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加快向“零成本社會”推進
- 發佈時間:2014-10-31 00:29:40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責任編輯:王斌
《零邊際成本社會》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出版時間為2014年10月,賽迪研究院專家組翻譯。
該書系統地做出了關於未來世界的三大預測:協同共用經濟將顛覆許多世界大公司的運作模式;現有的能源體系和結構將被能源網際網路所替代;機器革命來臨,我們現在的很多工作將消失。
書中開創性地探討了極致生産力、協同共用、産消者、生物圈生活方式等全新的概念,詳細地描述了數以百萬計的人生産和生活模式的轉變。書中分析認為,"零成本"現象孕育著一種新的混合式經濟模式,這將對社會産生深遠的影響。零邊際成本、協同共用將會給主導人類生産發展的經濟模式帶來顛覆性的轉變,我們正在邁入一個超脫于市場的全新經濟領域
傑裏米·裏夫金(JeremyRifkin)
當代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華盛頓特區經濟趨勢基金會主席,他的20部著作被翻譯成35種語言在全球廣泛發行。裏夫金為歐盟和世界多國提供政策諮詢和建議,並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擔任講師。
2012年,傑裏米·裏夫金的著作《第三次工業革命》獲得了矚目的成就。他關於後碳時代可持續發展經濟模式的研究獲得了李克強總理及歐盟、聯合國、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奧朗德的肯定。
一種新的經濟體系正在登上世界舞臺。自從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和與之對立的社會主義出現以來,協同共用是第一個生根的新經濟範式。21世紀上半葉,協同共用伴隨著資本主義市場蓬勃發展,並且已經開始在改變我們組織經濟生活的方式,它極大地縮小了收入差距,實現了全球經濟民主化。
隨著新聞中不斷報道中國有望在2014年年底接替美國成為第一大經濟體,新經濟範式的出現變得更加迫切。為了解中國在不斷發展的協同共用中可能扮演的領袖角色,我們需要對工業時代的經濟史演變進行研究。
每一種偉大的經濟範式都要具備三個要素——通信媒介、能源、運輸機制。每個要素都與其餘要素互動,三者成為一個整體。如果沒有通信,我們就無法管理經濟活動;沒有能源,我們就不能生成資訊或傳輸動力;沒有物流和運輸,我們就不能在整個價值鏈中進行經濟活動。總之,這三種作業系統共同構成了經濟學家所説的通用技術平臺。
如今,在資本主義經濟的各領域中,一種新的經濟範式正在演變,有可能進一步降低邊際成本,使之接近於零。這讓許多商品和服務近乎免費,種類也更加多樣化,並能夠在協同共用上分享。
在過去10年裏,億萬消費者轉變為網際網路産消者,開始在網上以接近免費的方式製作和分享音樂、視頻、新聞和知識,這就削減了音樂産業、報業、雜誌業和圖書出版業的收入。因而,零邊際成本現象在整個資訊商品産業中鋪就了一條“毀滅之路”。
今天,從虛擬空間中的軟體和電子商品到現實世界中的實體商品,零邊際成本現象隨處可見。無處不在的通信網路正在與初期的可再生能源網際網路、處於萌芽狀態的自動化物流和交通運輸網路相連接,以此擴大全球影響力,從而建立一個分佈式的神經網路——這就是第三次工業革命。超級物聯網涵蓋範圍更廣,其目的是在擔當全球大腦的、不可分割的智慧網路的整個經濟鏈中,將所有事物與所有人聯繫在一起。120億個感測器已經安裝在自然資源、道路系統、倉庫、車輛、工廠生産線、電網、零售商店、辦公室和家庭中,不斷將大數據輸送到通信網路、能源網際網路和物流網際網路。思科公司預測,到2020年,將有超過500億個感測器連接到物聯網。最近的另一項預測則估計,到2030年,將有超過100萬億個感測器連接到物聯網。
企業和産消者將能夠與物聯網相連接,並使用大數據和分析方法來開發預測演算法,這種演算法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生産力,減少能源和其他資源的使用。在現實世界中,它可以將許多實物的生産和銷售的邊際成本降低到接近於零,使之接近免費,從而不再受到市場力量的約束。
例如,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裏,不管是為住房供暖、運作電器、為辦公場所提供電力、驅動車輛,還是經營全球經濟,我們在社會和生活中所使用的大部分能源的邊際成本都將接近於零。數百萬的先驅們已經將他們的住房和辦公場所改造成了微型發電廠,以現場獲得可再生能源。即使是在太陽能和風能設備的固定成本完全回收前(通常僅需2-8年),獲得能源的邊際成本也接近於零。與化石燃料和鈾核電這些本來就有一定成本的能源不同,屋頂的陽光和吹過建築物的風都是免費的。物聯網將使産消者能夠監測自己的用電量,優化能源效率,並在能源網際網路上與其他人分享多餘的綠色電力。
