者獲得最多99周、每週300美元的失業補助,以及其購買醫療費用65%的補貼。法案還規定為各州提供資金,幫助其支付醫療救助計劃和私人養老基金。法案還安排了300億美元用於延長已于去年年底到期的多種減稅措施,包括物業稅和銷售稅減免、對新能源的稅收減免、對企業研發項目的稅收減免等。

  2010年3月,推出國家出口計劃:對出口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出口提供政府援助、商務支援,增加出口信貸,促進宏觀經濟再平衡,減少貿易壁壘,加大對服務業出口的支援等。

  通過一系列措施,以及在寬鬆貨幣政策的刺激下,美國經濟不斷向好,特別是房地産業的復蘇,使失業率不斷下降。可以看出,美國經濟正處於週期性復蘇階段,而就業率的上升推動了經濟的進一步好轉。美國商務部公佈的初步數據顯示,美國今年第三季度GDP按年率計算增長3.5%,較第二季度4.6%的增速有所放緩,但符合市場預期。由於美國個人消費支出增長趨於穩固,不少經濟學家預計今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速有望保持在3%以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在10月份的預測中將美國今明兩年增長預期分別上調至2.3%和3.1%。

  歐洲:促進就業措施得當的國家,經濟表現搶眼

  歐盟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遭受重創,歐元區的幾個重債國如西班牙、葡萄牙、義大利都被居高不下的失業率搞得焦頭爛額,經濟復蘇受阻。歐盟委員會本月初發佈秋季經濟展望報告,下調今明兩年歐元區經濟增長和通脹率預期,顯示低通脹痼疾難改,歐元區經濟復蘇風險加劇。為了創造就業,穩定社會,推動經濟增長,歐洲國家也在絞盡腦汁,不遺餘力地促進就業。

  德國:推進勞動力市場改革,推行積極的就業政策。一是對聯邦勞動局系統進行“去官僚化”改造,既改名改制,又改革功能。德國覆蓋全國的勞動服務網路為各個機構、企業和所有市民服務,尤其是負責落實法律規定的積極就業措施,為勞動者提供培訓和就業資訊、諮詢、指導、介紹和安置工作以及發放失業金。

  二是引入競爭性職業培訓和職業介紹服務,首先聯邦就業服務機構在全國範圍內招標,繼而失業者從聯邦就業服務機構領取為期至少3個月的培訓券,自主選擇購買任何一個定點機構的服務。

  三是激勵多種靈活就業形式,為失業者自謀職業、經營小本生意、季節性短工等多種就業形式提供大量資助,如補助、免稅、培訓等,提高就業人員的待遇水準。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德國是製造業大國,精密儀器、制藥、工程機械、汽車製造、環保産業聞名於世,使得德國長期穩居出口大國地位。德國工業製造業的GDP佔比達29%,也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為了保就業,德國還對福利制度和勞動力市場大力改革,制定了“2010議程”。其核心內容包括改革失業保險和救濟制度,比如,將失業保險金和社會救濟金合為一體,領取者必須無條件接受勞動仲介機構介紹的任何合法工作。為了提高就業率,德國還充分發揮其雙軌教育體制和職業培訓的優勢。除了上述措施,德國政府還採用過一些非常舉措。例如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時,美國是出錢救銀行,德國則是政府出錢補貼企業不解雇工人,讓企業採取上半天班等形式保就業。經過德國政府的不懈努力,其失業率基本保持在歐盟國家內最低的水準,2014年10月份失業率為6.7%,從而保證了德國經濟沒有出現大的滑坡。

  英國:就業立法和社會福利改革,實施就業專項計劃。一是實施促進就業的補貼政策。二是實施提升技能的培訓政策。三是實施促進失業保險與就業的聯動政策。四是實施穩定就業的管理政策。事實證明,英國政府的促進就業措施得當,其2014年6、7、8月3個月失業率降至6.0%。而英國經濟增長也在歐盟國家中相當搶眼,2014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為3%,遠高於其他歐盟國家。

  日本:實行“國家+企業+工會”多層面保就業模式,但前景堪憂

  由於日本的社會就業形態採取的是“國家+企業+工會”的多層面保就業模式,因此長期以來都以較低的失業率著稱。除了企業倒閉或者員工犯了重大錯誤,企業員工基本就是終身制就業。但即便如此,日本政府為了應對危機,抵抗通縮,還是採取了一系列穩定就業,鼓勵消費的措施:

  一是實施超寬鬆貨幣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提高其擴張意願,從而增加就業機會。二是政府引導調整産業結構,創造新的就業需求,大力發展低碳技術和健康産業。三是鼓勵中小企業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四是制定優惠政策,簡化註冊手續、提供貼息貸款和廉租商業用房、組織培訓、減免稅收及提供免費法律諮詢與市場分析等以降低企業行政成本。此外,結合日本社會的實際情況,積極推行“工作分享制”,即通過縮短和調整工作時間來增加工作崗位的就業制度。與此同時,日本還加強了對勞動市場的保護,頒布了《零短工勞動法》、《勞動者派遣法》,為通過職業介紹的失業者提供了更多擇業機會,並要求企業放寬限制,提高就業的靈活性。日本2014年9月失業率僅為3.6%,幾乎是發達經濟體中最低的。

  不過,也應該看到。日本的失業率較低與其人口結構的老齡化不無關係。數據顯示,日本總人口1.2707億人,而65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3296萬,人口占比25.9%,創下歷史新高。預計到2024年和2035年,65歲以上人口占比將達30%和33.4%。這些數據表明,在勞動人口供給不充分的情況下,隨著老齡化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人需要被社會照顧,這也從客觀上增加了勞動力市場的總需求,進而降低了失業率。這種現象從根本上看,反映出的卻是經濟增長潛力的日趨枯竭。

  經濟增長帶動就業增加,就業增加提振社會消費,社會消費推動經濟進一步增長。無論是在金融危機之前,之中還是之後,幾乎所有的經濟體都以其實際經歷反覆證明了一個道理:真正的經濟增長一定是實現就業的增長。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