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APEC藍”為中國治理大氣污染帶來啟示

  • 發佈時間:2014-11-17 01:00:19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APEC成果頗豐,會議期間持續的藍天也對中國治理大氣污染啟示良多。在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院長宋強看來,“空氣品質保障,是一次大尺度、廣範圍、立體化的試驗,其數據分析、效果評估,將是長期減排難得而寶貴的方法論。”

  北京市環保局13日發佈《APEC期間空氣品質保障措施效果評估初步意見》,與不採取措施相比,採取措施使11月1-12日北京市PM2.5日均濃度值平均降低30%以上,京津冀及周邊地區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9%左右。

  APEC藍,是氣象條件、污染物排放兩個變數綜合作用的結果。北京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説,北京氣象擴散能力8日起轉差,10日“擴散條件指數”上升為5級(接近最高6級、非常不利於擴散),但“空氣品質AQI”卻實現“2級良”。

  “這是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減的結果。”據介紹,APEC會期北京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PM10、PM2.5、揮發性有機物“減排比例”分別達到54%、41%、68%、63%和35%左右,周邊五省區市主要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均明顯下降。

  “控煤”“控車”“控工業”“控揚塵”是北京和周邊五省區市保障措施的核心內容。其中雖有按照各地“重污染預警”最高級別標準啟動的“應急減排”臨時性措施,但更多措施是對2013年國務院“大氣十條”後各地頒布的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嚴格兌現。

  “儘管北京和周邊大力度減排30%以上,但霧霾仍與北京擦肩而過,所幸有驚無險,説明環境形勢較北京奧運更加嚴峻。”APEC空氣品質保障會商領銜專家、中科院大氣物理所研究員王自發告訴記者,10日,從北京南面堆積而來的重污染,被一股西風向東吹去。

  業內人士指出,要努力把APEC藍留住,需要各地將“臨時減排”變成“真的不排”,把“臨時抱佛腳”變成“自覺”轉變發展方式、淘汰落後産能。

  “煉成APEC藍的‘試驗’中,獲得了什麼?”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方力説,驗證了“清潔空氣行動計劃”的措施和技術路線的有效性,也讓社會各界切身體會到治理環境勢必對日常生産、生活構成

  “北京所處的華北地區三面環山、形如簸箕、氣象靜穩多,污染物容易堆積、不易擴散,想擁有清潔的空氣,需要付出更艱辛的努力。”方力説。

  縱觀2013年北京空氣品質,48%是達標天(空氣品質1級優、2級良),重污染天數(空氣品質5級重度污染、6級嚴重污染)佔比16%,與氣象條件基本吻合,區域污染排放超過承載力是霧霾根本原因。

  環保NGO公眾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説,從這場巨大的試驗可以看到,對工業企業的排放進行嚴格限制等“行政一刀切”的短期措施,可以通過技術變為長效措施並嚴格執法,公眾的知情權也可激發巨大的治污動力。

  對於科研工作者王自發而言,他希望將“保障APEC藍”作為研究對象,由參與減排的各省區市配合,提交各個參與其間的污染源的減排數據、減排時長等,以便根據成分、地理位置、風向等因素,精確測算“點剎”污染源,實現性價比最高的減排效果。

  儘管霧霾于最近兩年獲得關注,但中國的節能減排步伐早就邁開且效果顯著。與2005年相比,2013年中國碳排放強度下降28.5%,相當於減少2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

  12日,中美發表氣候變化聯合聲明,中國計劃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且將努力早日達峰,計劃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

  “這需要執行更加嚴格的減排措施,並實現最大程度的區域聯動。”北京市環保局區域大氣治理協調處處長李立新説,目前京津冀正在加快搭建區域資訊共用平臺、加強區域環保科技合作,並研究編制區域深化大氣治理中長期規劃,將明確大氣環境承載能力紅線。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