同樣,成百上千的愛好者和創業公司都已開始使用免費軟體,利用廉價的再生塑膠、紙張以及其他當地現成的材料,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列印出自己的3D列印産品。這種增材製造過程使用的材料僅為傳統工廠生産所需材料量的1/10,從而減少了對地球資源的消耗。到2020年,産消者將能夠在協同共用上與他人分享自己的3D列印産品,乘坐無人駕駛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出行,這些出行工具將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的可再生能源為動力,自動化物流和運輸網路將會為這一切提供支援。
物聯網平臺具有分佈式、點對點的性質,這使那些由社會企業和産消者組成的數百萬小型參與者聚集到一起,形成全球性協同共用系統,構建橫向規模經濟,從而淘汰垂直整合價值鏈中剩餘的中間人,使過去讓邊際成本居高不下的利潤暴跌。在未來的時代,每個人都會變成産消者,可以更直接地在物聯網上生産並相互分享能源和實物,這種方式的邊際成本接近於零,近乎免費,這與我們已經開始在網際網路上進行的製造和分享資訊産品的行為相似。通過組織和衡量經濟活動進行基本的技術改革,這預示著經濟實力從少數人到多數人的流動以及經濟生活的民主化。
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擔任領頭羊,而中國則將目光投向了第三次工業革命,成為最早打造物聯網基礎設施和相應的協同共用機制的超級大國。
2010年,中國的綜合國力躍居世界領先地位,隨後即宣佈了架設物聯網的計劃,該計劃聚焦于智慧能源網際網路和自動化物流與運輸網路,旨在將其與通信網路聯網,建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基礎設施。中國政府預計在2015年前投資8億美元,進行物聯網的初步打造。根據中國工信部的預測,到2015年,物聯網的市場份額將超過800億美元,2020年將超過1660億美元。
2013年12月,中國政府還在另一方面邁出了巨大的一步——它宣佈正在投入820億美元的前期資金,建立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分佈式“能源網際網路”,該網際網路將被作為物聯網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的核心。根據該計劃,在全國範圍內的街道和社區中,數以百萬計的個人以及成千上萬個企業都將能夠參與進來,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生産自己的太陽能和風能綠色電力,並將其在全國能源網際網路上分享。
從生産力發展上來看,第三次工業革命很可能遠遠超過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數十億人和數百萬組織連接到物聯網,從而使人類能以一種從前無法想像的方式在全球協同共用中分享其經濟生活。這個連通性的轉捩點甚至有可能超過20世紀電氣化所帶來的經濟活動以及隨之産生的電話、廣播和電視的傳播。據網路解決方案供應商思科公司預測,到2022年,物聯網所節約的成本和産生的收入將達到14.4萬億美元。通用電氣公司在2012年11月發表的研究報告中稱,到2025年,智慧工業網路可能實現的效率提升和生産力進步將幾乎覆蓋每個經濟領域,影響“大約一半的全球經濟”。
隨著新網際網路企業的蓬勃發展,協同共用的共用經濟在中國呈指數級增長。當得知阿里巴巴這家曾經對西方網民來説名不見經傳的中國網際網路企業正準備于2014年在華爾街進行首次公開募股時,美國等許多國家都感到非常驚訝。在這次公開募股中,阿里巴巴計劃籌得2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這樣,這家網際網路巨頭的市值將會達到2000億-2500億美元,超過了網際網路公司Facebook、亞馬遜和eBay的市值。
年青一代的中國人已經在從消費者轉變為産消者,在新興的協同共用機制中,以接近於零的邊際成本製作和共用音樂、視頻、新聞、知識、汽車、房屋、工具、3D列印産品,他們很快還會生産和分享可再生能源。
在新興的協同共用中,創新和創造力的民主化正在孵化一種新的激勵機制,這種機制很少基於經濟回報,而是更多地基於推動人類文明進程的社會福祉。而這種激勵機制正在取得成效。
