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鈕文新:緊縮貨幣抑房價將致民營融資成本高企

  • 發佈時間:2014-10-28 15:58:58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鈕文新  責任編輯:姚慧婷

  近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三季度國內生産總值(GDP)同比增長7.3%。GDP增速是7.3%還是7.5%沒那麼重要,而關鍵的問題在於是否良性迴圈。所謂良性迴圈指的是:經濟的增長是主動性(內生性)增長,而不是沒完沒了地依賴財政投入;是內需強勁動力,而不是依賴外需增長。

  儘管,就目前情況而言,中國經濟不符合良性迴圈的標準——主動性增長動力嚴重缺失,內需嚴重不足。但需要看到的是:現在正在向好的方向發展,因為中央已經意識到問題所在,而正在設法轉變。

  為什麼中國經濟主動性增長動力不足,內需不斷弱化?我認為,這是有關部門對中國經濟形勢誤判,長期實施緊縮政策所導致的必然後果。誤判體最起碼包括以下幾點:第一,4萬億元政府投資是否會引發嚴重通脹的誤判;第二,房價上漲是否屬於貨幣超發的誤判;第三,人民幣升值可以促進中國國際收支平衡的誤判。

  首先,我們必須看清2005年匯改以來貨幣政策的作用。那時候中國經濟過熱,但過熱是外需拉動的。

  當時中國央行以抑制經濟過熱為名,大力度緊縮貨幣,結果是大力度地抑制內需,並借此去平衡外需的增加。2008年,當金融危機使美國消費突然停滯之後,中國外需也隨之停滯。當時GDP的暴跌實際反映了中國內需的嚴重不足,反映了中國內需在長時間緊縮貨幣條件下的虛弱。4萬億政府投資實際是在補足內需的缺失。

  在需求(尤其是內需)嚴重不足的情況下判斷會發生通貨膨脹,是個嚴重的誤判。當然,我們不否認政府投資力度過大,也會導致物價上漲。但治理這樣的物價上漲,只需減弱政府投資,而不是緊縮貨幣。但我們讓積極財政政策和緊縮貨幣政策組合,結果是政府投資佔用幾乎全部金融資源,而民間投資舉步維艱。長此以往,這必然導致中國主動性增長動力被嚴重弱化。

  再説房價問題。我們一直認為,中國的房價問題是“土地財政”的問題,是各地方政府為了財政收入而不斷拉高土地價格,並希望房價不斷上漲的必然結果。有沒有貨幣因素?有,但貨幣是被動因素。所以,抑制房價必須從土地財政問題入手,必須從房地産本身的政策入手,而絕不是緊縮貨幣政策。

  同時,用緊縮貨幣政策抑制房價必然導致非常惡劣的後果。具體而言就是,民營經濟融資成本高企,主動性內需不斷疲弱。

  現在我們該明白了。之所以國內有一些學者、專家總是大談通貨膨脹,總是試圖“逼迫”央行緊縮貨幣,實際其背後的關鍵是為了促成人民幣升值,滿足其“美國主子”的經濟願望。人民幣迄今已經升值40%,中國貿易增速已經回到零增長附近,但中國的國際收支平衡了嗎?貿易順差消失了嗎?沒有。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出口增長率僅為3.6%,但順差依然高達1.4萬億元人民幣。

  中國重新扶持內需,重新讓經濟回到主動性增長的良性迴圈需要時間,需要過程。但這個過程已經開始了。我們説,7.3%或7.5%的經濟數字不重要,關鍵是要建立良性迴圈機制。只要良性迴圈開始了,國民的預期就會由負轉正,就會逐漸促使經濟走上正軌,這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係CCTV證券資訊頻道總編輯)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