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7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大城市病源於規劃失靈

  • 發佈時間:2014-10-28 01:40:4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趙曉  責任編輯:王斌

  現在有一種普遍的觀點,就是認為大城市之所以越長越大,完全是經濟規律在起作用,通過規劃來調控城市的規模是不會有什麼效果的。所以,當國務院《關於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中提出對大中小城市實行差別化落戶政策,即全面放開建制鎮和小城市落戶限制、有序放開中等城市落戶限制、合理確定大城市落戶條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時,迅即招來了許多學者和媒體的質疑。

  北上廣深這樣特大城市的畸形生長不僅與市場有關,也與政府資源人為配置的不均等有關。故中國城市的合理髮展,首先政府要消除人為的資源分配不均。除此之外,從經濟學理論看,市場的力量很重要,但市場也有失靈的時候,城市病不僅有計劃的因素,也可能是典型的市場失靈,有市場失靈就需要政府來調節,而規劃就是政府調節市場的一種手段。

  為什麼政府的規劃一再失靈?筆者以為,不是規劃沒有作用,而是規劃沒有得到有效執行。回過頭來再看看國務院提出的“差別化落戶政策”,如果仍然與以往一樣,規劃只停留于紙面而缺乏有效的配套改革措施,那麼,到頭來這一政策恐怕也還會淪為政府的一廂情願而已。那麼,到底需要哪些配套措施呢?

  第一,要促進公共服務均等化。現有政策下,公共服務的籌資主要由地方政府負責,小城市公共財政收入少,公共服務水準自然無法與大城市相提並論,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憑什麼要選擇在小城鎮落戶?所以,公共服務均等化不僅僅要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在城市與城市之間,特別是大城市和小城市之間也要均等化。可行的解決辦法就是要提高公共服務的統籌層次,比如養老、醫療、教育等問題,最好實行全國統籌。

  第二,要做好産業佈局。在經濟發展模式上,過去的幾十年,中國講究“縣際競爭”,大城市有豐厚的財力,可以對大企業實行鉅額財政補貼,其結果就是大城市的産業越來越強,而小城市無法與其抗衡,就容易進入惡性迴圈。時至今日,我們應該對“縣際競爭”的“招商引資”模式進行反思,政府要對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功能定位。

  第三,要處理好小城市與大城市的關係。我們現在在城市發展思維上有一個很大的誤區,就是老把中小城市的發展與大城市的發展切割開來,以為只要把更多資源、更多資金給了中小城鎮,它就發展起來了。這是錯誤的,事實證明,脫離了大城市,小城鎮的發展就沒有了動力源。所以,最重要的是推進包括諸如社會保障制度的打通和公共服務的接軌,比如建設大城市與周邊小城市之間的高鐵或高速路連接,推進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跨區域覆蓋等等。

  第四,要處理好“逆城市化”問題。如果一個北京市民想把戶口遷到武漢或者遷到農村怎麼辦?按照現在的政策,這種想法的實現很難。市民要把戶口遷到武漢,按理説這既符合資源自由配置的經濟原則,也符合國家“嚴格控制特大城市人口規模”的規劃要求,是應該提倡的。但是這裡存在兩個障礙:一是武漢未必願意,因為武漢更希望對進入人口進行篩選;二是市民本人也不一定願意,因為他要考慮各種養老、醫療、子女入學能不能順利遷移到武漢。而城裏人要想到農村生活,恐怕會更難。因為現在政策規定,農村的宅基地和房子不能賣給城鎮居民,既不能自己蓋房,又不能買房,城裏人到農村去住在哪呢?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