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5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中國GDP“被第一”更須冷靜對待

  • 發佈時間:2014-10-28 09:28: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朱鶴  責任編輯:王斌

  中國經濟規模又一次“被第一”。

  近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佈的比較數據顯示,按照購買力平價折算,中國2014年GDP總量將達到17.6萬億美元,超過2014年美國17.4萬億美元的水準,躍居全球第一。同為世界三大國際組織的世界銀行也給出了類似的統計結果。

  如果按照實際匯率折算,中國2014年的GDP總量約為10.4萬億美元,僅為美國GDP總量的60%。

  為何兩種折算方法得到的結果會有如此大的差別?究竟哪種方法更科學?筆者認為厘清兩種匯率之間的概念至關重要。所謂實際匯率,就是在國際經濟交往中使用的名義匯率的基礎上,剔除價格水準影響之後得到的匯率。也就是説,除非兩國價格水準差距非常大,否則實際匯率只是名義匯率的修正。

  購買力平價原理則是從一國貨幣對商品和服務的實際購買力的角度出發,認為同樣的商品在不同國家內應該有同樣的價格。此時,該商品在不同國家間的價格之比,就是匯率應該達到的水準。可以説,由購買力平價計算出的匯率水準,是一個應然標準,也就是匯率水準應該是多少;而實際匯率,是一個實然標準,也就是當前讓市場實現供需均衡的匯率水準實際是多少。

  最有意思的購買力平價指數當屬英國《經濟學人》雜誌自1986年起每年公佈一次的“巨無霸漢堡包指數”。該雜誌將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作為標的商品,以此來計算兩國之間由購買力平價原理得到的匯率水準。應該説,這一指數的計算和構造,反映出了購買力平價原理的本質:關注一國生産和消費的實際商品和服務,並以此作為比較兩國財富總量的基礎。

  從這個角度來看,用購買力平價原理對兩國經濟總量進行比較確實更有説服力。但是,生産要素的成本,一國的稅收水準等因素都會對産品最終價格帶來影響。更何況經濟發展不是只生産漢堡包,購買力平價理論很難反映出經濟結構的差異。或者説,購買力平價與實際匯率之間的差異,或許正是兩國經濟結構差異的外在反映。

  然而,即便是能夠找到一籃子合適的標的商品,按照購買力平價原理進行的比較,依然只是停留在實際産出層面,而沒有體現出生産力的差異。更進一步的説,無論用何種匯率計算方式去折算並比較兩國的GDP總量,都只能反映出兩個國家在某一年份內,産出總額的高低。這種比較看不到經濟的內在結構差異,看不到産出投入的資源成本,更看不到産出背後的技術水準和創新能力。

  誠然,沒有持續的投入和技術創新,一國GDP很難保持長時間的高速增長。中國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期,已經取得了驚艷全球的矚目成績。但過度關注GDP,而忽略GDP背後的經濟結構和發展方式,那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本末倒置。當前,中國經濟正處在戰略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依然嚴峻,單位GDP能耗水準尚需進一步提高,收入分配機制也面臨重大改革。更為重要的是,隨著我國人口紅利、環境紅利和資源紅利的消失,未來GDP的發展只能依靠生産力水準的進一步提高。即便是我們還能在短期內繼續靠大量的勞動力和資源投入,生産出許多具有交換價值的商品,但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正如歷史學派代表人物李斯特在反駁亞當?斯密時所説的那樣:“重要的不是價值,是生産力。”因此,我們不能只關注作為表像和結果的GDP,更應該緊緊盯住生産力這一核心目標。而這一點,恰恰是當前我國主動降低GDP增速目標的應有之義。如果不能成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僅僅為了“保8”或“保7.5”,那麼即便我國GDP總量按實際匯率折算超過了美國,即便我國依靠人口優勢,在總量水準包攬所有經濟指標第一,對中國的未來和中國的人民來講,意義並不大。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係博士研究生)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