在零邊際成本社會,一旦固定成本完全回收,極端生産力就會減少生産、分銷和回收經濟商品和服務所必需的資訊、能源、物質資源、勞動力和物流成本。從所有權轉到使用權,這同時意味著更多的人在協同共用上分享更少的東西,這就大大減少了新産品的銷售量,從而降低了資源消耗,進而減少排放到大氣中的溫室氣體。換句話説,向零邊際成本社會急劇邁進,並在協同共用上以接近免費的方式分享綠色能源和一系列基本商品和服務,這是最具生態效益的模式,也是切實可行的最佳可持續經濟模式。向接近於零邊際成本的目標邁進,就是為人類在地球上創造一個可持續發展未來的最終基準。
協同共用有大規模破壞傳統資本主義市場的潛力,其速度比很多經濟學家預計的要快得多,因為其有效率高達10%。《新資本主義宣言》(The NewCapitalist Manifesto)的作者和《哈佛商業評論》(Harvard Business Review)的特約撰稿人烏瑪爾·哈克(Umair Haque)認為,在買入門檻更低的情況下,協同經濟具有“致命的破壞性”,因為它能夠在許多經濟領域削弱本已嚴重不足的利潤空間。他寫道:
如果那些被正式稱為消費者的人們的消費減少10%,而對等共用增加10%,那麼,傳統企業的利潤率就將受到更為嚴重的影響……也就是説,某些行業必須轉型,否則就會被淘汰。
我們開始見證混合經濟在許多發展中國家的出現,即一部分是資本主義市場,一部分是協同共用。這兩种經濟體系通常相輔相成,有時又相互競爭。它們在彼此的領域尋求協同性,以相互提升價值,互利互惠。在其他時候,它們激烈競爭,都想吸收或取代對方。然而,資本主義市場已經成熟,而協同共用則是一個方興未艾的新體系。
在這種新的混合經濟中,民間團體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原因在於網際網路上的大部分活動以及不久後即將擴張的物聯網既具有社會性,也具有商業性。雖然物聯網對市場上的電子商務具有推動作用,但是,它同時也孕育了社會經濟和非盈利部門的發展。
物聯網具有的分佈式、協同式和橫向規模結構旨在讓數以百萬計的人們聚集在巨大的協同共用體系中,生産並分享他們所製作的東西,這往往是免費的。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年青一代越來越多地在協同共用中創造社會資本,而不僅是傳統市場上的金融資本。他們正在學習在非營利動機的推動下,相互分享自己的大部分經濟生活,這預示著經濟史上的一次巨變。其結果是,在世界各地的許多國家,社會經濟或非營利領域會比民營企業市場增長得更快。
雖然非營利領域在歐美國家比較發達,但它在中國的增長更加迅猛,中國已經趕上了西方國家。1990年,創造社會資本的非營利組織幾乎不存在。而今天,在中國有幾百萬家非營利組織,它們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在很大程度上,這是由於網路的使用權和今天正在發展的物聯網的推動,這讓它們能聚集和積累社會資本,並在協同共用下分享其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如果所有東西的生産和分享都是免費的,那麼,就會失去創新和提供新商品和新服務的動力,因為投資者和企業家無法收回前期成本。因此,大多數經濟學家對從交換經濟到共用經濟的偉大轉型感到疑惑。然而,數以百萬計的産消者可以在社會共用中免費地進行相互協作,創造新的資訊技術和軟體、新形式的娛樂、新的學習工具、新媒體、新的綠色能源、新的3D列印成品、新的對等健康研究方案以及新的非營利社會創業企業,使用開源法律協議,從智慧財産權的束縛中解脫出來。其結果是創造力的激增,增長程度至少與20世紀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所經歷的創新動力不相上下。
資本主義市場將有可能繼續在中國和世界各地蓬勃發展。邊際成本足夠高的商品和服務將繼續存在,以保證其在市場上的交換和足夠的利潤,從而確保投資能産生相應的回報。一些全球公司也可能將在未來很長時間內繼續存在,儘管它們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小,將主要作為網路服務和解決方案的聚合器,使它們在協同共用中找到價值,成為未來時代強大的合作夥伴。金融領域也將是協同時代的重要組成部分,參與構建第三次工業革命物聯網的基礎設施。然而,資本主義市場將不再是經濟生活的主宰者。我們正在進入一個部分超越市場的世界,在這裡,我們正在學習如何在一個相互依存性越來越強的全球協同共用中共同生活。
隨著物聯網基礎設施和相應的協同共用機制的構建,中國向零邊際成本社會的邁進將確保其在第三次工業革命時代中的領袖地位,並且為一個更公平、更可持續、更繁榮的後碳生態文明鋪平道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