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財經評論 > 正文

字號:  

銀行卡換“芯”,該由誰買單?是貪心還是義務?

  • 發佈時間:2014-10-22 07:16:5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孫業文

  據報道,本月底,我國晶片銀行卡的使用將告別“刷”卡轉向“插”卡,明年將逐步停止新發磁條銀行卡。目前,銀行卡換“芯”正在加速,然而全國銀聯磁條標準卡存量達34.42億張,據核算,銀行換“芯”一般要收取3至20元不等的工本費,也有銀行稱,換卡業務最高收費40元。而這筆費用究竟該由誰來買單,迄今仍有不小的爭議。

  正方:收費換“芯”,別説銀行貪心

  對換“芯”的好處,銀行和儲戶可謂“利益均沾”。在此情境下,儲戶付費換“芯”,其實也是為安全保障升級埋單。

  對於銀行卡換“芯”是否該向儲戶收費的問題,眼下最流行的觀點是:安全是金融支付交易的生命線,換芯是為了堵住漏洞、更加安全,成本理應由銀行來承擔。站在儲戶的角度,這説法當然會討公眾歡心。但基於銀行視角,銀行卡換芯,又何嘗不是為了儲戶的切身利益,為什麼消費者就不該承擔費用呢?

  就像有網友説的,蘋果出iPhone6了,消費者可否要求蘋果免費更換舊機呢?以此比對銀行卡“芯”,或許不甚恰當,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銀行卡換“芯”對銀行和儲戶都有利。既然是“利益均沾”,那對應的成本分攤,自然也不能完全轉嫁給一方。作為消費者的儲戶,也沒理由當“局外人”。

  應看到,央行已特別指出,對存量巨大的磁條卡,將採取自然淘汰的方式,逐步引導商業銀行開展磁條卡更換晶片卡工作,不會影響到磁條卡的使用。

  所以説,換芯並不是某種單方面的強制交易,有的輿論稱之為消費者“被埋單”,也並不準確。要知道,現在的情況是,如果你不願意掏錢,大可以選擇不換,只不過要承擔更大的安全風險。因為無涉強制交易,銀行卡換芯和更換二代身份證,本質上不是一個性質的問題——國家更換二代證尚且要收費,更何況是銀行更換晶片卡呢?

  銀行卡換芯成本,若基於分攤原則,具體到每個消費者其實沒多少錢,在自願選擇的前提下,儲戶未嘗不可承受;而如果全由銀行來承擔,慮及磁條卡存量,其成本是筆不小的數字,影響銀行方面的換芯速度不説,基於“拔毛定律”,其成本最終也必將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當然,換“芯”本質是為了更安全,銀行若向消費者收取相關費用,就有責任向消費者提供對應品質的安全服務;若換芯後仍出現磁條卡時代的盜刷事件,則銀行應承擔更大的連帶責任。實質上,對消費者而言,比起換卡費用,這才是最重要的利益關切所在。因此明確換芯成本的分擔規則外,銀行監管部門還應明確換芯後銀行的具體安全責任。這樣,才能讓公眾覺得換“芯”換有所值。

  □舒聖祥(會計師)

  反方:免費換“芯”是銀行應盡義務

  銀行卡換“芯”,屬於銀行安全職責的系統性強化,銀行理當承擔相應成本。對通過國庫利息、存貸息差等賺得盆滿缽滿的銀行來説,這也是拔一毛而利天下。

  對換“芯”成本問題,多家銀行已自行給出答案:收取3至20元不等的工本費,VIP客戶可免費更換。但該做法有轉移技術升級成本之嫌。畢竟,自願交易原則應是普遍選用的市場原則,銀行卡客戶自己掏錢換“芯”也應是與銀行合意後才可實施的步驟。在缺乏宣傳、協商等程式的前提下即進行收費,有違市場常識。而自行制定收費標準儘管屬於銀行自主權利,卻也缺少公開程式。

  再説了,銀行系統升級並不代表此前與銀行卡客戶之間達成的協議自行廢止或變更。此前辦卡時用戶與銀行之間事實上已經簽訂具有合同效力的協議,除非其中有事先約定,否則增收費用就有單方面變更合同之嫌。

  銀行卡換“芯”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銀行卡交易安全,這本來就是銀行的職責所在。《商業銀行信用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對於商業銀行經營信用卡業務的風險管理有詳細要求,這本身就是對商業銀行安全責任的強調。銀行卡換“芯”,屬於其安全職責的系統性強化,銀行理當承擔相應成本。

  有些銀行卡用戶交錢換“芯”中隱含的邏輯是,作為銀行卡交易安全的關聯方和受益方,理當為提升交易安全買單,或者分攤費用。但保證交易安全,更多需要通過良好的用卡習慣和遵守法律法規來實現。用戶交錢換“芯”不能完全起到替代作用。

  事實上,如果銀行強行收取換“芯”費用,不僅通過技術升級提高銀行卡交易安全的效果可能大打折扣,而且還可能帶來其他反效果。已經有用戶表示,如果強制收費將不換“芯”,若較真的用戶多,必將影響換“芯”的推廣速度和覆蓋面。此外,強制收費以及差別式收費的做法還隱藏了這樣的隱憂:對於客戶的交易安全保證,是否因其資産能力而有所不同?不換“芯”的用戶未來的安全保障水準是否會下降?

  最後,銀行能否承擔得起百億元計的換卡成本?答案是肯定的。中間業務本來就是銀行的主要增值業務,移動支付手段的興起再次證明了其廣闊的市場前景。更何況,僅僅通過國庫利息和存貸息差,銀行就可賺得盆滿缽滿。拔一毛而利天下,何以不為?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